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孙权劝学》(确定)
5.通过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我们今天 学习了《孙权 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 示呢?
告诉我 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
6.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劝
爱才,关爱部下,善劝, 好学 能听取别人意见,勤奋 好学。
敬才爱才
吕蒙赞ຫໍສະໝຸດ 鲁肃古今中外有许多劝人读书的名 言、格言,请搜集这些名言,并 围绕这些名言或格言,谈谈读书 的重要性。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 蒙学习?(原文)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 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 情投意合。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说明了什么?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 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人和事。
曹操(魏) 孙权(吴)
刘备(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
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2.感受人物语言的艺术美。
作者情况
司马光,字君实, 北宋 政治 家、 史学 家。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 世称司马温公。
想一想:
大意失荆州
关羽
智取荆州 吕蒙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 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 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 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 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 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 阻四,不肯就学,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了, 结果如何呢?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不卿 可今 不当 学涂 !掌 事 , 复卿 吴今 下者 阿才 蒙略 !, 非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 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 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 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读 书学习的?
必要性: 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可能性: 卿言多务,孰若孤? 现身说法: 孤常读书,字以为大有所 益。
孤 博 士 阿 大 兄
古代王侯的自称。 古代专管经济传授的学官。
表示亲昵的意思。
长兄。
古今异义
历史 往事 古: 今:过去的事情
及 古: 到了……的时候
今: 以及
过 古: 到
今: 经过
孤 古: 古时王侯自称
今: 孤独
更 古: 重新
今: 更加
但 古: 只,仅仅
今: 转折连词,但是
博士 古: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 学位名称
一字多义
就: 蒙乃始就学 接近,靠近,趋向
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当: 但当涉猎 应当
当窗理云鬓 对,对着
可: 不可不学 可以,能够
皆有可观者 值得 以: 辞以军中多务 用 以钱币乞之 用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把 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字连用,解作认为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表示什么语气。
理解与运用
• 请解释“刮目相看”并造句
•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 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 的进步。
• (例句)上节课,宋兴同学朗读的《黄河颂》非 常好,真叫人刮目相待。
三。读出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 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 • • • • • • • • •
一、文学常识 二、正确读音 三、通假字 四、重点字词 五、古今异义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一义多词) 八、翻译 九、默写 十、阅读
通假字
邪 通 耶 语气词 。 涂 通 途 ,道的意思。
古代称呼表示的含义 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以及朋 卿 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冰心
再
见
乐羊子妻
范晔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 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 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 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 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 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 ‘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 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莎士比亚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 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 永远不会背弃你。 ——赫尔岑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书使人 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 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
框架式思维导图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就学) 赞学 劝学 吕蒙 鲁肃 孙权
《子路受教》 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 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 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也有益乎?”孔 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 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反于檠;木受绳则直; 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人恶士, 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 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 乎?”孔子曰:“括而羽之,簇而砥砺之,其入不益 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说苑》卷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 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 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 籍,就好象没有翅膀。
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 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 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 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 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 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 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 人,北宋政治史学家。 历时十九年完成了《资治 通鉴 》。资治通鉴》是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 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 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 事。书名“资治”,说明 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 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 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 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 内占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 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 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关键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以军中多务来推辞 (注意翻译顺序)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善劝 关爱部下 好学
听劝 学有所进
爱才 敬才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 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 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 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 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 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 年人也是如此。
文 言 文 分 式 整 理 练 习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 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 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 哉!‛ 翻译:晋国的平公(国王)问师旷(人名)道:“我年纪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复述
孙权
辞
劝
不可不学
(现身说法)
军中多务
吕蒙
惊
豪
当刮目相待
非吴下阿蒙 鲁肃 (侧面描写)
故 事 串 联
鲁 肃 赞 学
孙 权 劝 学
吕 蒙 就 学
分 角 色 朗 读
以孤务事当为孤 为常,耳涉博岂 大读孰。猎士欲 有书若卿,邪卿 所,孤言见!治 益自?多往但经 。 何刮士 见目别 事相三 之待日 晚,, 乎大即 !兄更
1.比较下面两句中 ‚以‛和‚益‛的意义用
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以汝之所能 加之以学
学亦有益乎
其入不益深乎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益”字不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益”字相同。
C.两个“以”字相同,两个“益”字也相同。
读一读写一写
qīng tú shú
卿
gēng
涂
yé
孰
遂
suì
更
邪
相信你们能成功!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