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选)自体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优选)自体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采集量=2BV(H-Hf)/(H+Hf) BV=(7~8%)*W 晶体液有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
胶体液有白蛋白,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制剂等
采集之血液可在采集6小时内输毕(室温保存),否则应 放置专用储血冰箱。
注意事项:
麻醉状态下,一定要注意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的稳定
一般稀释后血红蛋白﹥70g/L,血细胞比容≧25 %,白蛋白
禁忌症
有严重内脏疾病或功能不全但该脏器需要手术治疗时 适当除外;
严重贫血,Hct<0.30、血小板计数≤50×109/L或 血小板功能异常;
伴有出凝血系统疾病、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未纠正 的休克、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25g/L等都是其禁忌证。
采集方法:
在麻醉状态下,通过动脉,中心静脉或者周围大静脉采取 血液,同步补充两倍血液采集量的稀释液(晶体液1:2胶体 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尿量每小时50ml以上)。
3.体外循环 4.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 5.因宗教信仰而拒绝异体输血者。 6.术中:意外大出血。 7.术后:无污染的引流血,如纵隔引流、估计出血量较
多的创口引流血。
禁忌症:
1. 被污染的血液 (1) 腹部空腔脏器破裂; (2) 感染伤口、菌血症、败血症等; (3) 开放性创伤超过4h的积血; (4) 术中其他污染(创面洗涤液如安尔碘、乙醇、过氧化氢等;创面有外
﹥30g/L,维持正常血容量或稍高于稀释前血容量 等容量稀释的安全性依赖于相对完好的左室功能和冠脉循环
预计血液在6小时之内可以回输完毕,血液可于手术室内室 温保存;否则应置于储血专用冰箱保存。
术后可给予铁剂以促进机体恢复。
回收式自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定义 适应症 禁忌症 采集方法 注意事项
定义
回收式自身输血是指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将术 前已出血液或/和手术部位流出血液经回收、抗 凝、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后再回输给患者 本人的一种输血方法。
输血科
申请 知情同意
稀释式
急性等容性 急性非等容性 急性高容性
病 人
麻醉科
回收式
术中回收 术后回收
RBC洗涤式 RBC非洗涤式
贮存式自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定义 适应症 禁忌症 采集方法 注意事项
定义:
预存式自身输血是在患者用血之前采集患 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进行适当的保存,当患 者需要输血时,将其预先采集并储存的血液 或血液成分进行回输,以达到输血治疗的目 的。
红细胞寿命及活力 抗酸缓冲力 抢救时间
患者医疗费用
库血 异常、差 下降、增加 缩短、差
差 慢 高
自体血 正常、好
正常 正常、好
好 快 低
适应症;
1.择期手术:术前备红细胞>=3u以上,无回收式自体 输血禁忌症,如创伤比较肝、脾破裂、异位妊娠、颅脑外伤、心 脏及大血管损伤等。
注意事项:
输血科工作人员在采集前也要做病情评估 采集过程临床医护要进行监护,起码至采集后20分钟 采集的者血液要做“自体血液”等专门标签标示。 自体血液由输血科进行保存,不得挪给其他患者,并在有 效期内择期回输。 采血前应注意补充铁剂,有条件的补充IPO
稀释式自身输血在临床中的应用
定义 适应症 禁忌症 采集方法 注意事项
定义
血液稀释的原理是通过补充晶体和胶体溶液( 血浆代用品、血液代用品等)降低单位体积血 液中的血细胞浓度,使在等量的外科出血情况 下,明显减少血细胞的丢失数量,亦即减少出 血量。
释血 液 稀
病理生理学效应
血液黏度的降低 外周血管阻力的下降 心输出量增加 微循环改善 组织氧摄取量的增加 血红蛋白-氧亲和力降低
采集方法:
采集地点:输血科或者病房(《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Ⅲ类环境标准 ) 采集人员:输血科经培训医护人员 采集量:一般1次采血量不超过500ml或自身总血容量的10%,最多不 能超过12%。
对于体重<50千克的患者按每少1.0kg少采血8ml计算
儿童每次最大采血量8ml/kg。
采集方式:蛙跳式 (2000ml) ;转换式 (1600ml) ;步积式
适应症:
患者身体一般情况良好,Hb>110g/L或Hct >0.34。
禁忌症:
活动性癫痫病史患者。 有献血反应史及曾发生过迟发性昏厥患者。
伴有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室性心 律不齐、严重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和服用抑制 代偿性心血管反应药物患者。 有贫血(Hb<100g/L)、出血、血压偏低和肝肾功能不全 者 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Hb异常和红细胞酶缺乏者。 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 。 一般情况下,孕妇应避免妊娠最初3个月和第7~9个月间采 血。
(优选)自体输血在临床中的应 用
FSTCM
为什么要实施自体血输血策略?
➢缓解血液供应紧张情况——血站 ➢避免感染以及非免疫输血反应,降低就医成本——患者 ➢法律规定要求并提倡自体血模式并纳入等级评审考核——医院 ➢特殊群体输血首选模式——稀有血型以及宗教信仰
自体血类型以及执行模式
贮存式
全血采集 成分采集
•库血与自体血的比较
溶血反应 血小板减少 过敏反应 血型输错 免疫抑制
传播疾病(肝炎、AIDS等) 消耗费用(人力、物力、财
力) 血源短缺 稀有血型 红细胞2,3-DPG含量
库血 + + + + + +

+ 不能解决

自体血 ± +
-- -- -- --

-- 可解决

•库血与自体血的比较
红细胞形态及运氧能力 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
用止血药物,如胶原、凝血酶等)
2. 恶性肿瘤 手术部位失血可能含有肿瘤细胞未经灭活者,经白细胞滤器 可以减少肿瘤细胞,但不能完全消除;辐照可抑制增殖活性,但不能将其 杀死。(濒临生命危急状态除外)。
3.大量溶血红细胞大量破坏,无回收价值。 4.镰状细胞性贫血。 5.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代偿血氧含量降低 维持组织氧供
血液稀释分度
1. Hct>0.30为轻度 2. Hct 0.30~0.20中度,“0.25” 3. Hct 0.20~0.15中深度, 4. Hct 0.15~0.10深度,
5. Hct<0.10极度。
适应症
年龄在65岁以下,心、肺、肝、肾功能正常 的患者年龄可适当放宽;Hb≥110g/L, Hct≥0.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