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刘知几著的《史通》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史学的发展;清代章学诚著的《文史通义》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史学的发展。
2.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司马迁。
3.历史的基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4.人类历史最基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5.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产生的条件是:文字和历法。
6.我国史书体裁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是: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和章节体。
7.注释有自注和他注两种。
8.历史学的理论体系有三个部分组成: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9.中国历史科学的开创者是李大钊,奠基人是郭沫若。
10.唐代刘知几提出史才需有三长,即才、学、识;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即“著书者之心术也”。
近人梁启超归纳为“史家四长”。
11.历史学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远古传说阶段、简单的文字记录、历史著作。
12.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概论。
13.引证包括直接引证和间接引证。
14.一般认为,我国历史学产生的标志是《》的成书。
15.历史认识检验的途径有:社会实践的检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历史的相互检验。
16.史书的序有全书的总序和各篇章的两种。
17.中国历史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
18.史书标题的设计,一要,二要简明。
19.就哲学范畴来看,历史观主要有两种,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0.史德指史学工作者治史的目的和态度,我们提倡无产阶级的史德,即不为强暴所曲,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恩怨所扰。
1.唐代刘知几著的《》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史学的发展;清代章学诚著的《文史通义》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史学的发展。
2.我国第一篇比较全面系统的史学评论文章是南朝刘勰的《》。
3.以历史人物的活动为线索,来编排叙述史事的史书体裁,称为体。
4.人类历史最基本的内容是。
5.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产生的条件是:和历法。
6.郭沫若所著的《》,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著作。
7.注释有和他注两种。
8.历史学的理论体系有三个部分组成: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9.中国历史科学的开创者是李大钊,奠基人是郭沫若。
10.唐代刘知几提出史才需有三长,即才、学、识;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即“著书者之心术也”。
近人梁启超归纳为“史家四长”。
11.历史学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神话传说、简单的文字记录、。
12.李大钊的《》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概论。
13.附录是对史书正文的补充和说明,起内容主要有:㈠。
㈡史料。
㈢大事记和大事年表。
㈣索引和表例。
㈤世系表。
㈥参考著作、论文的一览表。
14.一般认为,我国历史学产生的标志是《》的成书。
15.直觉就是凭经验得出结论,它需要有两个条件: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成熟的认识能力,二要占有充足的。
16.史书的序有全书的总序和各篇章的两种。
17.中国历史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
18.史书标题的设计,一要,二要简明。
19.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借鉴功能、。
20.史德指史学工作者治史的目的和态度,我们提倡无产阶级的史德,即不为强暴所曲,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恩怨所扰。
1.唐代刘知几著的《史通》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史学的发展;清代章学诚著的《》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史学的发展。
2.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
3.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4.人类历史最基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5.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产生的条件是:文字和历法。
6.一般认为,我国历史学产生的标志是《》的成书。
7.我国史书体裁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是: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章节体。
8.史书标题的设计,一要准确,二要。
9.就作者而言,注释一般有自注和之分。
10.中国历史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
11.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对历史学著述的文字表达提出过三个基本要求:切实、简要、。
12.历史学的理论体系有三个部分组成:史学本体论、、史学方法论。
13.中国历史科学的开创者是李大钊,奠基人是。
14.郭沫若所著的《》,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著作。
15.历史认识的检验包括两个层次:;对理论解释性判断的检验。
16.唐代刘知几提出史才需有三长,即才、学、识;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即“著书者之心术也”。
近人梁启超归纳为“史家四长”。
17.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是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的出版。
18.是人类历史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19.一种社会形态中的主要生产关系往往以状态、统治状态和残余状态三种形式存在。
20.唯物史观立论的三个“现实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1.唐代刘知几著的《》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史学的发展;清代章学诚著的《文史通义》总结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史学的发展。
2.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家是。
3.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4.人类历史最基本的内容是。
5.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产生的条件是:和历法。
6.一般认为,我国历史学产生的标志是《《春秋》》的成书。
7.我国史书体裁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是: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章节体。
8.史书标题的设计,一要准确,二要。
9.注释有自注和他注两种。
10.中国历史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
11.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对历史学著述的文字表达提出过三个基本要求:、简要、生动。
