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PPT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PPT

——《上合肥傅相书》《万国公报》101 册
材料二 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件的特点,自 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演变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9世纪末,中国人对西装的态度是什么?民国初年发 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篇 碰撞融合中发展的近代服饰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近代女装变 化的趋势?
拘谨、保守、呆板
美观、适体、方便
第二篇 建国后服饰在曲折中发展
通过观看图片感受建国后至改革 开放前中国服饰的变迁
第三篇 中国服饰走向世界
北京奥运会身穿中西融 11年1月17日,国家形象宣传片在 合服饰的举牌小姐,把 纽约亮相,再将中华文明昭示世界 中国红引向世界

展 , 在
变 迁
发 展 中


多元化
世 界
阅读下列材料:
成发拜((,兴跪材32))皇,礼料周周原帝辫灭一内外灭子…姓姓因共因 因…;灭女女和: :。新;的母政教天辛 受体婚亲育足亥 西成嫁的兴兴革方,观婚,,专命思旧纤念嫁制的想教足是观政推文育灭婚念体灭;动化灭姻是;阳、影;自父新历思响中由母礼兴华—想。。服,之—民解兴阴命《国放, 历时媒成报翎灭;妁,》顶;清1之9补鞠1朝言2服躬年灭;灭礼3月;;兴5总日剪,统
亲自驾临会谈可也。”
(1)阅读材料一,概述生活和社会习俗有哪些变化? (2)阅读材料二,周姓女与其母亲的婚嫁观念有什么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C 1.下列图片资料中属于近代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是
A
B
2.关于上述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①传统民居因地域不同各具特色 ③居室建筑体现中西融合的特点
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向穿得时尚、个性转变。
社 会 习
食 1.中国饮食以 鲁菜、 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影响最大; 2.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人士大批来华,西餐也随之传入 。
住 俗
1.北方地区的典型是 四合院


2.随着近代外国人来华后 ,西式建筑和家具受到人们的欢迎。

1.婚俗:由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
APEC会议参会各国领导 人着唐装,引发世界各 国唐装的热潮
请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中国服 饰为什么能够走向世界?
政治: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 经济:生产力提高,经济迅速发展; 思想:思想解放,自主创新。




国 近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中 融 合 、 在 融
代 服
合 中 发

政治色彩浓厚
食 会
1.中国饮食以 、 、 、 等四大菜系影响最大;

2.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人士大批来华, 也随之传入 。
住 俗
1.北方地区的典型是


2.随着近代外国人来华后 ,西式建筑和家具受到人们的欢迎。

1.婚俗:由父母之命
迁习
民国初反对 新中国成立后
; ,主张
; 成时尚。
2.葬俗:建国后由
开始向
晚清
鸦片战争后
建国后
改革开放后
晚清
鸦片战争后
建国后
改革开放后
四专合院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福建客家土楼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的变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川菜
西餐
清末婚礼 现代婚纱照
【把握教材体系】

专题一
治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展 引 发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三
活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的
为什么变? 变的启示?
构建认知结构
1.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是

后西装传入中国 ;

孙中山综合西中式服装创制

质 生 活 和
衣 旗袍由宽松肥大变为合身适体。 2.建国后至60年代中期:
流行中山装和以

为特征的苏式服装;
此后至70年代末,

盛行。
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向穿得时尚、个性转变。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三、 大众传媒的更新
课程标准: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 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教学目标:
怎样变?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服饰、饮食、 住宅)变化的史实。 2.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婚俗、丧葬等)变化的 史实。 3.探讨影响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 素。 4.学会搜集整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历史资料 的方法,体会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操和参 加祖国经济建设的热情。
改革。
3.其他习俗:民国成立后,开展

、破除神权、
反对迷信等,社交礼仪妇女地位都发生变化
构建认知结构
1.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是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
后西装传入中国 ;

孙中山综合西中式服装创制 中山装 。
质 生 活 和
衣 旗袍由宽松肥大变为合身适体。 2.建国后至60年代中期: 流行中山装和以 列宁装、 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 此后至70年代末, 绿军装 和 干部服 盛行。
材料二 北京某周姓女,自欧美留学归来,
染(一1种)西变洋习化气:。一日近问代其教母怎育样兴嫁与起父;亲, 母主亲即答嫁曰与,你经父媒亲人…介…绍剪。,某辫未曾日易谋,服面其,门;由前我出父现母了做一 个招夫广告牌:“吾自妇幼女游由学欧缠美足,去到岁放回足国,、不缠足; 即母在……X学自校悬充牌任之教日务起…,采…至用为民出阳国嫁八历计年,;一未月行止禀,明各父 学士如有与××具有同社等交之礼能力仪者由,务跪请拜应作时 揖变为鞠躬、握手。
(1)19世纪末的态度:排斥; (2)民国初年的变化:由排斥到接受,并流行; (3)变化的原因:受西方的影响深入;
政府倡导;思想的解放; 西装的特点
第一篇 碰撞融合中发展的近代服饰
清末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 西装
民国 中山装
比较两组图片,概括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
由传统到近代;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迁习
民国初反对 包办婚姻 ,主张 婚姻自主 ; 新中国成立后 恋爱自由 婚姻自由 成时尚。
2.葬俗:建国后由 土葬 开始向 火葬 改革。
3.其他习俗:民国成立后,开展 剪辫易服 、 迫令放足、破除
神权、反对迷信等,社交礼仪妇女地位都发生变化
第一篇 碰撞融合中发展的近代服饰
材料一 19世纪末,倡变革的学者宋恕自述“……(谈易西服, 听者)则莫不掩耳而走,怒目而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