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通用初中数学竞赛培优辅导讲义(28—33)讲

全国通用初中数学竞赛培优辅导讲义(28—33)讲

全国初中数学竟赛辅导讲义修订(2)三角形的边角性质内容提要三角形边角性质主要的有:1. 边与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反过来要使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任意两条线段的和都大于第三条线段,即最长边必须小于其他两边和。

用式子表示如下:a,b,c 是△ABC 的边长b a c b a b a c a c b c b a +<-⇔⎪⎭⎪⎬⎫⎪⎩⎪⎨⎧>+>+>+⇔<推广到任意多边形:任意一边都小于其他各边的和2. 角与角的关系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广到任意多边形:四边形内角和=2×180 , 五边形内角和=3×180六边形内角和=4×180 n 边形内角和=(n -2) 1803. 边与角的关系① 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② 在直角三角形中,△ABC 中∠C=Rt ∠222c b a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ABC 中⇔⎭⎬⎫=∠∠=∠ 30A Rt C a :b :c=1:3:2 △ABC 中⇔⎭⎬⎫=∠∠=∠ 45A Rt C a :b :c=1:1:2 例题例1.要使三条线段3a -1,4a+1,12-a 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求a 的取值范围。

(1988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解: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得不等式组 ⎪⎩⎪⎨⎧+>-+-->-++->++-141312131214121413a a a a a a a a a 解得⎪⎩⎪⎨⎧<->>51135.1a a ∴1.5<a<5答当1.5<a<5时,三条线段3a -1,4a+1,12-a 能组成一个三角形例2.如图A B C DAB=x ,AC=y, AD=z 若以AB 和CD 分别绕着点B 和点C 旋转,使点A 和D 重合组成三角形,下列不等式哪些必须满足?① x<2z , ②y<x+2z , ③y<2z 解由已知AB=x, BC=y -x, CD=z -x 要使AB ,BC ,CD 组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下列不等式组:⎪⎩⎪⎨⎧>-+-->-+->-+x y z x y x y y z x y z x y x 即⎪⎩⎪⎨⎧>>+>x z y z x z y 2222∴⎪⎪⎪⎩⎪⎪⎪⎨⎧<+<>222z x z x y z y 答y<x+2z 和y<2z 必须满足。

例3.已知△ABC 的三边都是正整数,a=5, b ≤a ≤c,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共有几个?试写出它们的边长。

解:由已知a=5,1≤b ≤5,∵c<a+b, ∴5≤c ≤9∴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共有15个,(按b,a,c 排列)它们的边长是:155;255,256;355,356,357;455,456,457,458;555,556,557,558,559。

例4. 如图求角A ,B ,C ,D ,E ,F 的度数和解:四边形EFMN 的内角和=360度∠1=∠A+∠B ,∠2=∠C+∠D∠1+∠2+∠E +∠F = 360度∴∠A+∠B+∠C+∠D+∠E+∠F=360度 例5.△ABC 中,∠A ≤∠B ≤∠C ,2∠C=5∠A ,求∠B 的取值范围(1989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解:根据题意,得⎪⎩⎪⎨⎧=∠+∠+∠∠=∠∠≤∠≤∠ 18052C B A A C C B A 得∠C=75(180 -∠B),∠A =72(180 -∠B) ∴72(180 -∠B)≤∠B ≤75(180 -∠B) ∴ 40 ≤∠B ≤75 例6.在凸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A :∠B :∠C =1:1:2求各内角的度数 解:作∠BCD 的平分线交AD 于E , △BCE ≌△DCE (SAS ) ∴∠D =∠CBE △BCE ≌△BAE (SSS ) ∴∠CBE =∠ABE =∠D 设∠D =X 度,则2X +2X +4X +X =360 ∴X =40(度) 答∠DAB =∠ABC =80 ,∠B ∠D =160 ,∠D =40C1. △ABC 中,a=5,b=7,则第三边c 和第三边上的高h c 的取值范围是__2. a,b,c 是△ABC 的三边长,化简22)()(c b a c b a --+-+得__3. 已知△ABC 的两边长a 和b (a<b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L 的取值范是_________4. 三边长是连续正整数,周长不超过100的三角形共有___个,按边长的数字写出这些三角形__________(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可用省略号)(1987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5. 各边都是整数且周长小于13,符合条件的① 不等边三角形有___个,它们的边长是:_________② 等腰三角形有______个,它们的边长是:___________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S ,那么腰长X 的适合范围是________7.四边形ABCD 中,AB =2,BC =4,CD =7,边AD 的适合范围是___8.三角形不同顶点的三个外角中至少有_____个钝角(1986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9.△ABC 中,a>b>c,那么∠C 的度数是范围________(1987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10.△ABC 中,∠C 、∠B 的平分线相交于O ,∠BOC =120 ,则∠A =__11.△ABC 中,AB =AC ,∠A =40 ,点D ,E ,F 分别在BC ,AC ,AB 上,CE =BD ,BF=DC ,则∠EDF =__ (1986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12.如图∠A +∠B +∠C +∠D +∠E +∠F =_____度(1986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13.如图∠A +∠B +∠C +∠D +∠E +∠F +∠H =__度14.如图△ADE 中,∠ADE =140且AB =BC =CD =DE ,则∠A =__15.如图∠A +∠B +∠C +∠AED =____度 (1988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这里∠AED 是指射线EA 绕端点E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ED 所成的角)16.△ABC 的AB =AC =CD ,AD =BD ,则∠BAC =___度(1988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17.△ABC 中,∠A =Rt ∠,∠B =60 ∠B 的平分线交AC 于D ,点D 到边BC 的距离为2cm,则边AC 的长是__cm (1988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C B AE B CDD A18.△ABC 中,AB =AC ,M 是AC 的中点,则BMAB 的值是( ) (A ) 大于21(B )大于32(C )大于31(D )大于43 19不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长均为整数,其周长是28,且最大边与次大边的差比次大 边与最小边的差大1,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个,它们的边长是:__________。

