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一般是小题)
第一节班级组织
一、班级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正式组织
埃拉斯莫斯最先提出“班级”一词。
班级的特点:学习性、不成熟性、教育性、社会性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他提出了“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是可能的”。
2.赫尔巴特进一步设计和实施了班级教学。
3.英国“导生制”推动了班级组织的发展。
4.中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开始于1862年清末办的京师同文馆
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班级组织开始在全国推广普及
(三)班级的功能(了解就好)
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基友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
1.一班级组织的社会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组织的个体功能:
(1)论断功能;
(2)矫正功能
(3)满足需要的功能;
(4)促进发展功能
二、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的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
1.班级管理的功能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最终目的
2.班级管理的目的
根本目的: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三)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2.班级制度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目标、秩序、指挥系统)——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4.班级活动管理
(四)班级管理的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规章制度、基本要素)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常规制度、班级规范制度
2. 班级平行管理(马卡连柯)
3. 班级民主管理(全员参与)
4. 班级目标管理(德鲁克)
——小组和个人目标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
(五)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1.当前班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性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把班级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三、学校组织的管理
1.沟通的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1)信息传递;(2)控制;(3)激励;
(4)情感交流
2.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一、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的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二、班集体的特征(就一个单选)
1.明确的共同目标——基础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功能
(三)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一)班集体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成员互不认识,班主任工作最为繁忙的时期
(二)班集体巩固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培养班干部的关键期
(三)班集体成熟的集体阶段
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非常重要的简答、案例)
1、确定班集体共同的奋目标(动力)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标志)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的概念、地位和领导方式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二)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职权影响力、个性影响力
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二、班主任领导方式
(一)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权威型(支配性指导)
放任型(不干预性指导)
民主型(综合性指导)
(二)班主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两种领导方式“教学中心”“集体中心”
三、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内容与意义
(一)班主任的工作的任务
首要任务: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中心任务: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简答、论述)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卒子
11.偶发事件的处理
1. 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
2. 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
6. 建立学习档案——(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8.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多选)
计划: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活动
总结: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9.个别教育工作(案列)——面向全体
后进生工作:
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1)不适度的自尊心
(2)学习动机不强
(3)意志力薄弱
后进生的教育: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10.班级活动的组织
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班会理论上要学生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