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膳食评价和计算部分习题--最全版

膳食评价和计算部分习题--最全版

1、24h膳食回顾调查表主要包括(B )、原料名称、原料编码、原料质量、进餐时间,进餐地点等。

A.食物类别 B.食物名称 C.食物性状 D.食物色泽2、为了修正24h膳食回顾法仅调查一日可能出现的片面性,常常结合( A )。

A、膳食调查史方法B、称重法C、记账法D、询问法3、24h膳食回顾是指(B )A、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B、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前推24hC、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D、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后推24h4、记帐法调查表的内容不包括( A)A.用餐人数 B.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 C.被调查者的住址 D.进餐地点.如果食物消耗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应在不同季节内开展(D)次短期调查,结果才比较可靠。

A、1B、2C、3D、多次2、当被调查单位人员的劳动强度,性别,年龄等组成不同时,应以(B)作为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水平。

A、人数的平均值B、标准人C、人日数D、混合人日数3、一条带鱼重500g,把带鱼的不可使用部分去掉称量为125g,则废弃率为(D)A、10%B、15%C、20%D、25%4、记账法一般不能调查(D)的摄入量。

A、主食B、副食C、小吃D、调味品1、24h回顾法是(A )A.通过询问的方法,使被调查者回顾和描述在调查前24h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估B.询问过去一段时间的膳食模式,获得调查者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就餐人数的记录,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D.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2、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A )A.24h回顾法 B.询问法 C.记帐法 D.称重法3、下列不属于24h膳食回顾法的要求的是(B )A.面对面进行调查 B.一年中只进行一次C.一般在15~40min内完成 D.对老人、儿童可询问其看护人4、在实际的工作中24h回顾法一般选用(A )天连续的调查方法A.3天 B.4天 C.5天 D.7天1、下列属于24h回顾法的优点是(A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费用低C.时间长 D.适用于大样本调查2、下列不属于24h回顾法的优点是(D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C.时间少 D.适用于大样本调查3、不可作为长时期膳食调查的方法有(A )– A.24h膳食回顾法 B.记帐法– C.食物频率法 D.膳食史回顾法• 4、属于24h回顾法的缺点是(D )–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 C.时间少– D.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 5.年龄小于7岁的儿童不适宜用24 h回顾法()• 6.24h回顾法是一种粗略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与称重法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1.人日数表示( A)– A.被调查者用餐的天数– B.调查者用餐的天数– C.被调查者单位重食物消耗完所需天数– D.每人每日消耗食物量• 2.1个人日指( D)– A.一个人一天吃饭量– B.一个人一天进餐数– C.一个人一天吃中餐– D.一个人一天吃早、中、晚三餐• 3、总人日数指( C)– A.一天中进餐的总人数 B.全体人数– C.全体全天个人总餐之和 D.一天中一个人进餐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总人日数适合单个人的膳食调查– B.总人日数适合集体、家庭人员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用– C.总人日数适合食堂的膳食调查– D.总人日数适合集体、家庭人员每日吃饭人数相同时用• 5、个人人日数等于(A)–A.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早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总数–C.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比–D.以上都不是• 6、规定餐次比为早餐占20%,午餐和晚餐各占40%,家庭中的某一成员仅询问到早午两餐,则其人日数为(A)– A.0.6 B.1 C.0.8 D.0.4• 7、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均为1/3,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 A.25 B.20 C.30 D.26• 8、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为30%,40%,30%,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 A.25 B.20 C.30 D.26• 9、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为20%,40%,40%,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D)– A.25 B.20 C.30 D.26• 10、全家总人日数等于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 11、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使用总人日数()• 1、膳食史回顾法属于( D)的调查。

– A.半封闭式 B.封闭式– C.半开放式 D.开放式• 2、膳食史法的创始人是(A)– A.Bruke B.David– C.Thomas D.James• 3、膳食史法调查的年限以不超过( D)年为佳。

– A.1 B.3 C.5 D.10• 4、膳食史法和24h膳食回顾法的主要区别是( B)– A.询问的人群不同 B.询问的时间信息不同– C.询问者不同 D.询问的地点不同• 5、下列有关膳食史法说法错误的是( B)– A.膳食史法适合饮食差异不大的个体– B.膳食史法适合饮食差异较大的个体– C.膳食史法对调查者的要求较高– D.膳食史法要求被调查者理解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6、需要有营养专家指导的膳食调查是(B )– A.24h回顾法 B.膳食史法– C.称重法 D.食物频率法• 7、膳食史法(D)–A、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居民膳食的摄入情况–B、可获得调查对象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群组人们的相对平均摄入量,或组内摄入量的分布情况–D、以上都是• 8、不属于膳食史法调查的优点是( B)– A.样本量大 B.费用高– C.人力少 D.可以进行代表性膳食模式调查• 9、回顾法调查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 D)– A、膳食摄入量的漏报和低估– B、对事物大小或多少进行估计– C、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 D、以上都是• 10、膳食史法是调查被调查者在故去一段时间的习惯性膳食模式和摄入量()• 11、常将24h膳食回顾法和膳食史回顾法结合使用()• 12、24h膳食回顾调查中记录了调味品的摄入量()• 1、记帐法的基础是( D)– A.食物结存 B.调查者的文化程度C.调查员的培训 D.膳食帐目• 2、在使用记账调查法时,由于家庭成员年龄、性别等相差加大,因此人数也需要按(A)计算其营养摄入量。

