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复习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复习

一、直线与方程基础:1、直线的倾斜角α: [0,)απ∈2、直线的斜率k :2121tan y y k x x α-==-;注意:倾斜角为90°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①点斜式:00()y y k x x -=-;②斜截式:y kx b =+;③一般式:0Ax By C ++=;④截距式:1x y a b +=; ⑤两点式:121121y y y y x x x x --=-- 注意: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所能表示和不能表示的直线。

4、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l ∥2l 12211221A B A B C B C B =⎧⇔⎨≠⎩; 1212120l l A A B B ⊥⇔+= .5、相关公式:①两点距离公式:11(,)M x y ,22(,)N x y ,MN =②中点坐标公式:11(,)M x y ,22(,)N x y ,则线段MN 的中点1122(,)22x y x y P ++; ③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00(,)P x y ,:0l Ax By C ++=,则点P 到直线l的距离d =;④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11:0l Ax By C ++=,22:0l Ax By C ++=,则平行直线1l 与2l之间的距离d =⑤到角公式:(补充)直线1111:0l A x B y C ++=到直线2222:0l A x B y C ++=的角为θ,(0,)(,)22ππθπ∈,则2112tan 1k k k k θ-=+⋅ .(两倾斜角差的正切) 二、直线与圆,圆与圆基础:1、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C a b ,半径r ;2、圆的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2240D E F +->);3、点00(,)P x y 与圆222:()()C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在圆内⇔ 22200()()x a y b r -+-<;点00(,)P x y 在圆上⇔ 22200()()x a y b r -+-=;点00(,)P x y 在圆外⇔ 22200()()x a y b r -+->;4、直线:0l Ax By C ++=与圆222:()()C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从几何角度看:令圆心(,)C a b 到直线:0l Ax By C ++=的距离为d ,相离⇔d r >;相切⇔=d r ;相交⇔0d r ≤<;若直线:0l Ax By C ++=与圆222:()()C x a y b r -+-=相交于两点M ,N ,则弦长MN =从代数角度看:联立:0l Ax By C ++=与圆222:()()C x a y b r -+-=,消去y (或x )得一元二次方程,24b ac ∆=-,相离⇔0∆<;相切⇔0∆=;相交⇔0∆>;相交时的弦长1212MN x x y y =-=- .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圆2221111:()()O x x y y r -+-=;圆2222222:()()O x x y y r -+-=, 根据这三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12r r -,12OO ,12r r +; 相离⇔1212O O r r >+;外切⇔1212O O r r =+;相交⇔121212r r O O r r -<<+;内切⇔1212O O r r =-;内含⇔12120O O r r ≤<-;6、两圆2221111:()()O x x y y r -+-=①;圆2222222:()()O x x y y r -+-=②若相交,则相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的求法:交轨法: ①式-②式,整理化简即可得到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 .三、椭圆:1、(第一)定义:12122PF PF a F F +=>;2、椭圆标准方程及离心率: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 :a 长半轴;b :短半轴;:c 半焦距 .椭圆中a ,b ,c 的关系:222a b c =+;椭圆的离心率(0,1)c e a=∈ . 3、弦长公式: 直线:l y kx b =+与椭圆2222:1()x y C m n m n+=≠交于两点11(,)M x y ,22(,)N x y , 则相交时的弦长1212MN x x y y =-=- . 弦长公式是由两点距离公式与两点斜率公式推导出来,故适用性比较广。

4、中点弦结论(点差法):椭圆2222:1()x y C m n m n+=≠上的两点11(,)M x y ,22(,)N x y , 弦MN 的中点1212(,)22x x y y P ++, 则22MN OPn k k m⋅=- .5、焦点三角形面积: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是椭圆C 上除左、右端点外的一点,令12F PF θ∠=,则:122tan 2PF F S b θ∆=⋅ .该公式是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椭圆第一定义、余弦定理结合三角恒等变换推导出来。

