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和原理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和原理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一、选择题近几年旧衣物回收箱更高频率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般是通过市慈善总会在城市社区设立回收箱,志愿者对废旧衣物统一回收、分拣,较好的衣物经清洗、消毒、熨烫、包装后捐给公益组织,不能捐助的经分解处理后再次加工成拖把、毛毡制品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下图示意工业区位选择模式。

据此完成1-2题。

1.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属于图1中的A.模式一B.模式二C.模式三D.模式四2.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意义有①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用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臭氧层③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④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B 2.A【解析】第1题,衣物回收并捐赠的处理是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不是原料重新加工;也不是重新回归市场销售;更不需要高科技重新加工;应是劳动力回收过程。

第2题,旧衣物回收再利用旧资源的回收重新利用,可减少对人们生活空间的占;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部分企业提供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回收重利用没有污染,与保护臭氧层无关。

“空中菜园”是指利用楼顶或阳台为依托,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

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

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

读图,完成3-5题。

3. 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 )A.铺煤渣节约土壤B.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4.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光照B.土壤C.水源D.热量5.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3.D4.B5.C 【解析】第3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煤渣不是土壤,不能替代土壤,因此不是为了节约土壤。

煤渣位于土壤下部,不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煤渣不能增加土壤肥力。

第4题,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阳台上,楼顶、阳台多为水泥面,因此限制性自然因素是土壤。

第5题,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应以花园为主。

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无关,与城市蔬菜价格高有关。

将花园改变为菜园对调节局地小气候影响不大。

聚落是一种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包含民居及其周边地理环境。

中国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塑造了一种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四川盆地东部宝胜村就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图1示意宝胜村聚落。

据此完成6-8题。

6.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是A.增加耕地面积B.控制人口增长C.提高生活品质D.改善交通条件7.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宝胜村的布局有利于A.汇聚坡面径流B.增加大气降水C.收集生活污水D.预防洪涝灾害8.自然界中影响宝胜村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植被、土壤B.植被、河流C.气候、土壤D.地形、地质6.C7.A8.B【解析】第6题,由题干信息可知,传统聚落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塑造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便利,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

传统聚落总是建立在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文化形态、生活状态之上的。

聚落无论是从选址、布局、结构、形态和材料等方面,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因材施工、因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

传统聚落发展过程中,优化聚落空间布局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提高生活品质。

第7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宝胜村的布局符合背山临水、阳光充足,交通便利,兼顾供水和排水的理想聚落模式。

宝胜村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背山临水有利于汇集坡面径流。

第8题,宝胜村采用背山临水布局,因此影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植被和河流。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城面积数据(单位:km2)。

据此完成9-11题。

9.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是()A. 净化各种生产污水B. 形成对流净化空气C. 提供居民生活用水D. 释放热量降低气温10.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篮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A. 城市市区用地紧张B. 城市内涝灾害严重C. 城市发展缺少规划D. 城市环境质量低下11.与表中其他城市相比,武汉市“蓝化效位”最强,其自然原因主要是()A. 地势低洼,水网密布 B. 降水丰富,蒸发微弱C. 河道弯曲.水流缓慢D. 植物茂盛,涵养水源9.B 10.A 11.A【解析】第9题,清洁的水体可以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但是自净能力有限,不能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城市水域中的水体由于蒸发,促进空气对流,从而净化空气。

冬季,城市市区内水体水温高,释放热量,提高气温;夏季,水温低,吸收热量,降低气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提供生活用水,是经济作用,不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第10题,城市市区用地紧张,土地价格高,规划者不愿意将城市大量土地用作水域。

第11题,武汉市“蓝化效应”强是因为市区水域面积广,其水域面积广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水网密布。

就降水而言,武汉低于广州与上海,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植物茂盛,涵养水源都不是城市水域面积大的主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12.根据图文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8 图9湖泊水位变化与候鸟栖息地面积的关系(1)读图9,说明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湖泊水位的相关关系。

(2)依据图8及表1,说明A省土地资源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鄱阳湖湖区候鸟对栖息地水位涨落节律的长期适应,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候鸟的数量、种类与栖息地面积变化趋于一致。

