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


第三节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一、运动需要的满足
运动需要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 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 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运动需要会促使学生对其所渴求学习或参与的体育 活动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和参 与热情。长期以来,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 兴趣不高,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 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学校教育严重忽视了学 生的运动需要,而更多地强调其他需要(如文化学 习需要、升学需要、就业需要等)。因此,在体育 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需要和动 机,然后在充分尊重学生运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

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在广泛 兴趣的基础上,如果对某一类(项)运动项目或体 育运动的某一方面产生了特别强烈的兴趣,那么广 泛兴趣则起到了为中心兴趣服务的作用。 对学生来说,首先要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通过 从事多种体育活动来锻炼自己,为以后的发展打下 扎实的体能和技能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自 己的中心兴趣,即要求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进 行更艰苦的锻炼,或对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进行更 深入的钻研,并使其他各种兴趣都能直接或间接地 为它服务。
(二)运动兴趣的广泛性
运动兴趣的广泛性:是指运动兴趣指向对象范围的
大小。在运动兴趣的广泛性上,人与人之间的差 别是很大的。运动兴趣广泛的人,除了会经常注 意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本身以外,还会去了解与 该项运动相关的其他运动及其各类信息,并加以 钻研,从而大大增进自己对该项运动的了解,为 大幅度提高该项运动技能水平提供可能。例如, 喜欢射击项目的人平时除了要勤学苦练射击技术 以外,还会主动去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三)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 兴趣和中心兴趣 广泛兴趣是指对多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 水上运动等)或某一项体育运动多方面的事 物或活动(如运动技术、运动心理、运动生 理等方面)感兴趣。 中心兴趣则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 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 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 稳定的兴趣。

(四)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 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1.运动兴趣的初级水平——有趣 “有趣”是人们对于新事物或有趣现象的直接兴趣, 是在感知中由于兴奋性增强形成的一种不太稳定的愉 悦倾向,属于始发状态的低层次兴趣,是由事物的新 异刺激而引起的好奇心。 这种兴趣靠客观事物的吸引力维持,很不稳固,是被 动观赏性的兴趣,其动力效应较低,常随产生兴趣情 景的消失而很快下降。但是,它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 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二、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赖于其掌握知识的深度和 广度,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深,相应的兴趣也 就越强烈。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运动兴趣形成 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不在于运动技能掌握的广 度(多)而在于其深度(精),即运动技能的水平。 因为运动技能水平越高,就越有机会体验体育运动 内在的魅力,领悟运动技术所蕴含的奥妙,倍感其 乐无穷。人们一般在余暇时间会更积极、主动地邀 请同伴参与自己所擅长项目的活动,从中满足自己 的运动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提高学 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与专长,从 而达到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水平的目的。
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 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 了解体育学习的目的,促使学生的运动兴趣 由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这样的运动兴趣 才具有更大的推动力量(见案例3-4)。
第二节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一、强大的动力作用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并 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助于人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 活动。 在非智力结构中,兴趣是一个最现实、最活跃的构成 要素,正如皮亚杰所说:“它的加入,便发动了潜在 力量。”古往今来,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 之所以能对人类事业作出贡献,无不是由于强烈的兴 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工作而取得成功的。爱因斯 坦,爱迪生
3.运动兴趣的高级水平——志趣
“志趣”是完成状态的高层次兴趣,即对体育运动技 能及其基本用途的兴趣。志趣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 是推动人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迷恋性的、最稳定的动 力倾向,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最宝贵的心理动力。它 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进取方向,奠定其事业的基础。当 兴趣发展到志趣时,学生的体育学习方法日趋完善, 不仅能掌握运动技能的一般用途,而且对体育运动的 本质也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发现运动技能之间内 在的规律性联系,并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表现出 极其浓厚的兴趣。这一切都标志着学生的运动兴趣已 经达到相当稳定的程度。这时有意识体育学习的内部 动机占了绝对优势,即使是在外界的干扰下,仍能克 服困难,坚持进行体育学习。
对策:
体育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注意启 发学生进行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这样 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喜欢体育学习,而 且可以诱导学生从对某一项目本身的兴 趣发展成与该项目有关的更具普遍性的 运动兴趣。
(三)运动兴趣的稳定性
运动兴趣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 运动兴趣的持续时间越长表明稳定性越强,持续时间 越短则稳定性越弱。有些人的运动兴趣比较广泛,但 很不稳定、不持久。虽然他们有时也可能会被某个运 动项目所吸引,对该项目产生强烈的兴趣,但等接触 到另一个项目后,他们的兴趣可能又转向了新的项目, 这种兴趣就属于不稳定的。 稳定的运动兴趣可以让学生持续地坚持体育锻炼,而 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成人的运动兴趣比较稳定,少年儿童的运 动兴趣容易转移。

“志趣”这种有意识的运动兴趣已有明确范 围,不仅表现在体育课堂上,也表现在课 外活动中,不断推动着学生自觉而努力地 进行体育学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运用 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 泼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 探究活动。而且,如果体育教师能在教学 中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将会 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神兴趣
则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 动的偏好和渴望。 一个人是有浓厚的精神兴趣,还是有强烈的物质 兴趣,与他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有密切联系 (见应用与操作3-1)。
(二)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 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 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 等方面的兴趣。 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 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 趣。
(四)运动兴趣的效能
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 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可分为积极的 和消极的两种。积极的运动兴趣促使人自觉、 主动地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消极的运 动兴趣则是一种被动的兴趣,缺少参与体育活 动的动力,因而也难以获得实际的效果,是一 种不良的、无效能的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
区别: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 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 体育活动的倾向。 联系: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 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运动兴趣与运 动爱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一个人对某 项体育运动的爱好必须建立在对这一运动的认 识兴趣基础之上;但人们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 趣,却未必一定会去从事相应的运动。
第三章 运动兴趣
重要问题 运动兴趣具有的品质。 运动兴趣的分类。 运动兴趣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影响运动兴趣形成的因素。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第一节 运动兴趣的概述
一、何谓运动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 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 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 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 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运动兴趣可以使人在不断进行体育锻炼 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开阔眼界,丰富自 我,培养全面细致的观察力,发展丰富的想 象力,提高创造性运动的能力。
三、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将来 从事某种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样,运 动兴趣的形成也可以对其今后终身从事体育 专业或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起到准备作用 。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将由较多地受直接 兴趣影响转向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影响。例如, 小学生主要是靠体育活动的丰富性和游戏方法的 多样性来促使他们参与练习;中学生随着世界观 的形成,知识经验的增长,更能自觉地意识到体 育学习对其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时间接 兴趣就成为了学习的动力。
三、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参与有乐趣和没乐趣的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的影响程 度差别很大。有实验证明, 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首先就要做到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一般来讲,趣味性、娱乐性和竞争性越强 的内容越具有魅力,越能吸引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 习或练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方法 上灵活多变,选择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学习内容,以促 进运动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其次,体育教师要想掌握 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就必须要对教材、教法 等进行精心钻研,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 心理状态、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安排学习内 容。需要指出的是,“趣”并不是说要单纯地迁就学 生所“好”,而是要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去激发 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间接兴趣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例 如,有的人对体育运动本身没有兴趣,但为了强身 健体、精力充沛,对体育运动产生了间接兴趣。这 时,他为了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获得较高的运动 技术水平,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当他练习了 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技能基础,伴随运动技术水 平的提高,他将获得一种成功的愉悦体验,这种体 验促使其对体育运动本身产生了兴趣。这时,对体 育运动的间接兴趣又转化为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 又有利于他继续从运动中得到乐趣。直接兴趣和间 接兴趣的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 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见案例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