6、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联立:0l Ax By C ++=与椭圆2222:1()x y C m n m n+=≠, 消去y (或x )得一元二次方程,24b ac ∆=-,相离⇔0∆<;相切⇔0∆=;相交⇔0∆>;7、与点坐标相关的面积公式:(0,0)O ,11(,)A x y ,22(,)B x y ,点O ,A ,B 不在一条直线上, 则:122112OAB S x y x y ∆=-. 该公式是由三角形面积公式、余弦定理结合三角恒等式推导出。

四、双曲线:(类比椭圆来学习双曲线)1、定义:12122PF PF a F F -=<;2、双曲线标准方程及离心率、渐近线方程: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为:22221(0,0)x y a b a b-=>>; :a 实半轴;b :虚半轴;:c 半焦距 .双曲线中a ,b ,c 的关系:222c a b =+; 双曲线的离心率(1,)c e a=∈+∞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b y x a=±;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d b =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相关性质可以类比。

3、弦长公式: 直线:l y kx b =+与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交于两点11(,)M x y ,22(,)N x y ,则相交时的弦长1212MN x x y y =-=- . 4、中点弦结论(点差法): 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上的两点11(,)M x y ,22(,)N x y , 弦MN 的中点1212(,)22x x y y P ++, 则22MN OP b k k a⋅= . 5、焦点三角形面积: 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F 、2F ,点P 是双曲线C 上除左、右端点外的一点,令12F PF θ∠=,则:122tan 2PF F b S θ∆= .6、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①当直线l 与双曲线C 的其中一条渐近线重合时,显然直线l 与双曲线C 无交点; ②当直线l 与双曲线C 的其中一条渐近线平行时,有且仅有一个交点,此时联立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会得到一个一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0); ③当直线l 与双曲线C 的渐近线既不平行也不重合时,此时联立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消去y (或x )得一元二次方程,24b ac ∆=-,相离⇔0∆<;相切⇔0∆=;相交⇔0∆>;五、抛物线:1、定义:P l PF d -=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这样的点的轨迹即为抛物线).2、标准方程:22(0)y px p =>(开口朝右的抛物线,开口朝其它方向的抛物线方程及其它性质可以类比。

) 焦点(,0)2p F ,准线:2p l x =-,离心率1e =. 3、常见性质:① 普通的弦长公式:直线y kx b =+与抛物线22(0)y px p =>相交于两点11(,)M x y ,22(,)N x y ,12y y - .(2F 的特殊弦长公式及12x x 与12y y :(i )若弦MN 过焦点(,0)2p F ,则弦长1222sin p MN x x p α=++=(α为倾斜角);(ii )2124p x x =,212y y p =- . ③过抛物线2:2(0)C y px p =>的顶点(0,0)O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OM 、ON 分别与抛物线C 交于两点M ,N ,弦MN 与x 轴交于点P ,则(2,0)P p ,即:4OP OF =. 反之亦然,即:若4OP OF =,则90MON ∠=︒.4、抛物线中过焦点弦的其它性质(补充,作为了解,切记不能死记硬背。

如死记硬背,如下知识点不如不用掌握。

可以尝试证明。

)设MN 是过抛物线22(0)y px p =>焦点F 的弦,11(,)M x y ,22(,)N x y ,如图(抛物线图2), 则:①22sin MONp S α∆=; ②112MF NF p+=; ③以MN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④90PFQ ∠=︒;⑤以MF 或NF 为直径的圆与y 轴相切 .5、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①若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则有一个交点;②若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不平行,也不垂直,则根据判别式∆的符号来确定交点个数;③若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垂直,画图数形结合很容易判断交点个数。

圆锥曲线大题常见题型(归纳总结):题型一、求点的轨迹问题:常见方法:①直接法:(设出所求点(,)P x y ,根据题意列出等式,建立起y 与x 的关系。

) 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求出,本身就是利用这种方法。

②几何定义法: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通过已知条件及所学知识(如三角形中位线、圆与圆内切与外切,直线与圆相切的等价条件)得出所求点(,)P x y 满足圆的几何定义或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从而求出点的轨迹方程;③伴随动点转化法: 该类题型的特征往往是: 其中一个动点如点00(,)Q x y 的轨迹方程是已知的,另有一个定点A 或多个定点,所求动点(,)P x y 与定点A 和动点00(,)Q x y 有着一定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