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三翻译文言句子练前提醒1.准确判断得分点,做到“点点落实”。
翻译得分点,从基础知识角度,主要是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词),虚词(其、之、以、乃、因、为等),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从词性看,主要是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等,特殊句式主要看标志词。
在找出得分点后,关键要译到位,如依据语境确定多义实词,句式要翻译出其特征,用好必要的标志词等。
千万不可因得分点未落实到位而丢分。
2.依据语境,合理推断疑难词语。
(1)联系句子“语境”,进行合理推断,这里的“语境”,一是从句子的整体出发,二是关注该句前后句子表达的意思,甚至关注上下文相关的内容。
(2)依据知识积累,尤其是课本知识、成语知识,甚至文字学知识,合理推断。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章叟讳文,字简甫,后以字行。
其先赵宋时,已负善书名,兼工镌刻,至叟则益著。
叟生而美须眉,善谈笑,动止标举有儒者风。
宁庶人①国豫章,慕叟能而罗致邸中,与故知名士唐伯虎、谢思忠偕。
伯虎觉其意,佯清狂不慧以免。
而庶人卒谋反,挟叟与思忠从行,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
裸袒二千里,而归谒其父,相抱哭。
分宜②相欲登肃帝所赐制书,札谕于石,而聘变往,留相邸四岁而后归。
分宜败,邸客无得免者,于叟略不濡。
人谓叟善为客,往客宁庶人不死,今客分宜相复不濡。
叟笑曰:“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指文徵明)与孔嘉远矣。
待诏故辞宁庶人聘者也,孔嘉则辞分宜相聘者也。
”(选自《弇州山人续稿》,有删节)注①宁庶人:宁献王。
②分宜:严嵩别号。
(1)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与孔嘉远矣。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人)谋划不能够脱身,走到半途中,把所赐金帛交给看守的人,然后半夜在乱军中逃亡,数次几乎死去。
(得分点:“谋”“中道”“宵”“几”各1分,句式1分)(2)我先前凭借智慧脱身免罪,现在是凭借廉洁脱身免罪,虽然这样,我与文徴明、彭孔嘉还是相差太远。
(得分点:“向”“以”“免”“去”各1分,句式1分)参考译文章文,字简甫,后来把字(简甫)当作名字来行世。
他的祖先赵宋时期已经凭借擅长书法而闻名,并工于雕刻,到了章简甫就更加出名。
章简甫长得须眉俊美,善于言谈,举止洒脱,有大学者的风范。
宁献王分封到南昌,仰慕他的才能,就把他招募到府邸中,与老的知名人士唐伯虎、谢思忠等在一起做事。
唐伯虎察觉到宁献王的意图,假装癫痴糊涂才得以脱身。
然而宁献王最终谋反,挟持章简甫和谢思忠,让他们跟从行事,(两人)谋划不能够脱身,走到半途中,把所赐金帛交给看守的人,然后半夜在乱军中逃亡,数次几乎死去。
后赤身裸体走了两千里,才回到家中拜见他的父亲,父子相见,抱头痛哭。
严嵩想在石碑上雕刻肃帝所赏赐的诏书及一些文书、命令等,就聘请章简甫前往府中,把他留在相府内四年后,才返回家中。
严嵩奸情败露,他府中的门客都没能免罪,而章简甫却没受到牵连。
人们说他为客亲善,过去做宁献王的门客没有死,如今做严嵩的门客又没有受到牵连。
他笑着说:“我先前凭借智慧脱身免罪,现在是凭借廉洁脱身免罪,虽然这样,我与文徵明、彭孔嘉还是相差太远。
这是因为文徴明曾辞去宁献王的聘请,彭孔嘉也辞去了严嵩的聘请。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小余王姓,肉吏之贱者也。
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
其天良,我乃治。
”既得,泔之,奥之,脱之,作之。
客嘈嘈然,属餍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
然其簋不过六七,过亦不治。
或请授教,曰:“难言也。
作厨如作医。
”……曰:“子之术诚工矣。
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残物命,毋乃为孽欤?”曰:“庖牺氏至今,所炮炙宰割者万万世矣。
乌在其孽庖牺也?虽然,以味媚人者,物之性也。
彼不能尽物之性以表其美于人,而徒使之枉死于鼎镬间,是则孽之尤者也。
”(选自袁枚《厨者王小余传》)(1)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物各有天。
其天良,我乃治。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之术诚工矣。
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残物命,毋乃为孽欤?(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余准备食物,一定亲自购买食材,他说:“事物各有天性,它天性好,我才置办。
”(每个分句1分)(2)您的技艺确实精巧啊。
但是经常烧煮(烹调)杀生,大量残害动物的性命,难道不是作孽吗?(前三个分句各1分,最后一个分句2分)参考译文小余姓王,是个身份低贱的煮肉差役。
小余准备食物,一定亲自购买食材,他说:“事物各有天性,它天性好,我才置办。
”买到后,就淘洗、加热、清理、调制。
客人嘈杂吵闹着,接连地吃到满意,手舞足蹈,好几次恨不得吞下餐具。
但是篮子里只有六七道菜,超过这个数目也不再做了。
有人请他传授技艺,他说:“很难说啊。
当厨子就像当大夫。
”……(问的人)又说:“您的技艺确实精巧啊。
