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说课(1).ppt
然后再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压皮肤,观察皮肤的 凹陷程度,提出图片中的力与支持面有什么共 性,学生讨论,抓住讨论时机,教师总结归纳, 着重说明力的方向都与支持物体的表面垂直, 从而引入压力的概念。
分析压力的三要素,明确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明确后马上完成目标12页A组的1、8,并找一 个成绩偏下的学生回答,如果他能答对,全班 基本上都能通过,再练学案的2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 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 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 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四章 第一节《压强》
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本节主要内容包括 对压力的认识、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知道压 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并会运用压强公 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一节内容不仅是整个单 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 要保证。本节课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和探知欲,并通过实验探究来加深对 压力压强的理解。因此,我制定的本节课的目 标是
4、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 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 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⑶在增大压力 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 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 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1.知识与技能
(1)80%以上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 (2)80%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90%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
符号,70%以上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90%以上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 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 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为实现85%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一 目标,我先让学生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用两个 食指同时挤压笔的两端,提出问题“接触笔尖的手指 受压的感觉比另一手指要强得多,且越用力这种感觉 越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分析两手指所受的压 力相同,但它们的作用效果不同,所以受压的感觉不 同。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此现象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和 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再通过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手段来 突破重点: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压强的计 算。
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
1、为实现80%以上理解压强的 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这一目标, 又由于压力这一概念是教学中的 重点之一,它虽然和我们前面学 习过的力有一般的共性,但也有 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中我采用 直观教学法,利用ppt,展示图 片,引导学生观察雪的下陷程度, 图片形象直接,能够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 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有多少学生得出结论,练习目标 13B组的第8题,批阅组长,组长再去落实 组员
3、为实现80%以上理解压强的概念,在以上结论基 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 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 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78页图,分辨哪些属 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 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完成练习目标12页第6题。
小结: 根据板书由学生小结,给学生加以肯定。
检测:见检测,选择马上举手指,看选错人数, 检验预设目标是否达成,并给出正确答案
布置作业
再通过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手段来突破 重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a、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 有关?
b、提出假设:学生进行大胆猜测 c、设计实验:设计方案时要围绕怎样改变
压力、怎样改变受力面积、如何观察和比较压 力作用的效果(形变)等来设计。
验证假设:
选用小方桌模型、海绵、勾码进行实验时, 实验过程应写出如下内容:(a)将小方桌的正 面朝上放在海绵上,观察桌脚陷人海绵的深度 并找一位同学测量;(b)仍使小方桌正面朝上 放在海绵上,在桌面上放勾码,观察桌脚陷人 海绵的深度并测量;(c)仍使小方桌反面朝上 放在海绵上,在桌面上放与(b)中同样的勾码, 观察海绵下陷的深度并测量。
在受力面用数学推理,得出压 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斯卡=1牛顿 /平方米 1Pa=1N/m2
并说明帕的意义,为了实现对单位90%的掌 握,让同桌间互相说。为了更好感受帕,拿出 一张纸放在桌面上,说明纸对桌面的压强大约 是1帕,并指出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 练习,完成目标12页A组的2、3
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 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 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 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