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记忆(2)
自由回忆
0.30
0.08
-------------------
(四)关于启动效应的两种观点
Tulving等人提出的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
Roediger等人则提出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 观点(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dures approach)
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
Tulving:记忆=情节记忆+语义记忆+知觉表征系统 (启动效应代表的新记忆系统)
Jacoby的实验(1983)
在3种实验条件下再认和知觉辨认的概率
实验条件 ----------------------
无上下关系
有上下关系 想出
测验 --------------------
XXXX
热的
热的
类型
冷的
冷的
??
----------------------
再认
0.56
0.72
0.78
Graf & Schacter(1985)的研究
病人是否也对先前记忆中不存在或新的不熟悉的材料表 现出启动?
学习:词对(联想),一组造句,一组判断元音字母 个数是否相同
测试:一半测验时有上下文联系的补笔、一半无联系 的补笔
病人能形成新的联系
(三)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Tulving et al.(1982):“补笔的启动效应独立于再认” 程序:让正常人被试学习96个低频英语单字,学习后1小 时进行再认测验和补笔测验,7天后重复这两种测验。
1、客观线索是相同的,只是提取的指导语不同
2、实验操作程序是相同的,但它对两种测验的 影响不同。
(二)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1)
人们把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 称为实验性分离(experimental dissociation)。
Tulving曾对实验性分离作过如下描述:“控制单一的变 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中变量的效应…,如果变 量影响被试在一种测验任务中的结果,但不影响另一种测 验任务的结果,或者变量对两种测验任务的结果的影响有 不同的方向,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1990年Tulving实验:PYRAMID和MOSQUITO 连续两次补笔测验
条件一:缺笔字相同 _Y_A_ID 条件二:缺笔字不同 _O_Q_TO, _S_UI_O
学习:AARDVARK, UMBRELLA 第一次测验:_A_D__R_ , U__R_L_ 第二次测验:_ARD_AR_ , U_BR_LA
另一个则是神经心理学关于遗忘症的研究, 它直接引发了内隐记忆的当代研究热潮。
(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1)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 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
它与正迁移类似,但正迁移是在总体效果上进行测 量,而启动效应的测量单位却十分具体。
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
遗忘症病人外显记忆受损严重,但内隐记忆 几乎不受影响。陈述性记忆受损严重,但程 序性记忆影响不大。
有关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研究可分为两大类: 技能学习和重复启动。
其中,技能学习的研究是由米尔纳和科金等开始 的。他们发现,健忘症病人虽不能外显地记得他 曾完成过某一任务,但能获得诸如追赶旋转体和 镜形跟踪等运动技能。
通过与新项目的比较,由被试者对旧项目确认精度的 提高或确定旧项目所需呈现时间的下降来反映启动。 由某一字母串在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作出词的决定所 用的时滞减少来反映启动。
2、非语词信息的内隐测验
图形补笔测验:图形完成,图片识别,残 图命名;
实物图形测验:物体决定(不可能图形, 两可图形);
(1)残图范式
第三节 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
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关于启动效应的两种观点
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 传输适当认知程序
内隐记忆
格拉夫和沙赫特(Graf & Schacter,1985) 首先提出了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 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的区分。 他们认为:
目标字
测 验字
(3)模糊字辨认
模糊字辨认是指在测验时呈现的单字的字母不大清楚, 要求被试辨认是什么字。将单字模糊呈现的方法有很 多,其中有一种是利用幻灯机投射焦距变化,焦点未 集中时,屏幕上的投射是模糊不清的,由此造成模糊
字。 速示辨认
实验
实验
(4)词汇判断lexical decision
在词汇确定测验中,要求被试者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 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词与非词、真词与假词
健全的运动技能学习和大致正常的知觉和认知技 能在其他健忘症病人身上也得到了证明。
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
英国神经心理学家Warrington & Weiskrantz (1968)首先在对遗忘症患者的启动效应研究 中发现了内隐记忆现象。