每年10月候鸟数量较少,11月~l2月上旬,候鸟数量最多。

请根据图文材料分析10月和11月~12月候鸟数量不同的具体形成原因【答案】(1)关系:水位在11~13米时,候鸟栖息地面积最大;水位超过14米,栖息地面积大幅度下降(明显下降);低水位(8~10米),栖息地面积下降不明显(或较大)。

(2)有利:A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山地、丘陵)面积广大,适宜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丘陵区适宜种植经济林木);中低山地水流急,水能丰富,有利于建设水电工程发展灌溉农业;森林、矿产及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及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不利:该省耕地比重小;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盲目开发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3)原因:候鸟栖息地面积和觅食范围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较大;10月份,湖泊水位较高,浅水区面积也较小,适宜鸟类栖息和觅食的草洲尚未出露,所以候鸟数量较少;11月~12月,湖泊水位下降,草洲和浅水区面积扩大,候鸟觅食范围大,草类和鱼虾数量丰富,所以引来众多候鸟来此栖息和觅食。

【解析】第(1)题,候鸟栖息地面积与湖泊水位的相关关系主要通过读图进行分析。

主要结合图示分段描述。

读图可知,图中水位在11-13米之间时,面积大,水位超过14米,栖息地面积下降,在8-10米之间,也略有下降,但是不明显。

第(2)题,A省土地资源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从图表中反映的该省土地资源比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表可知,该省既有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又有在200-5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且占比较大,同时,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也较大。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区可以发展经济林木种植,山地地区水能丰富,可以发展水利工程,开发小水电。

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及旅游业的发展。

从不利影响来看,由于耕地比重小,盲目开垦梯田,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大。

且地形起伏大,不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3)题,10月和11月~12月候鸟数量不同的具体形成原因要结合水位变化对鸟类觅食的影响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鄱阳湖湖区候鸟对栖息地水位涨落节律的长期适应,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候鸟的数量、种类与栖息地面积变化趋于一致,所以候鸟栖息地面积和觅食范围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较大。

每年10月份,由于湖泊水位较高,浅水区面积也较小,适宜鸟类栖息和觅食的草洲尚未出露,所以候鸟数量较少(候鸟栖息地主要包括浅水、草洲和泥滩);而11月~12月,湖泊水位下降,草洲和浅水区面积扩大,候鸟觅食范围大,草类和鱼虾数量丰富,所以引来众多候鸟来此栖息和觅食。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北、西、南三面环山,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

湖西北部是著名的风区阿拉山口。

人们发现,一方面艾比湖水面面积季节变化大,另一方面湖泊面积有波动缩小的趋势,近50年来减少了约700平方公里,湖水盐度上升较快,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大规模的农垦,在湖泊周围形成北疆地区重要的粮棉基地。

第二欧亚大陆桥从艾比湖西南边缘经过,湖面变化和湖滨风沙对沿湖铁路影响很大。

艾比湖生物资源丰富,沿岸有茂密的芦苇和生活在次生林里的鹤、天鹅、麝鼠等珍贵动物。

下图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

(1)分析艾比湖近50年来湖水盐度上升较快的原因。

(2)调查发现,目前艾比湖水而面积最小的季节是夏季而不是冬季。

,试解释夏季艾比湖水面面积最小的原因。

(3)分析湖面变化对沿湖铁路及列车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从保护铁路方面考虑,提出治理艾比湖湖滨风沙的措施。

问题②: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为艾比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量加大,导致湖水盐度升高;农业生产活动用水增多使人湖水量减少。

(2)艾比湖水依赖周边河流补给,夏季干旱少雨,农田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河水流量很小甚至断流;夏季气温高,湖水大量蒸发,水位下降。

(3)湖面扩大,湖区周围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地盐渍化面积扩大,使沿湖铁路受到盐碱腐蚀;沿湖铁路路基发生不均匀升降,使铁轨变形,影响列车运行。

湖面缩小,部分湖底泥沙裸露,加之靠近阿拉山口风区,沙尘暴天气频繁,影响行车视线及通信安全等;流沙掩埋路基,影响列车运行。

(4)问题①植树种草,封沙育林;营造草方格沙障;建设挡风、挡沙墙;减少对入湖河水的拦截,恢复湖滨湿地环境。

问题②发展节水农业,减少灌溉用水;发展旅游业;发展盐业;开发利用新能源(风能、太阳能发电)。

【解析】第(1)题,分析艾比湖近50年来湖水盐度上升较快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