– A.混合系数 B.人日数– C.总人日数 D.总人数• 3、记账法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等于(A)– A、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B、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C、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 + 剩余总量– D、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4、记账法的工作程序包括(D)– A、了解食物结存和进餐人数– B、了解食物购进数量和食物消耗量– C、计算总人日数– D、以上都是• 5、记帐法调查表的内容包括(A )– A.用餐人数 B.和联系方式– C.被调查者的住址 D.进餐地点• 6、使用记账法调查时,对进餐人数应统计准确并要求按年龄、性别和工种、生理状态等分别登记()• 7、使用记账法进行儿童膳食调查时,因食物供给量不分性别、劳动强度,进餐人数登记表设计时可用简化()• 1、记帐法是(C )–A.通过询问的方法,回顾和描述调查前24h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估–B.询问过去一段时间的膳食模式,获得调查者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就餐人数的记录,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D.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 2、记帐调查法的优点是(A )– A.费用低、人力少 B.调查者文化程度要求低– C.适合小样本调查 D.需要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等• 3、记帐法调查的优点是( D)– A.可以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 B.操作简单– C.费用低、人力少– D.以上都是• 4、记账法调查的缺点是(D)– A.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 B.操作简单– C.费用低、人力少– D.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 5、记账法与其他方法比较,不但可以调查长时期的膳食,而且适合于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 6、记账调查法多用于建有账目的集体食堂等单位()• 1、以下属于称重记账法优点的是(D)–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费用高– C.时间长 D.适合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 2、以下属于称重记账法缺点的是(D)– A.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 B.操作简单– C.费用低、人力少– D.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 3、和记账法相比,称重记账法(D)– A.人力更少– B.操作更简单– C.费用更低– D.更精确• 4、称重记账法较少依赖记账人员的记忆,食物遗漏少()• 5、称重记账法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 6、称重记账法兼具了称重法的简便和记账法的准确(N)• 7、称重记账法涉及调味品的调查,而24h回顾法不涉及(Y )• 1、在家庭调查时,记录进餐人数是记录(A)进餐人数– A.每日每餐 B.每日 C.每餐 D.以上都不是• 2、以下属于劳动强度描述的是(D)–A.轻体力劳动 B.中等体力劳动 C.重体力劳动 D.以上都是3、下列属于中等体力劳动者的是(A)– A.学生 B.运动员 C.农民 D.教师• 4、下列属于轻体力劳动者的是(B)– A.学生 B.教师 C.运动员 D.司机• 5、家庭调查时要记录进餐人的生理状态如孕妇等()• 6、舞蹈演员属于轻体力劳动者()• 7、实验员属于轻体力劳动者()• 1、折合系数等于(A)– A.能量推荐量(kcal)/2400(kcal)– B.能量推荐量(kcal)/2100(kcal)– C.能量推荐量(kcal)/2700(kcal)– D.能量推荐量(kcal)/3200(kcal)• 2、一个重体力男劳动者的能量推荐量为3200kcal,他的折合系数等于(A)– A.1.33 B.1 C.1.13 D.1.2• 3、混合系数即标准人系数等于(A)– A.∑(某类人的折合系数×人日数) /总人日数– B.∑(某类人的折合系数×人日数) /人日数– C.∑(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总人日数) /总人日数– D.∑(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总日数) /人日数• 4、某调查人群由3类人员组成其中能量供给为2000kcal的有12人,2400kcal的有8人,2600kcal的有6人,每类人群均进行了3天的膳食调查,则该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为(A)– A.0.94 B.1 C.0.97 D.1.2• 5、标准人日的计算公式是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6、通常标准人是指体重60kg从事轻体力劳动者的成年男子()• 1、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 D)• A.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 B.食物结存量-剩余总量• C.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 D.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废弃食物总量• 2、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等于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 1、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等于(A)– A.实际消耗量/ 总人日数B.实际消耗量/人日数– C.实际消耗量/人数 D.实际消耗量/ 总人数• 2、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等于(D)– A.食物量(g)×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 B.[食物量(g)-可食部分重量]×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 C.食物量(g)×可食部分比例×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 D.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 3、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等于(A)– A.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 家庭总人日数– B.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人日数– C.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人数– D.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 总人数• 4、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C )– A.一个人某营养素摄入量/总天数– B.一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总人数– C.每人每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 D.每人每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标准人日• 5、标准人的食物摄入量=()– A.人均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 B.人均食物摄入量/标准人日– C.人均食物摄入量/人日数 D.人均食物摄入量/人数• 6、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等于[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 7、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等于实际消耗量/ 总人日数()• 8、称重记账法开始调查前必须称量家庭结存的食物包括库存、厨房、冰箱内所有的食物()• 9、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是根据事物成分表中各种食物的营养素的含量来计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