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甚至深度遗忘症 患者也能够长时间地保留完整信息。
知觉辨认 0.82
0.76
0.67
----------------------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在功能上的分离
Graf(1982)的实验
-----------------
实验条件
记忆测验 ------------
喜好判断
寻找元音
-----------------
词干补笔
0.31
0.28
------------------
再学时的节省、阈下编码刺激的作用、启 动效应以及健忘症病人的残余学习。
测验方法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复杂的心理现象,曾经用过 形形色色的测量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 种:一种是直接测量,另一种是间接测量。
传统的记忆测量,主要有再认和回忆两种。
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一个是认知心理学关于启动效应的研究,即 在无需有意识识记的前提下,先前的呈现对 刺激的辨别产生的易化作用;
目标材料是不熟悉的三维物体的两维图像。其中一半描 绘的是结构上可能的物体,它们的表面和边界连接起来 可以以三维形式存在。另一半图像与此相反,代表的是 不可能的物体,它们的表面边界或轮廓违反常规,使得 它们不可能以三维形式存在。
(3)再学时的节省
斯莱梅卡等人认为,可以把再学时的节省当作内隐记 忆的指标,再学一个先前学过的词表并不依赖于先前 学习片断的外显记忆,外显记忆在这里是指能完全再 认或回忆学习过的材料。
0.47
0.58
Warrington & Weiskrantz (1970)
Retention scores
20
18
16
14
12
Amnesics
10
8
Controls
6
4
2
0
Recall
Recognition Fragmented
Stem
words
completion
ORANGE
PLI____
Graf(1984)的研究 学习:意义加工 测试:自由回忆、线索回忆、词干补笔 以缺笔字进行有意回忆——外显
—— 研究者认为,直接测验对应着外显记忆, 间接记忆对应着内隐记忆。这种以操作任务的不同 区分两种记忆的实验性的分离方法也被称为任务分 离。
任务分离逻辑的基本假设:不同的任务所
需要提取的信息不同,因而参与的心理加工 过程也不同——不同的测验任务可以反映不 同的心理机能。
因此,如果直接测验和间接测验的结果相反, 就可以推断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两个不同 的心理加工过程。
外显记忆是通过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 内隐记忆则是通过对记忆的无意识的间接测试表
现出来的。
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 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 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 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 复。
自20世纪初50年代以来,关于内隐记忆的 实验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资料。概括起来, 内隐记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不同但又相互 交叉的研究领域:
直接测验:指传统的记忆测量法,如自由回忆和再
认等;这些方法的指导语明确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 想他们经历过的某些事件并把他们从记忆中提取出 来。(外显记忆测验)
间接测验:指导语中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提取过去
学习的信息,而是通过他们在一些特殊任务上的表 现间接推断被试是否对某些信息拥有记忆。(内隐 记忆测验)
(2)词干补笔和补笔
词干补笔是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 字的头三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二或三个字母构成 一个有意义的单字。例如 jui__填成 juice;
补笔的另一种形式是残词补全,是让被试学习一系列 单字后,把缺一些字母的缺笔字填上适当的字母成为 有意义的单字(如a__a__in填成assassin,__ys__ry填 成mystery等等)。
(1)知觉辨认
知觉辨认乃是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 字,然后要求他在速示条件下(30毫秒)辨认学 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通常的结 果是,学过的单字辨认率显著高于未学过的。
在词汇决策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系列单字,然 后要求他对呈现的单字与无意义的字母串作出判 断。通常反应时间是因变量。
Warrington & Weiskrantz(1968,1970, 1974,1978)遗忘症患 者记忆的系列研究
让4位遗忘症病人(3名科萨科夫综合征患者和1名额叶 切除患者)和16位控制组病人(无脑损伤、记忆力正 常)学习字单,然后进行4项测验:再认、自由回忆、 模糊字识别和部分线索测验(词干补笔测验)。
虽然词干补全测量的是一些永久性的知识,但这些知 识的提取也依赖于实验中发生的事件。
补笔
在完词测验中,给予被试者一个词根(例 如 tab___, table)或词段(例如__ss__ss__, assassin),要求他们用想到的第一个合适 的词来完成它。由对在先前学习词表上的 词的使用的增加来反映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