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记忆一,记忆的早期研究艾宾浩斯(1) Ebbinghaus受到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英国经验主义者所描述的联想过程。
他在人为的实验室条件下产生联想,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记忆进行客观的测量,我们称之为新联想主义心理学。
(2)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
第一是无意义音节;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对艾宾浩斯的批评批评1:他制作的无意义音节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且各音节之间的难度也不一定相等。
批评2:关于他自己做被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可能产生前摄和倒摄抑制;他自己知道了每一个实验的目的,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其他人身上去等等。
这些批评并不是全无道理,但Ebbinghaus介绍了测量记忆的方法,较好地控制了实验条件,不仅对记忆过程进行了客观的研究,对印象深度和遗忘量也做到了数量化。
在高级心理过程只能作为思辨哲学研究的课题时,艾宾浩斯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至于他工作中的缺点,如果和他的贡献比较起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巴特利特(一)巴特利特对艾宾浩斯的研究持批评态度。
他认为记忆不仅是形成联想,学习与记忆是一个活跃的过程,涉及意义的追求,把识记材料纳入一定的图式。
他批评艾宾浩斯:避免过去知识的影响而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和记忆的材料,使记忆陷入一种人为的状态,因而对日常生活的记忆缺乏现实意义。
过于注意记忆的材料而忽视了被试的态度和他们过去的经验等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
1,关于故事的研究Bartlett 从“北美印第安民间故事”中选了一个叫做“鬼魂的战争”的故事。
实验被试:英国学生实验任务:阅读故事,之后回忆故事的内容。
实验结果:被试写下来的内容与原文有很大差别。
比原文更合乎逻辑,更加前后一致,并且总的来说也短得多。
实验结论:记忆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加简略概括,主要内容及显著特征被保持、加强、突出,而一些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
另外,“鬼魂的战争”是一个讲述美国印第安的故事,被试对它的文化背景并不熟悉,再加上故事情节也比较离奇,所以在识记过程中,大家趋于对识记的内容更倾向于进行心理重建,使之合理化、更符合文化背景、个人习惯。
也就是说,原始识记材料越模糊,记忆重建就越明显。
2、关于图画的研究Bartlett用图画作材料,应用顺序再产生的方法进行的研究,同样证实了他的设想。
(二)图式理论:Bartlett认为图式是指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过程,它不仅使个别成分一个接一个地作用起来,而且将他们组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Bartlett的记忆过程中,图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记忆过程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改变事件的某些细节,使整个事件更符合已有的图式,意义更明确。
Bartlett认为人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将新的事物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并不断地对已有的图式进行重建。
(三)记忆的心理重建理论:Bartlett认为记忆是一种心理重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他认为,对既往事件的记忆不只是简单的保存和再现,而是受文化态度和个人习惯渲染的心理重建。
他通过实验证明了人们对一个事件很少在其发生的当时被如实地知觉到,观察或知觉中的遗漏部分在记忆过程中进行重建时,被以往的经验所填补。
比较他们:他们都是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家,都试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不是思辨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规律;但是Ebbinghaus是新联想主义的心理学家,而Bartlett是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图形记忆的变化:曹日昌(1963)图片变化倾向:简略、概括;完整、合理;详细、具体; 夸张、突出.遗忘曲线:曹日昌(1964)用回忆、预期回忆、重学、重组材料、再认等五种方法测量被试识记无意义音节后的记忆成绩。
二,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回忆法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再现出这些材料的方法。
所以又叫作再现法或复现法)主要形式1、系列回忆法系列回忆法是对艾宾浩斯以及早期关于回忆研究程序的概括。
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
目的:测量被试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遍数。
别名:依序回忆法、学习时间(遍数)法基本程序(1)确定熟练标准: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确定被试对材料达到“熟练标准”。
(2)测试:要求被试背诵实验材料,直到符合标准为止。
(3)确定回忆水平:根据被试的学习时间或遍数来确定其回忆水平。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系列位置效应: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习的项目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而中间部分最难记忆。
2、对偶回忆法两种基本程序:预期法和检验法(1)预期法:程序分成两步第一步先单独显示刺激项目,要被试者努力预想对应的反应项目;第二步将刺激项目和反应项目成对呈现。
刺激材料全部呈现完毕后,实验者改变顺序做第二轮。
每出现一次刺激项目就要求被试者尝试报告反应项目,不管被试者能不能报告,间隔一过就同时呈现刺激项目和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作为强化或反强化,如此,一轮一轮做到被试全部记住为止。
