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的循环

氮的循环


方法三
←浓氨水
←固体CaO
防倒吸
二、铵盐(NH4
都是白色晶体
+)
铵盐都易溶于水;
受热易分解; 与碱反应可产生氨气。
NH4Cl == NH3 ↑ + HCl↑

NH4HCO3== NH3↑+ H2O↑+ CO2↑
NH4Cl + NaOH == NaCl +NH3↑+H2O NH4++ OH- == NH3•H2O
氨水的主要成份有哪些? 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
氨水中的分子有:H2O、NH3 和 NH3· H 2O
氨水中的离子有:NH4+、H+ 和 OH-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 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 液氨所含的微粒是NH3分子。 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2)氨气与酸的反应:
实验:把蘸有浓氨水的玻棒和蘸有浓盐酸的
生成,并有白色烟雾产生,试解释原因。
铂丝 浓氨水
催化剂 4NH3 + 5O2 ==== 4NO + 6H2O △ △ 2NH3+3CuO== N2+3Cu+3H2O 2NH3+ 3Cl2==N2+6HCl
8NH3+ 3Cl2==N2+6NH4Cl
4、NH3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NH4Cl + Ca(OH)2 == CaCl2 +2NH3↑+2H2O (2)发生装置:固+固
练一练
1、将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45mL的试管,倒立 于水中,一段时间后,气体的体积为35mL,原混 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 A ) A.2:1 B.2:7 C.7:2 D.9:7 解析: 3NO2 + H2O = 2HNO3 + NO △V
3 V(NO2)
1
2 10mL
V(NO2)=15mL V(NO)=45-15=30mL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净化(干燥):碱石灰(干燥管) 注意:不能用无水CaCl2做干燥剂 (4)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5)收集时在容器口要塞一团棉花, 防止空气对流 (6)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是否收集满。 (7)尾气吸收要有防止倒吸装置
方法二:加热浓氨水制氨气
浓氨水
NH3· H2O == NH3↑+ H2O
将10ml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 在水槽中,反应停止后试管内剩余2ml的无色气体, 求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各多少ml? 当O2过量,反应气体8mL 4NO2+O2+2H2O=4HNO
3
4 6.4
1 1.6
NO2:6.4mL O2:3.6mL
当NO2过量时,又发生如下反应 3NO2+H2O=2HNO3+NO
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
★ 在电闪雷鸣时,氮气和有关氮的化合物发 生了以下反应:
N2 + 2NO +
O2 ==== O2 ==
放电
2NO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变成浓度很低的硝酸,这种含硝酸的雨水落到 地面,很快与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变成硝酸盐, 成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优质化肥。
2/22.4 =0.045mol/L C= 2
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 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 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 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水面上升的 高度分别为h1、h2、h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C A.h1>h2>h3 B.h1>h3>h2 C.h2>h3>h1 D.h3>h1>h2
请比较 氨、 氯化氢、 二氧化硫 和 氯气 的 1:40 1:2 溶解度: 1:700 1:500
视频
1、喷泉实验形成原因 氨极易溶于水,造成压强差,水被倒吸进烧瓶 形成喷泉。 2、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形成碱性溶液, 其水溶液中主要成分为一水合氨(NH3· H2O) 3、引水上喷的操作: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 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小结】其他能形成喷泉的还有 ①盛有NH3、HCl、SO2、NO2等气体的烧瓶 内挤入少量水;但NO2因为生成NO烧瓶不 能充满液体 ②盛有CO2、SO2、H2S等气体的烧瓶内挤入 少量NaOH溶液;
如图装置,烧瓶内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 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 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 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玻棒靠近 现象: 产生大量的白烟 反应: NH3 + HCl ==NH4Cl 可以检验氨气或氯化 氢
(3)氨气与氧气的#43; 5O2 ==== 4NO + 6H2O △
把烧红了的铂丝插入盛浓氨水的锥 形瓶中(不接触溶液)观察到悬在液面
空气 玻璃棒
上的铂丝更加红亮,同时有红棕色气体
++


NH4
OH-
∆ == NH ↑+H O
3 2
(用于检验铵根离子)
检验: NH4+ 强碱 样品 △ 湿润 气 蓝色 体 红色石蕊
6 2
参与反应的气体4mL 4NO2+O2+2H2O=4HNO
3
4 3.2
1 0.8
NO2:9.2mL O2:0.8mL
标况下,将一充满NO2的试管倒立于盛有足量 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若不考虑试管内物质 向外扩散,求: (1)试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试管总长度比值; (2)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假设:3L气体 3NO2+H2O=2HNO3+NO 3 1 2 2
氨 电子式: H :N:H H
: :
H 结构式: N H
H 空间构型: 三角锥形 键角:107.5。
一、氨(NH3)
1、氨气的物理性质
-3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极易 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700)、易液化的气体。
为什么氨常用作致冷剂?还有 哪些物质也可作致冷剂? 氨易液化(沸点-33. 35 ℃) 还有氯气(沸点-34. 6 ℃) 二氧化硫(沸点-10 ℃)
a(气体)b(液体) A B C D NO2 CO2 Cl2 NH3 水 4mol∕LNaOH溶液 饱和NaCl水溶液 1mol∕L盐酸
2、氨气的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的反应 NH3 + H2O NH3•H2O NH4++OH-
氨水主要成分是一水合氨(NH3•H2O) 一水合氨是一种弱碱,部分电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