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班级学号姓名一、[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面句子。
(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5.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二、(一)《曹刿论战》(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
(2)浅:狭、窄小。
(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
(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3) 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8、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三、(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
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
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9.解释下列词语。
(2分)(1)门庭若市:(2)面刺:(3)期年:(4)不相说:(5)走: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5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分)11.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
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
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12.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3分)四、甲:《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2即:假如。
3下人:迁就他人。
13.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蹴.尔而与之()(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4)其.弟子谏曰()14.翻译句子。
(4分)(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15.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16.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17.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18.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分)五、〔甲〕《送东阳马生序》〔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19.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2分)2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余幼时即嗜.学嗜:(2)走.送之走:(3)自谓可将.兵十万将: (4)会.有土寇会:2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2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六、【甲文】《桃花源记》【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3.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A.符合 B.恰好 C.满足 D.舒服2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与友期行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25.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七、[甲]《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27.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28.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29.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1.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2.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把/因为D.都是“去、往”的意思。
)3.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4.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5.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
(1分)6、(1)目光短浅(2)本分内的事(3)满一年7、(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8、(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9.(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 (3)满一年,或“一年”;/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5)跑、逃走、逃跑、出逃。
(共2分。
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
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
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10.(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 (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
(共5分,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
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1.C(2分)12.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
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