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生态系统与景观

第九章生态系统与景观

6.我国人口数量控制对策包括哪两个方面?如何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理解我国现行的人口数量控制对策?
四、课后小结:
注:教师完成本教学单元教学后对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和素材。
1.教学重点:景观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景观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全球变化产生成因及其研究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的类型、成因和保护的意义;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耗竭资源的最优利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三大问题(人口、农业、环境保护);受损生态系统及其恢复的措施(生态工程);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方法;生态规划的特点及其原则;生态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山西师范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
生态学
课程类型:
□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
学时:
48
学分:
3
授课教师:
闫明
授课班级:
11540101、102
授课学期:
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材名称:
生态学
参考资料:
1.普通生态学
2.生态学概论
3.基础生态学
2013年11月08日
教学单元教案格式
生态学课程教案
教学分组:19组,每组6人,共114人。
教学条件:小教室、多媒体教学、音箱、话筒、投影仪。
参考资料: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和等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和等级.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哈滨,邬建国.空间分析方法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邬建国.现代生态学讲座(Ⅲ):学科进展与热点论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方法。
8.生态规划的特点及其原则;生态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教学难点:
1.景观动态。
2.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原理。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理论与方法。
4.病虫害防治与抗药性形成。
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式:讲授、演示、讨论、现场指导。
2.教学辅助手段:图表、实物、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师生互动、板书等的设计。
教学重点:
1.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景观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全球变化产生成因及其研究的意义。
3.生物多样性的类型、成因、保护的意义。
4.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耗竭资源的最优利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三大问题(人口、农业、环境保护)。
6.受损生态系统及其恢复的措施。
2.教学难点:景观动态;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原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理论与方法。
3.总结:板书没有设计好,以后要加强板书的设计。
4.分析:有些学生课堂讨论不积极,没有热情。
5.教学效果:较好。
本章计划课时数为2
展开问题的思路:
生态学系统并非出在“均衡”状态,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斑块性或异质性才是它们的普遍特征。不断加强的人为干扰使这些特征愈为突出。
4.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王如松.高效.和谐——城市生态调控原则与方法.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6.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6.于志熙.城市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7.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北京:自然资源学报, 1995, 3: 203-205
从资源承载力方面分析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分析环境容量问题。
参与性讨论:
如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观点和原理来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人类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如何科学地防治病虫害?
启发思考:
如何真正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如何真正地保护环境?
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科技水平不同,对自然界的需求不同,对自然界的影响和干扰方式不同,从而在资源利用、对环境的扰动形式不同,从而出现不同时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目前,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面的资源和环境危机时代,根据生态规律办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主要概念:
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原地保护、迁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生态风险评估、生态规划、环境容量、生态适宜度、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温室效应、臭氧洞、烟雾事件、光化学雾、酸雨、悬河、水体富营养化、土地承载力、赤潮、生态农业、人口老龄化、资源承载力
2.内容分析: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3)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
(4)生物多样性保育
(5)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
(6)收获理论
(7)有害生物防治
3.本章小结:
(1)环境、资源、农业、人口、城市
(2)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生态工程)、生态风险评估、生态规划
三、作业布置:
1.当今人类面临哪几大问题?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2.环境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在世界、我国以及云南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3.为什么要大力保护生物资源?如何保护?
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我国的社会条件要求我国走怎样的农业发展道路?生态农业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在我国大力推进和发展生态农业?
5.过大的人口是怎样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
8.刘天齐,环境管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
9.JordanⅢW R, Gilpin M E, Aber J D.Restoration ecolog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993.
生态学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一、教学引入(可选):
授课题目:第九章生态系统与景观
教学时数:
4
授课类型: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景观、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价值、生态风险评估、生态规划、环境容量、生态适宜度和土地承载力等基本概念;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原理、发展趋势和景观动态;生物多样性的类型、成因和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生态风险评估的步骤和方法;生态规划的特点及其原则;生态规划的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