但是经常烧煮(烹调)杀生,大量残害动物的性命,难道不是作孽吗?”他说:“从伏羲氏到现在,所烧煮杀生的人已经万万世了。
伏羲的恶孽在哪里呢?虽然如此,用味道来取悦人,是动物的本性。
那些不能用尽动物的本性来向人展示其美味,而白白地让它们在锅里面枉死,才是一种极重的罪孽。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盛世,安溪人也。
盛固工写照及神仪佛像,以糊齿颊。
一日与余饭斋中,是年适其六十诞期,余戏谓:“长松大椿,子所自有,余何以寿子?”盛立庭下,饮泣哀咽,若不自胜。
余怪骇之。
拭涕言曰:“余哭吾母也……”世为人直戆无粉藻,胸腹所欲言,落落喉间欲吐矣。
居恒以忠孝礼义自矢,道拾遗金必还其人,分与勿许也。
瓶无常粟,需十指为活,然见人穷迫如刺心肺,袖中一钱两钱,不尔即为解衣,务期必济,无难割之色。
(选自胡胤嘉《盛溪绿生志》) (1)长松大椿,子所自有,余何以寿子?(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恒以忠孝礼义自矢,道拾遗金必还其人,分与勿许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些高大的松树椿树之类的贺寿画,是你自己就有的东西,我拿什么来为你祝寿呢?”(得分点:“长松大椿”代指义;“子所自有”,“所”字结构;“何以”句式;“寿”活用)(2)平时常以恪尽忠孝礼义为誓言,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银子一定会还给那人,(失主想)分一点银子给他,他没有答应。
(得分点:“居恒”“矢”“遗金”“分与勿许”)参考译文盛世,是安溪人。
盛世本来擅长画人物形象和神像佛像,借此糊口谋生。
一天他和我在斋中吃饭,这一年正是他六十岁出生的那一年,我跟他开玩笑说:“那些高大的松树椿树之类的贺寿画,是你自己就有的东西,我拿什么来为你祝寿呢?”盛世立在院子中,悲痛呜咽,好像无法承受。
我感到奇怪而害怕。
(盛世)擦着眼泪说:“我哭我的母亲啊……”盛世为人憨直不伪饰,心中想说的话,往往一吐为快(连续不断地说出来)。
平时常以恪尽忠孝礼义为誓言,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银子一定会还给那人,(失主想)分一点银子给他,他没有答应。
米缸里没有日常所需的粮食,需要亲自劳作,但是见到人们穷困窘迫就像心肺被刺一样疼痛,身上(袖子里)有钱就给钱,没钱就脱下衣服(给他),一定要给他帮助,没有难以割舍(为难)的神色。
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
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之法。
与人弈,弈辄胜。
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
时福清叶阔学台山先生,弈品居第二。
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诸乡先生以百龄应召,至则尚童子也,叶公已奇之。
及与弈,叶公辄负。
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曰:“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百龄艴然曰:“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叶公果益器之。
自是百龄之名,噪江以南。
有国手曰林符卿,老游公卿间,见百龄年少,意轻之。
一日,诸公卿会饮,林君谓百龄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
”诸公卿皆曰:“诺!”遂争出注,约百缗。
凡三战,林君三北。
于是百龄棋品遂第一,名噪京师。
(选自秦松龄《过百龄传》,有删节)(1)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曰:“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带百龄来的乡亲悄悄地对他说:“叶公是个大官,你应该假装输棋,怎么能多次战胜他呢?”[得分点:“诸”,众、各个;“耳语”,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叶公显者”(判断句);“若”,你;“阳”,装作、假装;“何”,为什么;“屡”,多次;“胜”,战胜;“何屡胜”(反问句)](2)我和你一起游学京师,未曾来一次下棋比赛技艺,那么让各位先生怎么用我和你呢?[得分点:“与”,连词,和;“若”,你;“游”,游学;“尝”,曾;“技”,技艺;“即”,连词,则、就、那么;“何”,怎么;“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反问句)]参考译文过百龄,名文年,生于无锡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
十一岁时,过百龄看别人下棋,很快就明白了虚实、先后、进击、退守的道理。
以后他与人下棋,就经常取胜。
这使得乡里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当时,有位福清人叶台山,此人擅长围棋,棋品二级。
经过无锡,很想在无锡找个对手下棋,乡亲们知道了,把过百龄带到台山面前,叶公见对手竟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惊讶不已。
等到与他下棋,连着几盘,都是叶公输了。
带百龄来的乡亲悄悄地对他说:“叶公是个大官,你应该假装输棋,怎么能多次战胜他呢?”百龄听后很生气地说:“下棋本来是小事,但是歪曲正道(用它)来讨好人,我感到羞耻;况且,叶公品德高尚,他怎么会因此怪罪童子呢?”叶公果然更加器重过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