12.历史学的理论体系有三个部分组成:、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13.中国历史科学的开创者是,奠基人是郭沫若。
14.郭沫若所著的《》,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解释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著作。
15.历史认识的检验包括两个层次:;对理论解释性判断的检验。
16.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借鉴功能、。
17.唐代刘知几提出史才需有三长,即才、学、识;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即“著书者之心术也”。
近人梁启超归纳为“史家四长”。
18.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是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的出版。
19.是人类历史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20.一种社会形态中的主要生产关系往往以状态、统治状态和残余状态三种形式存在。
21.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都是这个社会中的意识。
22.唯物史观立论的三个“现实的前提”是:“”,“他们的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23.引证包括和间接引证。
24.序言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总序和两种。
25.历史学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简单的文字记录、历史著作。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为了历史而历史”,“回到乾嘉去”。
()2. 历史学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所以历史研究和政策宣传是一回事。
()3. 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是两个不同范围的概念,我们要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否定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的影响。
()4.历史认识有自己的检验层次和途径,因此任何历史认识都是可以得到检验的。
()5.历史科学中提倡双百方针是错误的。
()6.历史与历史著述是有区别的。
7.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因此现实社会的实践不可以用来检验历史认识。
()8.秦始皇想万世为君,然而却二世而亡;袁世凯复辟帝制,但皇帝梦却仅做了八十三天。
这些史实说明历史学中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9.中国历史科学产生的时间是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历史观运用于史学研究,这就使中国历史科学表现出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10.历史反映追求客观、公正而全面,所以纯客观的历史认识是历史研究所应达到的最高要求。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历史学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所以历史研究和政策宣传是一回事。
()2. 历史反映追求客观、公正而全面,所以纯客观的历史认识是历史研究所应达到的最高要求。
()3. 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是两个不同范围的概念,我们要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否定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的影响。
()4.历史认识有自己的检验层次和途径,因此任何历史认识都是可以得到检验的。
()5.历史科学中提倡双百方针是错误的。
()6.历史与历史著述是有区别的。
7.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因此现实社会的实践不可以用来检验历史认识。
()8.秦始皇想万世为君,然而却二世而亡;袁世凯复辟帝制,但皇帝梦却仅做了八十三天。
这些史实说明历史学中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9.中国历史科学产生的时间是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历史观运用于史学研究,这就使中国历史科学表现出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10.历史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你可以把她装扮成你喜欢的任何样子。
()1. 历史记录就是客观历史过程。
()2. 历史科学中提倡双百方针是错误的。
()3. 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因此现实社会的实践不可以用来检验历史认识。
()4. 历史学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所以历史研究和政策宣传是一回事。
()5. 史德指史学工作者治史的目的和态度,我们提倡无产阶级的史德,即不为强暴所曲,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恩怨所扰。
()6. 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指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
()7. 历史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你可以把她装扮成你喜欢的任何样子。
()8.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构成社会形态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要在社会形态更替的时候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就可以了。
()9.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所以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也应该马上随之发展。
()10. 历史反映追求客观、公正而全面,所以纯客观的历史认识是历史研究所应达到的最高要求。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历史记录就是客观历史过程。
()2. 历史科学中提倡双百方针是错误的。
()3. 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实验性,因此现实社会的实践不可以用来检验历史认识。
()4. 历史学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所以历史研究和政策宣传是一回事。
()5. 史德指史学工作者治史的目的和态度,我们提倡无产阶级的史德,即不为强暴所曲,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恩怨所扰。
()6. 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指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
()7. 历史是一个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你可以把她装扮成你喜欢的任何样子。
()8.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构成社会形态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要在社会形态更替的时候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就可以了。
()9.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所以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也应该马上随之发展。
()10. 历史反映追求客观、公正而全面,所以纯客观的历史认识是历史研究所应达到的最高要求。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历史;狭义的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其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