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导学案

高中语文选修项羽之死导学案

4.2 项羽之死编写人:常娥审核校对:陈永清编写时间:2015.12【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难点】1.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2.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基础自测】一、知识链接(一)作者司马迁(前145—前 87 年后),字子长,自称太史公,(朝代)夏阳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_____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______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______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______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______,下到 ______太初四年约 ______ 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

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二)背景介绍楚汉争霸鸿门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楚地义军分两路攻秦。

项羽在关东歼秦军主力;刘邦乘隙攻入咸阳。

依据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欲称王关中,派兵驻守函谷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

项羽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率诸侯军40 万、秦军降卒20 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将他们全部坑杀。

元年十二月,项羽进驻鸿门,意图消灭刘邦集团,刘邦自料力量不敌,亲赴鸿门,表示诚意,动摇了项羽决心,战争没有立即爆发。

西楚霸王同年二月,项羽裂土分封18 个诸侯王,恢复封建割据,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封刘邦为汉中王,定都南郑,将关中分为三部,封秦降将分别为王,企图将刘邦困锁在边险地。

刘邦采纳萧何建议,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忍忿前往汉中,途中烧毁所过栈道,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

战争开始五月,田荣于齐地起兵反楚,刘邦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联络各地诸侯王,率联军56 万攻楚,一举袭占楚都彭城。

项羽自率精兵 3 万疾驰南下,乘刘邦陶醉于胜利,以少胜多,大败汉军,收复彭城。

刘邦仅率数十骑突出重围,连老婆孩子都不顾,逃回荥阳。

楚河汉界刘邦战败,诸侯纷纷背汉向楚,为摆脱被动局面,刘邦争取英布,重用韩信、彭越,从各方面联合反楚力量,有利地形,分兵扼守险要。

三年十月,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赵军。

四年十一月,又大破齐、楚联军于潍水之滨,平定齐地,从东、北两面形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态势,直接威胁楚大后方。

四年八月,楚军粮尽,划鸿沟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四年九月,项羽遵约东撤,刘邦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五年十月,刘邦追击楚军至河南太康南,因韩信、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击,大败,被迫坚壁自守。

刘邦从张良计,分别给韩、彭割地封王。

乌江自刎十二月,调集各路大军40 万人,将 10 万楚军包围于垓下。

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楚歌四起,军心瓦解。

项羽率800 骑突围南逃,刘邦派兵追击。

项羽逃至乌江兵败自刎。

(三)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取而代之:公元前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绍兴),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释义:排除别人或别人的事物而代替其位置。

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

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释义; 先动手以制伏对方;先于对手采取行动以获得主动。

破釜沉舟: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以一当十: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释义: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

沐猴而冠: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

”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

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

” 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

释义: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

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四面楚歌: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

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释义;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江东父老:“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霸王别姬: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一决雌雄:项羽言,“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拔山盖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公元前 206 年,刘邦攻下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带着人马到南郑去,途中烧毁了栈道。

不久绕道北上,在陈仓打败秦将章邯的军队,回到咸阳。

后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垓下()骏马名骓()歌数阕()美人和()之麾下()溃围()......骑能属者()田父绐曰()刈()旗披靡().....瞋目()辟()易乌江亭长[木义]船待()怜而王我()被十余创()......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四字短语概括出课文描写的三个场面:、、。

【我的疑问】第一课时【讨论探究】一、齐读第一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确定重点字词、句(通假字、重要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二、《垓下歌》释义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文:三、探究第一段内容1、概括垓下之围主要写了哪两个情节。

2、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

3、垓下之围刻画项羽的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书后习题一·1)4、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 书后习题一· 1)【课堂小结】第一段的文言知识1、重点字词解释壁则幸为拔盖若2、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3、古今异义(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2)项王泣数行下(3)左右皆泣...4、固定句式骓不逝兮可奈何【课堂练习】1、本文选自《》,作者,(朝代)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鲁迅誉之为。

2、解释加点的字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壁:动词,设营驻守B、常幸从幸:受到宠爱C、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D、项王泣数行下泣:哭泣第二课时【讨论探究】一、齐读第二、三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确定重点字词、句(通假字、重要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二、探究第二、三段内容1、概括二、三段主要情节2、东城快战中写了项羽的哪三次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书后习题一· 2)3、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从中可见项羽怎样的的性格?【课堂小结】二、三段的文言知识1、通假字骑皆伏曰2、重点字词积累直走以父绐以故度败北卒决死以为期披靡辟易亡3、词类活用直夜溃围南.出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此天之亡我.4、古今异义期山东为三处..5、一词多义属( 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若属皆且为所虏(4)亡国破家相随属( 5)衡少善属文(6)属予作文以记之乃①项王乃大惊曰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③平明,汉军乃觉之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⑤乃陷大泽中⑥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⑧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文言句式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B、愿为诸君快战快战:赶快作战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揣摩D、辟易数里辟易:退避,此为惊吓后退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2)以故汉追及之..(3) 平明,汉军乃.觉之(4)于是项王乃.上马骑A、( 1)( 2)相同,( 3)(4)不同B、( 1)( 2)相同,(3)( 4)相同C、(1)( 2)不同,( 3)( 4)不同D、( 1)( 2)不同,( 3)( 4)相同3、选出古今同义的一项()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期山东为三处....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D、项王瞋目而叱之....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直夜溃围南.出 D 、顺流而东.也5、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第三课时【讨论探究】一、齐读第四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确定重点字词、句(通假字、重要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