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PPT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PPT


治 疗 药 物 监 测 (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指在药动学理论的指 导下,通过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 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指导临床合 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药物中毒的诊 断和治疗,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我国卫生部药物 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统计资料均显示,因用药不当而 致死者远远高于同期死于各种传染病的人数。而用药 不当死亡者中,大多是剂量不当所致。可以说随着医 疗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在TDM的指导下制定和调 整个体化的合理用药方案,是药物治疗学发展的必然 趋势。另一方面,也应看到TDM工作的开展,使历 来主要为诊断服务的临床化学实验室工作,开辟了积 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广阔新领域。
1. 血清(浆) 在药物的体内过程中,血浆中的药物(血药)起了中 央枢纽的作用,可视做药物体内变化的一面镜子,因 此有关药动学的资料几乎均是通过对血药的研究获取 的。另一方面,绝大多数药物在达到分布平衡后,虽 然不是均匀分布,但血药浓度和靶位药物浓度成比例, 故也和效应间存在量效依存关系。现已建立了不少药 物的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及中毒水平的群体资料,并且 血液也易于采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灵敏度、特异性的检测 方法的引入,使仅微量存在的药物检测得以进行。另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及中毒 浓度也相继确定。以血药浓度为客观依据,运用药代 动力学理论指导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的优越性,日益为 广大临床医生接受和采用,从而促进了TDM的发展 。目前,TDM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成为临床化学 实验室的主要常规工作之一。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医院 也从80年代起,逐步开展了这一工作。
第十八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任何药物 都不会在体内创造一新的生理、生化过程,而是 通过调整疾病过程中失调的内源性活性物质量或 生理生化过程,杀灭抑制病原体等,达到治疗作 用。显然,药物作用靶位浓度不足或过量,势必 导致药物治疗的无效或产生新的不良作用,甚可 导致药源性疾病的产生,乃至危及生命。
二、 血药浓度与药理作用
药物的治疗作用或不良反应,都是通过 药物和靶位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当药物在体内达到分布平衡后,虽然血 液和靶位的药物浓度往往并不相等,但 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间存在相关性。故 检测相对易采集的血药浓度,替代心、 脑、肾等难以取样的靶位药物浓度。
药物体内过程与血液中的药物的关系
⑵唾液药物浓度与血浆中游离药物浓 度相关性高。
因此,如何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 定有效而安全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长 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 虽然试图通过按体重、体表面积、不同年 龄等方法,计算调整用药剂量,但由于影 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众多,具体病人情 况千差万别,因此仍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一 问题。
本世纪60年代末药代动力学的发展成熟,使人 们得以用简练的数学公式表达药物在体内随时 间的量变规律。而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相继 报告了普鲁卡因胺和地高辛药物效应与血药浓 度的关系,形成了以血药浓度为客观依据,调 整剂量指导临床用药的设想。
药物在体内达分布平衡时,虽然血液和 靶位的药物浓度往往并不相等,但对绝 大多数药物,特别是以被动转运方式分 布的药物,其血药浓度与靶位药物浓度 的比值则是恒定的。换言之,即药物效 应与血药浓度间存在着相关性。
根据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可将血药浓度划分 为三个范围:无效范围、治疗范围与中毒范围
中毒范围 治疗范围 无效范围
3、给药方案个体化的实施
1、临床病人个体药动学参数的测定 临床上个体给药方案的设计与调整,有赖 于预知病者的一些药动学参数。
为求取这些参数,必须测定血药浓度。
2、给药方案设计 根据血药浓度、药代 动力学公式及动力学参数调整临床用药方 式、用量、授药速度等。
第三节 治疗药物监测标本及预处理
一、常用标本及收集
最大耐受浓度 最小有效浓度
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三、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个体化
1、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
强的药物; (2)个体差异大 (3)有其他脏器疾患 (4)需长期服用
需进行TDM的药物
分类


强心甙
地高辛、洋地黄毒甙
抗癫痫药 抗心律失常药
苯妥因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扑米酮、 丙戊酸钠、乙琥胺
由于以上原因,血液是TDM工作中最常 使用的标本。以血液为TDM标本时,测 定血浆或血清中的药物均可,因为药物 不和血浆纤维蛋白结合,许多药物的对 比研究也证实了血浆和血清中的浓度相 等。为避免抗凝剂与药物间可能发生的 化学反应及对测定过程的干扰,TDM工 作中通常以血清为检测标本。
2. 唾液 优点:⑴无损伤采集,病人乐意接受;
内容安排: 1、概述 2、治疗药物监测标本及预处理 3、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技术及评价 4、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主要药物 5、TDM的临床意义
第一节 概述
一、TDM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
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 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 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 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
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奎尼丁等
β受体阻断剂 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平喘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氨茶碱
抗抑郁药
丙米嗪、地昔帕明、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
免疫抑制药
环孢素A
抗生素
氨基甙类、万古霉素、氯霉素等
抗恶性肿瘤药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阿霉素等
2、不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1)有客观而简便的观察药物作用的指标 (2)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大、毒性小 (3)短期服用
无论是药物的治疗作用还是不良反应,从本质 上说,都是通过药物和靶位上的受体等大分子 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符合质量作用定律,因此,药物 效应是否出现及其强弱,取决于靶位的药物浓 度。血液中的药物在药物体内过程中起着中心 枢纽作用,除直接在靶位局部用药外,到达上 述脏器的药物均是从血液分布而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