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秦《泰山刻 石》
魏晋
士人群体逐渐形成,笔墨纸 张等文具改进
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王羲之的 《兰亭序》
隋唐
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空前繁 荣
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既有草 书,也有楷书,书法理论日趋 成熟
张旭、怀素; 颜真卿、柳 公权
“重文轻武”,知识分子队 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推崇 苏轼、黄庭
宋代 伍扩大,城市工商业发展, 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 坚、米芾、
第 二 单
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知识结构
PART1
汉字书法
时代背景
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时期,书法也体现 出大国盛世气象,或狂放不羁,极尽张扬个性之能事,或雍容大度,力求建立新的 法度。
发展历程
京剧特点
艺术程式 表演艺术 艺术手段 渲染气氛
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 综合运用唱、念、做、打
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
知识线索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科技文化和学术思想发展, 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诗经》和楚辞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 主义文学的先河。 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对外交往扩大,民族间的联系加强,科 技文化奠定了中国领先世界的地位,汉赋体现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汉民族的 时代自信心。思想领域也逐渐统一,儒学独尊局面逐渐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士族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加强。反映 这一战乱时代的文化——佛教盛行。另外,数学和农学也取得了一些领先世 界的成就,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4.隋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科技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全 面繁荣的特点,特别是诗歌创作繁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5.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我国科技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三大发明在此期间完 成并外传。另外,反映商品经济繁荣的词和元曲、元杂剧兴盛,理学出现。 6.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闭关锁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科学技术虽仍走在世界前列,并出 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迟缓。文化领域里专制色彩浓厚,同时,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文学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很多 作品具有反封建色彩。
主要类型
类型 山水画
中国绘画主要类型
特点 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文人画 强调个性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素养;北宋后中国绘画的主要形式
风俗画
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发展历程
基本特征
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绘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 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反映了商业发达、城 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 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风格看:宫廷和风俗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 一体;由于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也在不断融入外来风格。 (4)从绘画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PART4
戏曲艺术
时代背景
1.政治、宗教因素 (1)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傩”,带有巫术色彩。 (2)先秦至唐朝,“傩”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行活动时人们 载歌载舞。 (3)黑暗的政治是元杂剧的创作素材,元朝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使仕途无门的文人 专注于戏剧创作。 (4)封建统治者的喜好。如徽班进京就是为乾隆皇帝祝寿。 2.经济因素:宋代以后,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加。 3.文化因素 (1)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是戏曲 的创作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戏曲艺术才得以走向成熟。 (2)其他文化形式的影响。南戏吸收了宋词的曲调和唐宋乐曲的一些成分,元杂剧将 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3)京剧的形成是地方戏曲与北方语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总之,影响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因素,前期以政治因素为主,之后则以经济因素为 主,而知识分子自始至终起着重要作用。
3.宋代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书法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4.明代则因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丰富,一方面思想控制严密, 所以书法更加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
发展历程
汉字
字体
发展时期
特点
总趋势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润,富于图案美
隶书 楷书 草书
本课结束
PART3
文学艺术
文学形式
时期 形式 春秋 诗经 战国 楚辞 两汉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 清 小说
时代背景
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大变革,楚国危难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 思想开放,以诗取士 天下分裂,战乱频仍;商品经济繁荣,市 民阶层兴起; 蒙古统治,民族分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 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 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加深。
图片题解题技巧
(1)一“审” 首先审图,要认清图片包含的要素和表达的意思;其次审注,注的内容对图 起补充或解释的作用,有助于理解图的深层意思。 (2)二“联” 抓住图片中的文字、数据等关键信息,将题目与教材相关内容相联系,以准 确判断答题的重点和方向。 (3)三“甄别” 一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甚至与历史事实相背,因 此审图和解读时要注意甄别,以免产生错误的认识。
始于秦代,成熟并通 行于汉魏时代
形成于汉末,唐代步 入盛世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由繁到 简,汉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字字形、 字体逐
步规范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 化、稳
任情纵性
定化
行书
晋代开始盛行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书法
朝代
原因
主要特点秦统一六国,“书同文字”。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 汉代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感,但多数是实用性文字
规律 趋势
一定 时期的 文化是 平民化 一定时 通俗化 期政治 、 经济的 反映。
发展历程
小说繁荣
明清小说的繁荣根源于社会政治经济 明清时期,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
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自由解放的观念增 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文学作品进一步通俗化,小说取代诗 词散文成为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 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推动了小说的繁荣。
市民阶层兴起
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蔡襄
明代
城市工商业进一步发展,社 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文征明、董 其昌
轻松识记
PART2
绘画艺术
时代背景
时代变迁对绘画的影响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 舞台上碰壁后,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阶层,反映在绘画作品上, 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 (2)隋唐时期:①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②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宗教画、山水画、人物画等大量出现。 (3)两宋时期:①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②经济上商品经济高度发展;③思想上理学 兴起,使得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反映在绘画作品上,文人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的画种,从 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④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4)明清时期:政治上专制统治的强化、社会的动荡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各异、个 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也出现了由百姓自己 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绘画艺术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