(2)检验法程序不同于预期法的地方是,被试者先学习材料的所有刺激和对应的反应项目。
检验一般不规定速度,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让被试者回忆,但具体操作时实验者仍可限定时间,比如30 秒。
检验程序也是一轮一轮地进行的,被试者全部通过为终结,而每实验一轮要改变呈现顺序。
3、自由回忆法自由回忆法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
自由回忆过程的规律:自由回忆法能体现系列材料效应。
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
自由回忆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记忆。
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旧材料,有关刺激)和未识记过的材料(新材料,无关刺激)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二择一”选择程序:再认阶段要求被试对刺激项目做“是”或“否”的判断。
“多择一”选择程序:再认阶段要求被试对刺激项目做“多项迫选”的判断。
记忆的类型: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记忆过程的意识水平: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根据记忆在时间序列上的指向: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根据信息提取的准确性:错误回忆与真实回忆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的控制层面:客体记忆与元记忆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前瞻记忆: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
它反映了将来的情况,使我们记得去做一些事情。
例如,记住每天早上取订阅的报纸,下班回家前要去幼儿园接孩子等等。
回溯记忆: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
例如,回忆童年的生活,记住刚刚学过的这本书中前面章节的内容,再认一幅图片等等。
错误回忆和真实回忆错误记忆: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
真实记忆:指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
相似的实验程序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简称DRM)范式(集中联想研究范式):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包括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被称作关键诱饵(如寒冷),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如冬天、冰雪、霜冻、感冒、发抖等)。
然后在测验阶段,让被试对呈现过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
共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均发现:影响错误记忆的多种因素(如: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习、年龄因素、健忘症患者、词表特性等),同样也影响着真实记忆的效果。
客体记忆和元记忆客体记忆:包括如前所述的各种记忆类型,它们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
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W.James(1890)提出了记忆的两个组成部分:初级记忆:直接记忆,直接的意识经验,提供感知到事物的忠实图像,离不开当前意识,有短暂性。
(运算器)次级记忆:间接记忆,储存过去的知识经验,有长期性,不易提取。
(存储器)Atkinson和Shiffrin(1968)提出了记忆的多重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感觉登记:容量大,保持时间短暂在感觉记忆中,心理学家研究得最多的是视觉形象的存储与听觉回声的存储。
视觉形象存储研究:Sperling(1960)听觉回声存储研究:Darwin(1972)Darwin(1972):回声存储研究方法:类似部份报告法材料:数字、字母步骤:将9个项目呈现给被试听,其中3个(B3F)给右耳,3个(J6Z)给左耳,3个(QR8)给双耳。
然后要求被试根据面前的指示符号(左、中、右)报告所听到的字母和数字。
结果:回声存储容量为4.9个项目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具有暂时性、动态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回顾(1)短时存储的容量短时记忆容量的测定:记忆广度测验以数字材料为例,向被试朗读或视觉呈现一系列数字,呈现速度为每秒一个数字。
呈现一次后,让被试立刻按原来呈现的顺序把数字写下来。
被试所能正确写下来的最长系列叫做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同一长度的数字系列连续呈现,每种长度各呈现3个系列。
正确再现一个系列得1/3分,3个系列全部正确再现者得1分。
以得1分的最长系列的长度为基础,在加上从其他长度系列所得的分数就是所求的记忆广度。
短时记忆容量通常是以组块作为测量单位的,组块是人们熟悉的一个单元。
数字、英文字母、汉语单字、汉字词、句子等都可被用来作为组块。
(2)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许多研究表明,短时存储使用声音编码.Conrad(1964):给被试视觉呈现两种不同的字母串:声音上混淆的(如CTVG)和另一种不混淆的(如XVSL)。
结果发现回忆声音混淆的字母串时错误更多。
如把B写成P,把C写成T,把F写成M,等等。
Baddeley (1966):呈现给被试一连串的5个单词:一类单词有类似的发音(如man, mad, can,map);另一类单词发音差别较大(如pen, rig, bar,sup);第三类单词意义相近(如huge,big,broad, long,tall);第四类单词意义不同(如old,late,thin,wet, hot)。
结果表明: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意义相近的单词正确回忆率远远高于发音类似的单词说明短时存储是以声音编码的。
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是否必须是听觉的呢?要看具体情况:语文材料(如字母单词)用听觉编码、用内部语言复习是适宜的;动作或图画用听觉编码就不大方便,而用视觉编码则是必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