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之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的历史与作用:
(一)班主任的历史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都是
通过班级来进行的。
为了使班级的工作由专人负责,学校一般都委派一名教师全面负责这个班级的各项工作,这就是班主任。
(二)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级是学校领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
当学校把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学校的年龄相当、身心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的时候,还不能说这样的班级就是一个集体,它需要有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培养而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学校一般是通过班级来开展教学、教育工作的。
教育目的的落实、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成长都取决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质量。
因此,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办好学校的骨干力量。
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一个教学班总是有几个教师任教。
由于各人的思想观念、学术修养、个性教育方法等不同,加上学科性质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各执一端的情况。
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向学校,而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于是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
班主任的根本任务是:在校长和教导主任的领导下,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促使本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如下:
(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德育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之中。
离开这一指导思想,则各项工作都会陷入困境。
小学班主任要做到了解和接触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
(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教给学生如何听课、如何记忆、如何复习、如何思考。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小学生课外校外活动极多,班主任都应予以关心和指导(详见课外活动一章)。
(四)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
班主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对班级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关系和各种因素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班主任要尊重少先队组织,支持少先队活动,并根据实际提出指导性意见。
(五)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协调本班各任课教师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是经常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经常与任课教师交流意见,互通情况,尽可能形成对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与掌握。
二是调节各门学科的学习负担,协调好各个任课教师在布置作业、测验和辅导等活动的安排,力求做到统筹兼顾,尽可能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
三是慎重处理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培养与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