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_3_2热容、绝热过程、循环过程、制冷循环

2_3_2热容、绝热过程、循环过程、制冷循环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四、泊松比(poisson’s ratio) Cp C p ,m 2 i 1 CV CV ,m i ---- 绝热指数 对单原子分子, i = 3, = 1.67 对双原子分子, i = 5, = 1.40 对多原子分子, i = 6, = 1.33 (以上均为刚性理想气体分子) 用 值和常温下实验比较(见教材p112 表3.1), 单原子和双原子气体符合很好, CO,理论 CO,实验 但多原子分子气体则较差。 理想气体的热容是常量, 即与温度无关; 实验测得的热容随温度变化。
答案在本次讲课中。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3.4 热容 (heat capacity)
一、关于热容概念 --温度的变化与传热的关系 1. 物质的(总)热容 ---- 物质的温度每变化 dQ 1K所传递的热量。 定义: C
dT
(单位:JK-1)
2. 摩尔热容(Molar Heat Capacity) 定义:
m 1.25 CV ,m T 20.8 1 929J E M 0.028 所以气体在这一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为
Qp =E2 E1 A 1300J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3.6 循环过程 (cycle process)
起源于对热机的研究 热机(Heat Engine): 将热能(内能)转换为有用功,且能持续进行。 靠单一过程不可能, 如,伸长或压缩的弹簧; 必须使系统返于初态。 上紧的发条。 一、循环过程 循环过程:在经历一定的功能转换后系统恢复到 它的初始状态的过程。 这样,系统的内禀属性 不可能变化,如△E = 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E E2 E1 Q A 可得 Q A A:净功,Q:净热量。
若泊松比为常量,将上式分离变量积分得: ln p lnV C
即:
pV C (常数) ——泊松公式

