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水中学课时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4.2.1 直线、射线、线段(2)第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难点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教法讲练结合教具
教学过及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10分钟
二、数学活动15分钟
三、想一想5分钟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
又没走人行横道呢?
2、讨论第124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
走哪条路?为什么?
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
比较的方法.
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
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
(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人人都有几何直觉.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是引导
学生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事实.
“做一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两点之
间的距离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中培养学生
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活动
1、教师给出任务: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2、学生讨论、实践、交流方法,师生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体会线段比较的意义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探
究能力,在发现诸多结论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三、想一想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AB, CD.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
短?(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方法
进行演示、说明)
1、用度量的方法比较;
2、放到同一直线上比较.
教师给出表示方法.
四、试一试
【设计思想】
探索是人类思维
中最活跃、最生
动、最富有魅力的
活动,探索的结果
往往导致问题解
决和新的发现无
论是布鲁纳主张
的发现法,还是玻
利亚倡导的数学
启发法,其精髓都
是重在让学生学
会探索、学会发现
为此,在线段大小
比较的教学中,像
布鲁纳所倡导的,
不是把学习材料
直接呈现给学生,
而是给出一些提
示性的线索爬教
材内容组织成一
定的尝试层次,通
过问题启发、做一
做、想一想、试一
试、议一议等方
式,让学生自己通
过积极主动地探
索活动来学习知
识、掌握策略、提
高学生实践、探索
能力.教师把抽象
的线段性质及线
段大小比较方法
四、试一试10分钟
五、折一折5分钟教科书第123页练习
五、折一折
让学生将一条绳子对折,使绳子的端点重合,说说你的感受.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
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
引导学生看第123页书,你能找到线段的中点吗?三等分
点?四等分点?
画一画.教师给出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在实际背景中感受中点的含义。
六、勇攀高峰
尝试完成教科书125页习题4.2第9题。
七、布置作业
1、必做题:
教科书125页习题4.2第5、7、8题.
2、备选题:
(1)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
AB的长是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
的数是
(2)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 =5.6 cm,BC=2.4
cm,求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的研究转化为具
体的实验操作,让
学生在教学情景
中进行实验,主动
地去发现、分析和
解决问题.借助于
多媒体演示、实物
等,学生凭借几何
直觉对所要讨论
的间题有了直观
的感性认识,在自
己动手实践,小组
合作学习的基础
上,发现“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的
性质.在动手探索
“两点之间,线段
最短”的过程中,
学生对于曲线大
小比较的方法也
有了初步体验,这
就为线段大小比
较的学习铺平道
路.设计的数学活
动:比较两位同学
的身高,让学生在
实际问题解决中
体验抽象的线段
大小比较,使学生
成为探究知识的
主体,在自主学
习,合作交流中发
现各种比较线段
大小的方法.
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知道两点之间
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审
批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