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吴素清(江西师范大学07化教3班学号 0707030147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人教版的高中化学必修ⅱ为教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是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食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乙酸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也只是介绍了其酸性,没有涉及到乙酸的酸性强弱和酯化反应。
本节课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乙酸和羧酸,第一个课时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
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方法来分析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探索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中的现象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从生活中学化学,从化学回到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以发现者和求知者的身份出现,以实验和客观事实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以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讨论。
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性质解答相关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学以致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2. 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3. 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酯化反应实质六、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法七、教学手段开放式实验、演示实验、多媒体及直观教具、橡皮泥及实验药品和仪器八、教学过程篇二:《乙酸》全国公开课教学设计《乙酸》教学设计化学教研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2.通过对“同位素示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会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用途,并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酸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通过乙酸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复习“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本节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概念、特点和本质。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实验班的学生,该阶段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
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并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的“临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我们应该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游离知识之外的方法和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
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寻找实例,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
教师体现一个“主导”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理论推理,设计实验验证,掌握新知识。
学生体现一个“主体”的地位:通过自主探索,电脑模拟,比较归纳,突破重难点。
具体又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情景创设和探究拓展:通过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引入乙酸酸性的教学,利用厨房中常见的几种物质来设计实验推证乙酸的酸性,并设计证明“乙酸的酸性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
2、任务驱动:该课程的教学,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
在课堂中,提出两个明确的探究任务: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说明乙酸酯化反应的原理。
从而将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的想和做,提高了学习的层次和效果。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根据本课教学的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有关实物;同时设计了“乙酸”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通过多媒体展示,认识了乙酸的分子结构;展现了乙酸酯化机理;通过学生的所看、所思,达到清晰地理解酯化反应原理的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见附页1)七、教学过程流程图(见附页2)八、板书设计一、乙酸的物理性质二、乙酸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o2结构式:ch3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羧基)oh(oh三、化学性质(1)酸性①弱酸性: ch3ch3coo- + h+乙酸 > 碳酸(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浓硫酸ch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乙酸乙酯2结构探究《乙酸》教学过程附页篇三:乙酸教学设计(优秀)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学设计教材和学生分析:从教材安排和学生情况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必修阶段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而选修阶段乙酸是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能解离出h+,到了必修要知道有特定的官能团,而到了选修阶段还要了解断键方式,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也是呈上升变化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建立结构-性质-用途学习模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通过酯化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酯化反应及制备和收集条件的控制。
教法、学法:自学是成才的关键。
闻名于世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等等,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自学能力特别强。
集大成者方能有所成。
这句话用牛顿的话来说就是:“我之所以取得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即要善于学习。
自学也就是要由“学会”变为“会学”。
“学会”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者在别人的解说中知识进行了解、但缺乏获得知识的过程。
一定时间后淡忘了,又需要老师讲、导致重复啰嗦。
“会学”即在学习中不但学到知识、还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即使知识遗忘了,也能用恰当的方法重新获得。
因此恰逢新课改之际,我在自己所教的班级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教法:学案导学、教师点评;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验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总结。
以上方法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节内容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自主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二课时为展评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过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
本次课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教学流程安排:1、学生自主学习反馈、教师讲解重难点知识;2、学生展示相关内容;3、教师总结;4、学生学情反馈。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醋。
人们在酿酒的时候发明了醋。
醋的主要成分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生活中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昨天我们进行自主学习。
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案展示学习的成果。
1师:乙酸是由乙酸分子组成的。
乙酸分子具有怎样的组成和结构了?学生展示:【实践活动】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乙酸分子模型。
师: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乙酸的官能团是羧基,羧基有哪些特征反应了?我们已经知道乙酸显酸性、是一种弱酸。
请大家回忆一下酸的通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学生展示:酸的通性。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仪器和药品验证乙酸的酸性并探究乙酸酸性的强弱。
学生展示:教材p75, 利用身边的仪器和药品完成自己所设计的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醋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用:乙酸除去水垢的化学方程式为。
师:因此我们可以用食醋洗去水垢,除去饰品上的铁锈。
请同学们写出相关反应的方程式。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以上2点外,还有许多。
比如喜欢做饭的同学可能知道,烧鱼时加点醋和料酒可以使鱼更香醇、鲜美。
这又是为什么了?现在我们就模拟一下厨房中发生的反应,把乙酸和乙醇混在一起加热。
师生展示:乙酸的酯化反应(根据教材p75 实验3-4和图3-17)实验步骤:参考教材实验3-4。
实验现象:乙酸与乙醇在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实验中有色味。
这种液体叫做化学反应方程式:。
酯化反应:与反应生成和的反应。
其实质就是取代反应。
师:想一想,该反应是怎样断键的?学生展示:【思考与交流】①实验开始时,加药品应注意怎样的顺序?为什么?②碎瓷片有何作用?浓硫酸有何作用?③长导管有何作用?能否将长导管深入碳酸钠溶液中?④吸收乙酸乙酯的试管中为何装饱和碳酸钠液?学生展示:根据生活经验,归纳总结乙酸的重要用途。
学生展示:【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乙酸物理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醋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b.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c.可用蒸馏法将乙酸溶液中的乙酸和水分离,制得纯乙酸d.纯净的乙酸在温度低于16.6℃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2.有关乙酸的分子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b.乙酸分子是由一个乙基和一个羧基构成c.乙酸分子的官能团是羧基2d.乙酸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 )3.每逢佳节、倍思美味佳肴。
食醋是一种生活必备的食品调味剂,淘气的胖胖分别向盛有下列物质的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食醋,他不会观察到明显现象的玻璃杯中盛有a.滴加了酚酞的红色naoh溶液 b.铁粉c.食盐粉末 d.纯碱粉末( )4.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于酯化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 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 d.浓硫酸可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5.下列关于醋酸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b.乙酸不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c.醋酸能跟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co2d.在发生酯化反应时,醋酸分子中羟基中的氢原子跟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6.a、b两种液态有机物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物质a能溶于水,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分子中有8个原子,其中氧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相等,且a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冒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