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师生共同复习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
过程,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3)设计对照实验:根据选出的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
⎧一组对正常条件有增或减的
实验组符合正常条件的一组
对照组::
4、实施计划: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探究实验。

(1)收集数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即使对于不符合假设的实验数据也不可以篡改或者弃之不用。

(2)评价数据的可靠性:要设置重复实验。

在一些探究实验中,实验对象只有一个或实验只做一次的,都可能因为偶然因素而导致实验数据不够准确,所以要设置重复实验。

(3)处理数据:用数字形式或用图、表等形式处理数据,使数据便于解读。

若重复实验的数据,应取平均值。

5、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不宜轻易否定假设,应检查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并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如果结论与假设不符的,还要分析原因。

但是,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必须遵循以上过程,有时一些探究活动可以只有其中的部分过程。

二、实例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P15(七上)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①变量:有无光照(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②设计对照实验⎩⎨⎧明亮环境
实验组阴暗环境
对照组::
(4)实施计划: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
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5)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各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教师列举实例,让学生区分哪一组是对照组、哪一组实验组。

教师强调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应注
意的事项。

教师提示:若结论支持假设,则结论与假设相同。

讨论:
①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答: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或: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或: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不行。

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或: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信度)。

②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答:可以减少误差)
答: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假设全班有6个小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可以减少误差。

课堂练习:见《双基优化训练》P4的二、第1小题。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P90(七上)
(1)提出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或: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呢?)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课堂练习:
见《双基优化训练》P6的二、第4小题;P26的二、第6小题。

3、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P93(七上)
注意点:
①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不需要作出假设。

②抽样时要随机取样,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课堂练习:见《双基优化训练》P3的一、第2小题。

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P30(七下)(1)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2)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使馒头变甜。

(3)制定并实施计划: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与假设相同。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

教师强调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及理由。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教师强调注意点。

师生共同复习本探究实验,让学生说出对照组和实验组。

课堂练习:
(1)①本实验共设计了组对照实验,分别是、,其中,起对照作用的对照组是。

(答:二;2和1;3和1;1)
②1号模拟。

(答: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


2号模拟,但没有。

(答: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


3号模拟只有。

(答:唾液的分泌)
(2)见《双基优化训练》P5的二、第3小题;P40的二、第28小题。

5、探究: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P95(八下)
(1)提出问题: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水蚤的心率会随着洒清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具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3)制定并实施计划:
变量:不同浓度的洒精或烟草浸出液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水蚤心率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当浓度达到20%时,死亡。

(酒精具有麻醉作用,会减缓心脏的跳动)
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具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课堂练习:
1、见《双基优化训练》P2的例题、P84的第17小题。

2、见《课课通练习》(八下)P75的第12小题。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师生共同复习、分析、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主题一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3)设计对照实验:根据选出的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
⎧一组对正常条件有增或减的
实验组符合正常条件的一组
对照组:: 4、实施计划: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探究实验。

(1)收集数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2)评价数据的可靠性:要设置重复实验。

(3)处理数据:用数字形式或用图、表等形式处理数据,使数据便于解读。

5、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实例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P15(七上)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①变量:有无光照(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②设计对照实验⎩⎨⎧明亮环境
实验组阴暗环境
对照组::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表达和交流: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P90(七上)
3、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P93(七上)
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P30(七下)
5、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P34(八上)
6、探究: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P95(八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