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浏阳田家炳中学陈博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翻译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利用方法,巧解难词难句。

【教学设想】
1.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要遵循由“已知”推出“未知”的认知规律,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2.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

是这样的吗?(是)文言文的考查中,最难的又是什么呢?对,是翻译。

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攻克“翻译”这道难关。

在我们湖南高考中,对文言翻译有明确的要求。

同学们请看“考点诠释”。

二、考点诠释:
《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描述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义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理解和翻译是两个层面的要求,“翻译”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我们能用现代汉语去翻译文言句子。

在翻译时,我们首先要克服畏难的心理。

高考题是题目在课外,而答案往往在课内。

不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07年我们湖南高考卷中的三道翻译题。

三、真题体验:
07-10年湖南卷文言翻译题摘选
•(1)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07年)
译文: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使自己的病治好。

课文:已:“学不可以已”(《劝学》)
(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

(08年)
译文:然而官吏百姓还是怀疑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承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

课文:“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3)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09年)
译文: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课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4)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10年)
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课文:“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四、回归教材:
通过研究今年我们湖南的高考题,我们就不难发现,高考题与教材有着紧密的联系。

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把教材学好了,在高考场上就能游刃有余了。

下面,我们就以三个教材中的句子为例,请同学们在口头翻译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文言翻译的方法或技巧。

同学们可以同桌或前后间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方法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
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音,何况石头呢?
(把学生的发言要点板书在黑板上,与后面教师的方法总结进行对照,以便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方法总结: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
1、实词、虚词:
留: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仍有的词
字字落实:删: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
换:单音节词、通假、活用等
2、句式:
“补”(省略句、判断句)
文从句顺
“调”(倒装句: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
:
我们已经了解了翻译的规律,掌握了翻译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实战演练一下。

请同学们做印发练习的第一题。

1、请三个同学上讲台,板书自己的答案。

2、先请其他学生点评这三个同学的答案。

3、教师补充和评价(注意鼓励和灵活的原则;还要注意扣本堂课所讲的翻译方法。


1.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译文: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

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补充:
朱东润本:“吾为汝德”,译为“我替你做件好事”,意为使你得到我的头去封侯受赏。

《史记》白话:我就赠给你这一点好处吧!
千金:正义:汉以一斤为金,千金,当一万钱也。

2.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
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

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参考答案
第(1)句从字字落实的角度,应注意:尝,曾经;穷困,困窘,而不是经济上贫穷;不以我,不认为我;时,时运。

全句应译为: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第(2)句,多,动词,赞美;知,识别,了解。

全句应译为:人们(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七.课堂小结:
1、方法总结: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补和调。

(板书)
2、课堂收束:今天我们探讨的是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这些方法必须要以文言知识的积累为基础。

如果没有积累,这些方法都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的作用。

而文言知识的积累又主要通过学好教材来完成,所以,我们又回到前所讲,复习好教材是我们高三学生学好文言文基础。

八.布置作业:
为了检验和巩固今天所学,请同学做《补充练习》的余下部分。

下课
九.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