可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消去p或V得:
TV
1
常数
p1 T 常数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泊松公式成立的条件是:γ 为常量(或几乎不变)。
二、绝热自由膨胀(非准静态过程) 抽去中间隔板,气体 将达到一新平衡态。 真空 气体 但在该过程中任意时刻 气体都不处于平衡态。 因为Q=0,A=0, 所以 E2 - E1 =0 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时,内能保持不变。 若为理想气体,则温度也保持不变; 但,其不是等温过程(非准静态过程)。 若为非理想气体, 温度会发生变化; 因为其内能虽然不变,但膨胀使势能变化, 故动能发生变化,相应温度也发生变化。
1 2
dQ V dE
C P ,m
3 5 1 RdT 2 RdT 2 2
等压:
(2) C
C P ,m
V ,m
1 dE R CV ,m R dT
绝热过程方程:
TV 1 常数 亦即:
pV
常数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3.5 绝热过程(Adiabatic process)
1
P
A pdV
V1
V2
2
V1 dV
o
V2
V
p-V图上过程曲线下的面积即A的大小。 (2)间接计算法 E = Q-A → A = Q-E 2. 热量Q的计算 (1)直接计算法 Q =Cm(T2 -T1) , :摩尔数,Cm: 摩尔热容量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小结: 功A、热量Q、内能变化E 的计算
dQ dE dA dE pdV
由状态方程 pV RT 可得 R V
p T p 1 dE R CV ,m R 代入上式得 C p ,m dT i2 i C p ,m CV ,m R R CV ,m R 2 2
Q2 1 Q1
显然:η<1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三、逆循环实例 ----电冰箱的循环过程 § 3.8致冷循环
工质:致冷剂(氨) 沸点:-33℃(9atm,70℃) 高温高压气体 逆循环 冷凝器 高压冷 总可用下 却气体 Q1 图表示: 压缩机 节流 高温热源 A 高温热源T1 阀 T1(室温) 降温 外界 Q1 降压 做功 低压 蒸发器 工质 低温低压 常温常压 A 汽液混合物 氨蒸汽 Q2 Q2 T1≈20℃ 低温热源
二、理想气体的摩尔定体热容 在热力学中热容是实测量,是否可以计算呢?
1 dQ 1 dE CV ,m dT V dT V dQ dE dA dE pdV
对于理想气体,有
CV ,m 1 dE i R dT 2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一、循环过程 循环过程满足:Q A
p
等温膨胀
A: 净功,Q: 净热量
p
A>0 正循环 (热循环)
A1 A2
V
A
(制冷循环) 逆循环
A<0 V
故对外界做净功:A=A1-A2 这里的A1和A2取的是绝对值。 正循环 (热循环),系统对外做正功; 逆循环(制冷循环),系统对外做负功。
热学
第3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3.1 准静态过程 §3.2 功 §3.3 热量 热力学第一定律 §3.4 热容 §3.5 绝热过程 §3.6 循环过程 §3.8 制冷循环 第4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引子:山顶上的寒冷
为什么山顶上 都是寒冷的? 山上单位面积 接收的太阳辐 射与海平面上 不是相同吗? 冷空气不是向 下沉吗?
1 dQ Cm dT
(单位:Jmol-1K-1)
3. 比热容(比热)(Specific Heat) m:物质的总质量 C 1 dQ m c M:摩尔质量 m dT M -1 -1
(单位: Jkg K )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一、关于热容概念
4. 定压热容 dQ 定义:二、正循环实例 ----蒸汽机的循环过程
高温热源T1
热循环的特点
E 0 内能变化:
p
A
正循环 Q1
Q1
对外做功 :A
工质 Q2
低温热源T2
净吸热: A Q=Q1 - Q2 =A 定义 热机效率: A Q1 (efficiency)
Q2 V
这里的A、Q1和Q2取的是绝对值。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2)间接计算法
E = Q-A
例题:一气缸中贮有氮气,质量为1.25kg。 在标准大气压下缓慢地加热,使温度升高1K。 求,气体膨胀时所作的功A、气体内能的增量E 以及气体所吸收的热量Qp。 (活塞的质量及它与气缸壁的摩擦均可略去) 解: 该过程是等压的,得 m 1.25 A pV RT 8.31 1 371J M 0.028 因为i=5,所以Cv,m=iR/2=20.8J/(molK)
上升的空气, 2N t •从微观角度理解: p 因向低压运动, 3V 绝热膨胀降温; 当V增加,而 t 减小时, 山上吹下的气, 绝热压缩升温。 必导致p减小。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一、准静态绝热过程
(P ,V ,T ) A· 2. 绝热线 等温线 1) 绝热线比等温线更陡 · 2(P ,V ,T ) 2) 物理意义: 2(P ,V ,T ) 绝热线 · 若由初态A(P1 ,V1 ,T1) 分别 o V V V (1)经等温过程至状态2(P2, V2, T1) (2)经绝热过程至状态2(P2, V2 ,T 2) 即经两不同过程均膨胀至体积 V , 但 P < P 2 2 2 原 pV=RT (1) 经等温过程,温度不变, 因 dE dA 0 压强的降低是由于体积膨胀。 ? (2)经绝热过程,压强的降低是由于 体积膨胀和温度的降低共同引起。 P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一、准静态绝热过程 dQ 0 (或Q=0) 1. 过程分析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dE dA 0 •以绝热膨胀为例分析 V增大,故 dA 0 则dE dA 0 T降低 例举实例?
又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RT 山顶上的寒冷? 知 压强p必将减小
绝热过程:△Q = 0 实际中的绝热过程: 1)良好绝热材料包围的系统发生的过程; 2)进行得较快(仍是准静态)而来不及和外界 交换热量的过程。 如,内燃机气缸内气体的快速膨胀和压缩; 声音传播时引起的局部膨胀和压缩。 只讨论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一、准静态绝热过程 0 1. 过程分析 dQ (或Q=0) 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dE dA
5. 定体热容 dQ 定义: CV 6. 摩尔定体热容
CV ,m
dT p
dT V
体积不变 过程中的热容
CV
7. 摩尔定压热容

1 dQ dT V
C p ,m
Cp

1 dQ dT p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i E RT 2
dE CV ,m dT
此式告诉我们什么? 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的改变dE, 只与气体温度的改变量dT有关, 而与温度改变所经历的过程无关。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三、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压热容
C p ,m
1 dQ 1 dE p V dT p dT T p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热力学过程的小结: 等体过程:V = 常量; 等压过程:p = 常量; 等温过程:pV = 常量; γ 绝热过程:pV = 常量; n 多方过程:pV = 常量的过程, 可看作是对以上四种过程的概括。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小结: 功A、热量Q、内能变化E 的计算 1. 功A的计算 (1)直接计算法 (准静态过程,体积功) 2 P 1 A Fdx
中国石油大学,冯金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