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教学课件第二部分ptt

心电图教学课件第二部分ptt


房性逸搏
为什么出现逸搏 原因何在
为什么呢…
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诊断标准: 1. 心动过速时的P`波与窦性不同 2. 心动过速的频率多在70~140次/分之间 3. 频率常与窦律时相近,故房性心律与窦性心律常
发生竞争。 4. QRS波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
房性心动过速
诊断标准: 1.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P`-R间期>0.12秒 2. 连续三个以上房率通常在160次/分左右 3. 房室传导通常可呈2:1或文氏型或不规
4. 室上性心动过速

5.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以上的心动过速
1. 窦性心动过速 2. 房性心动过速 3. 心房扑动 4. 心房颤动 5. 室上性心动过速
交界性心律失常
1.交界性早搏 2.交界性逸搏 3.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4.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交界性早搏
诊断标准: 1. 提前出现与窦性基本相同的QRS-T波 2. QRS波前后可有或无逆行P`波,如有逆行P`
窦性心律失常
1. 窦性心动过速 2. 窦性心动过缓 3. 窦性心律不齐 4. 窦性静止
正常符合窦性心律必须下述条件:
1. 窦性P波有规律地发生 2. P波的频率60~100次/分 3. P-P间距互差不超逾0.12秒 4. P-R间期>0.12秒
窦性心动过速
诊断标准: 1.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 2. 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T波改变
自律性定义 在无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而
有规律地发放激动地特性。
其特点静息电位在复极完毕后并不 是稳定,由于起搏电流使膜电位负值逐 渐变小,达到阈值电位水平,就产生动 作电位。
自律性形成原理:
. 基础是舒张期自动除极化
. 快反应由起搏电流引起 因此受细胞 外钾、钠浓度影响
. 慢反应由钙离子内流引起
与窦性比出来的不同
比 对
II 导联倒置的P波 与交界性区别
交界性的P-QRS-T模型
主要特点是双向传导 逆传心房P波是倒置
倒置的P波是交界性激动逆传至心房
直立的P波是窦性与交界性激动无关
室性心搏的P-QRS-T模型
1. QRS波宽大畸形,切迹明显。 2. QRS时间≥0.12秒。 3. QRS波与P波脱离关系(房室分离)。 4. 有时可有室性融合波。 5. 继发性ST-T异常。
传导
房 扑随着电生理学研究的深入,表明房 内折返是房扑的主要基础。
体表心电图表现为“典型房扑”的特点是,折返环逆钟向 顺序时,Ⅱ Ⅲ aVF导联为负向锯齿波,为常见型;折返环顺钟 向顺序时, Ⅱ Ⅲ aVF导联为正向锯齿波。
频率 连续性(基线)
心房颤动
诊断标准: 1. P波消失 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形状不同、
则房室传导
阵发性与非阵发性
非阵发性 阵发性
提前 频率 代偿
未下传的心房激动落在生理性不应期以内 干扰
未下传的心房激动落在生理性不应期以外 阻滞
心房扑动
诊断标准: 1.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连续、规则的F波 等
电位线消失尤其是Ⅱ Ⅲ aVF导联 2. 心房率通常大于250次/分 3.伴有不同的房室传导比例 常见为2:1房室
3
0
3
4
舒张期(4相)自动除极
阈值电位
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相自动除极坡度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自律性强度
通常用起搏点频率的快慢来表示
1. 窦房结 2. 房性 3. 交界处 4. 室性
60~100次/分 50~60次/分 40~50次/分 40次/分以下
窦性
房性
交界
室性
低位起搏点在正常情况下不表现他们的 自动节律性,只是起到兴奋传导作用。
波,则出现在QRS波前者P`-R间期<0.12秒 3. 代偿间歇完全
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诊断标准:
1. 在一个较长间歇后延迟出现QRS波群
2. QRS波群形态与窦性下传者相同
3. QRS波前后可见逆行P`波,P`-R间期<0.12秒, 或QRS波前后均不见逆行P`波,或QRS波前可出 现窦性P波,但P-R间期<0.12秒
心律失常
异位起搏点异常 传导异常
心房与心室的相关性
分析心律失常先找基础节律 (找P波)
一. 异位起搏点异常
源于心脏不同起搏点
由于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通常 又将起搏点归为窦性起搏点和异位起搏点。
起搏点可分为: 1.窦性 2.房性 3.交界性 4.室性
窦性的P-QRS-T模型
1. P波为窦性形态,即指P波aVR恒为倒置、ⅠⅡ 直立、V1直立或正负双向。
间隔不匀的f 波 2. 频率350~600次/分 R-R间期绝对不规则 3. 心室率大于100次/分的为快心室率房颤
房颤的电生理机制一直存在两种 假说,异位兴奋灶和折返激动理论。
找不到P波心电图
1. 房颤
— R-R不规则
2. 窦性停搏 交界性逸搏心律 —
3. 窦性停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室性逸搏心律 — R-R规则
房性早搏
诊断标准:
1. 提前出现其形状与窦性不同房性P`波, 2. 联律间期大多固定 3. 房性P`波后常继以室上性QRS波,P`-R间期
≥0.12秒,若P`波后无QRS波称房早未下传 4. 多伴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折返—联律间期
房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诊断标准: 1.较窦性周期为长的间歇之后 2.频率在50~60次/分 3.多继以室上性QRS波,P`-R间期>0.12秒 4.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为逸搏心律
2. P-R间期一般都超过0.12秒。 3. P波之后是否继以下传的QRS波或有无QRS波
异常,都不妨碍窦性心律的诊断。
房性的P-QRS-T模型
1. 房性P波特征与同一导联的窦性P波不同。 2. Pa-. R房间性期P波一直般立应时为必>须有0.1窦2性秒作。为对比 3. 房b.性房P性波P波下倒传置的或Q负RS正波双通向常时不室需上对性比。
窦性心动过缓
诊断标准: 1. 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 2. 低于45次/分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诊断标准:
1. 同一导联P波形态一致 2. P-R间期>0.12秒 3. P-P间期相差>0.12秒
房性心律失常
1.房性早搏 2.房性逸搏 3.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4.房性心动过速 5.心房扑动 6.心房颤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