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专项练(四)
读“沙丘示意图”,完成1~2题。
1.上图能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是()
A.a B.b C.c D.d
2.若想植树造林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地带应在()
①沙丘陡坡一侧②沙丘缓坡一侧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A 2.A
解析第1题,移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风吹沙堆,扬起缓坡的沙,在陡坡堆积,故堆积的沙层基本上与陡坡平行。
故A正确。
第2题,植树造林主要是阻挡沙丘向前移动,故造林地带应在沙丘移动的前方,即陡坡一侧。
读下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甲处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B.是溶蚀洼地
C.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
D.地形平坦开阔
4.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甲地适宜发展()
A.水稻种植B.小麦种植
C.放牧D.植树造林
5.适宜发展水产品养殖业的地点是()
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
答案 3.B 4.A 5.C
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网和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图示范围是喀斯特地貌区;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海拔比周围低,在众多山峰之间,是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蚀洼地,选B。
第4题,溶蚀洼地是喀斯特地貌区难得的平坦土地,结合其地理位置可知,甲地是发展水稻种植的理想区域,选A。
第5题,水产品养殖业需要水域,水域位于地势低洼处,图中乙、丙两地等高线封闭,有示坡线显示是中心部位低,四周高,适宜发展水产品养殖业,丁地是山峰,甲处地形平坦,不适宜水产品养殖,选C。
(2020·四川遂宁检测)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形成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位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几座“天生桥”。
几座“桥”均是外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读图回答6~7题。
6.四座“天生桥”中,所在地区气候最干旱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喀斯特溶蚀桥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B.流水
C.冰川D.海浪
答案 6.D7.B
解析第6题,四座“天生桥”中,所在地区气候最干旱的是④风蚀桥,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①是黄土桥,位于半湿润地区,不是最干旱。
②是海蚀桥,环境湿润。
③是喀斯特溶蚀桥,位于湿润地区。
第7题,喀斯特溶蚀桥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的溶蚀作用。
风力是干旱区的主要外力。
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
海浪
侵蚀形成海蚀地貌。
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沟渠纵横。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
A.三角洲B.湖积平原
C.“V”形河谷D.冲积扇
9.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A.甲B.丙C.庚D.乙
答案8.D9.C
解析第8题,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为扇形的地貌形状,且位于河流出山口,由于水流速度的降低,河流所带来的泥沙、碎石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第9题,据材料“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沟渠纵横”可知,该地地形平坦,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庚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
(2020·山东省济宁市期末)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0~11题。
10.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③地面支离破碎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1.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A.山东B.云南
C.新疆D.广东
答案10.D11.C
解析第10题,雅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故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故选D。
第11题,雅丹地貌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四个选项中,新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风力作用最为显著,故最有可能广泛分布着雅丹地貌。
南(宁)昆(明)客运专线是沟通西南与华南的重要铁路通道。
据此回答12~13题。
12.南昆客运专线所经过的地区中,最常见的景观可能是()
13.该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
A.地表崎岖,地基不牢固
B.冻土广布
C.流沙掩埋铁路
D.土质疏松,地基不牢固
答案12.B13.A
解析第12题,南昆客运专线主要经过云贵高原地区,所经过地区主要是喀斯特地貌。
第13题,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且多地下暗河、溶洞,易塌陷,会给铁路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读图和景观图片,完成14~16题。
14.图中⑥和⑦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5.上图中的数字与下图景观照片相对应的部位是()
A.①B.②C.③D.④
16.关于天坑的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B.岩层要平,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C.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D.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这样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高度
答案14.C15.B16.A
解析第14题,⑥是石钟乳,⑦是石笋,它们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降水较多,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第15题,该景观图片所示为天坑,天坑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多形成于②(落水洞)部位。
第16题,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一是石灰岩层要厚。
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
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
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抬升。
地壳的运动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显然A“岩层要厚”没有“石灰岩”作为前提。
(2019·福建省八市联考)下图为某课堂演示实验: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
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
完成17~19题。
17.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A.堆积作用B.水蚀作用
C.风蚀作用D.风化作用
18.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A.狭长山谷底B.平原边缘处
C.河流出山口D.河流入海口
19.堆积体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A.峡谷B.河口三角洲
C.沙丘D.冲(洪)积扇
答案17.A18.C19.D
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看出,当沙子从书滑落到桌子上时,由于坡度变小,沙子堆积在桌子上,模拟的外力作用是堆积作用,A正确。
第18、19题,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冲(洪)积扇的成因,冲(洪)积扇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
(2020·北京市西城区期末)下图是同学们查阅到的“河流流速和搬运物质相关性的资料图”。
据图完成20~21题。
20.根据右图资料判断,砾石滩以上的河段流速可能是()
A.50 cm/s B.250 cm/s C.300 cm/s D.400 cm/s
21.这种砾石滩通常位于河流的()
A.河源B.侵蚀岸C.堆积岸D.入海口
答案20.B21.C
解析第20题,由材料可知,砾石滩以上的河段为鹅卵石,颗粒直径在6.4~25.6 cm之间,对应的流速在180~300 cm/s之间,故选B。
第21题,砾石滩是河流携带的砾石堆积形成的,粒径较大,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上游的堆积岸,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