(1989年泉州市初二数学双基赛题)20.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BC ,CD 上,且△AEF 为等边三角形,求∠C 的度数。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29)概念的定义内容提要和例题1.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是用词(或符号)表现出来的。

例如:水果,人,上午,方程,直线,三角形 ,平行,相等以及符号=≌,∥,⊥等等都是概念。

2. 概念是概括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

例如水果这一概念指的是桃,李,苹果,…… 这一类食物的全体,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是有丰富的营养,充足的水份,可食的植物果实,而区别于其他食物(如蔬菜)。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3.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4. 理解概念就是对名词,符号的含义的正确认识,一般包含两个方面:① 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即概念的内涵;② 明确概念所指的一切对象的范围,即概念的外延。

例如“代数式”这一概念的内涵是:用运算符号连结数或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概念的外延是一切具体的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分式,有理式,根式,无理式。

又如“三角形”的概念内涵是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的封闭图形;它的外延是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一切三角形。

就是说要正确理解名词或符号所反映的“质”的特征和“量”的范围。

一般情况是,对概念下定义,以明确概念的内涵;把概念分类,可明确概念的外延。

5. 概念的定义就是用语句说明概念的含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数学概念的基本定义方式是种属定义法。

在两个从属关系的概念中(如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外延宽的一个叫上位概念,也叫A种概念,(如三角形),外延窄的一个叫下位概念,也叫属概念(如等腰三角形)种属定义法可表示为:被定义的概念=种概念+类征(或叫属差)例如:方程=等式+含未知数又如:无理数=小数+无限不循环或无理数=无限小数+不循环再如等腰三角形=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6.基本概念(即原始概念)是不下定义的概念,因为种属定义法,要用已定义过的上位概念来定义新概念,如果逐一追溯上去,必有最前面的概念是不下定义的概念。

如点,线,集合等都是基本概念。

不定义的基本概念一般用描述法,揭示它的本质属性。

例如:几何中的“点”是这样描述的:线与线相交于点。

点只表示位置,没有大小,不可再分。

“直线”我们用“拉紧的线”和“纸张的折痕”来描述它的“直”,再用“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以说明它的“无限长”的本质属性。

有了点和直线的概念,才能顺利地定义射线,线段,角,三角形等。

7.概念的定义也可用外延法。

即列举概念的全部外延,以揭示概念的内涵。

例如: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合称斜三角形等都是外延定义法。

对同一个概念有时可用几种不同的定义法。

例如:“有理数”可定义为①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叫做有理数。

②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前者是用上位概念“小数”加上类征“有限,无限循环”来定义下位概念的,这是种属定义法;后者是用下位概念的“整数”、“分数”来定义上位概念的,它是外延法。

8.正确的概念定义,要遵守几条规则。

①不能循环定义。

例如周角的360分之1叫做1度的角(对),360度的角叫做周角(错,这是循环定义)②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的概念的外延必须一致。

例如若用“无限小数叫做无理数”来定义无理数就不对了,因为“无限小数”的外延比“无理数”的外延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