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5: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25: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保护环境来实现的2.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混交林更易遭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B.人造马尾松林适应环境的能力弱C.松毛虫的繁殖能力强D.人造马尾松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3.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4.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被破坏后不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长期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

如果长期输出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你认为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因素是()A.长期低温B.连续阴雨C.植被破坏D.品种退化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缩短食物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7.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最高营养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8.政府部门针对水土保持提出的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的主要生态学依据是()A.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B.森林能维持碳氧平衡,涵养水源C.草原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D.湖泊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9.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农田中灭虫主要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12.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易爆发虫害13.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和。

(2)甲、乙、丙3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该生态系统的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

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1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

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属于生态系统。

(2)红树林的稳定性较强,原因是红树林。

(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

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都是有限的。

(4)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里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15.为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取500 mL的锥形瓶4个,分别标以1、2、3、4,各加入约400 mL清水后,向3、4号瓶加入等量河泥,向2、3、4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然后,在4个锥形瓶中各放入1条金鱼,密封瓶口。

将1、2、3号瓶置于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室温不超过25 ℃)。

将4号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

观察并记录每瓶中金鱼的生活状况。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中的金鱼与4号瓶中的金鱼相比,哪个瓶中金鱼生存时间长?为什么?(2)哪个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最长?为什么?(3)本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参考答案★——1. [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的成分。

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一种反馈调节机制,进而抵抗外界干扰,维持自身稳定。

2. [答案]:A3. [答案]:B[解析]: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这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抵抗恶劣环境的强大能力,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4. [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维持决定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中。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使其恢复原状的能力。

5. [答案]:C6. [答案]:B7. [答案]:D[解析]:D项属于能量流动的特点,不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的原因。

8. [答案]:A9. [答案]:D[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A在受到外界干扰破坏后没有恢复原状;B和C都抵抗了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属抵抗力稳定性;只有D项在大型肉食动物闯入封闭生态系统后,经过各成分相互作用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0. [答案]:C[解析]: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是正反馈调节,食虫鸟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存在于生物个体内、种群内、种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所以C项错误。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11. [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农田灭害虫可以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农作物;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2. [答案]:C[解析]: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植物种类少,动物也会少;如果树冠密集,遮挡住阳光,就会影响林下植物生长;如果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其稳态就不容易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平低,害虫缺少天敌而不易控制。

13.[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乙→甲→丙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生物种类减少,自我调节能力降低(4)不同。

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14.[答案]:(1)湿地(2)抵抗力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3)自我调节能力(4)被海水浸泡过的土壤,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5. [答案]:(1)1号瓶中的金鱼。

因为4号瓶置于黑暗处,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只进行细胞呼吸,金鱼和金鱼藻的细胞呼吸共用水中溶解的氧气,故金鱼生存时间较短。

(2)3号瓶。

因为3号瓶置于光照下,有稳定的能量来源,金鱼藻和金鱼的细胞呼吸共同消耗水中的溶氧并产生二氧化碳,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供原料,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向水中提供氧,清水、河泥又分别为植物提供水、无机盐,河泥中的分解者将金鱼粪便分解为无机物供金鱼藻利用,这种状况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故金鱼生存的时间较长。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水、空气、矿物质和阳光等)、生产者(金鱼藻)、消费者(金鱼)和分解者(腐生微生物等)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缺一不可。

[解析]:解答本题时可先分析生态系统的组分、营养结构、制作生态瓶的要求、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各小题并组织[答案]。

(1)4号瓶中虽有金鱼藻,但在黑暗中金鱼藻无法制造氧气,且消耗氧气,因此瓶中的氧气消耗得最快。

(2)3号瓶中含有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且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因此维持稳态的时间最长。

(3)从实验设置上可以看出,此实验的自变量分别为河泥、金鱼藻、光照,因变量是金鱼存活时间的长短,因此本实验要说明的问题是,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是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