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狼》优质课、示范课教案

《狼》优质课、示范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自然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学重难点
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

一、精彩开篇、情景导入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狐、鬼的故事。

真有这样的事吗?我们都知道是没有的。

读狐说鬼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还在说人,说社会现象。

例如有个故事叫《画皮》,说的是一个恶鬼,在人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就变成了美女,然后去害人。

这简直是荒诞至极。

但想一想就会觉得它非常真实,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是先要把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聊斋志异》。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蒲松龄走进《聊斋志异》,去欣赏两只狼的表现。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2.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3.生难字词
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
尻.(kāo) 黠.(xiá) 隧.(suì)
4.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一狼仍从.(跟从)
弛.担(解除、卸下)
相向(注视的样子)
眈眈
..
目似瞑.(闭上眼睛)
假寐.(睡觉)
意暇.甚(从容、悠闲)
屠暴.起(突然)
(跟原来一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而顷刻
两毙(一会儿)
..
(2)古今异义
哉(古义:多少,能有多少;今义:一门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
..
学科)
②一狼径去.(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一地方)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①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挖洞)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
③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3.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交流点拨】讲述了一个屠户和狼搏斗的故事。

4.译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

学生自读自译。

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学生再大声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交流点拨】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2.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性外,还有哪些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交流点拨】“黠”,表现在: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除此之外,还有“贪”和“凶”,表现在:
①缀行甚远、仍从贪
②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贪
③两狼之并驱如故贪
④眈眈相向凶
3.屠户是如何与两狼展开搏斗的呢?从中可看出屠户具有怎样的品质?
【交流点拨】①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④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⑤乃悟前狼假寐。

①②④表现了屠户的勇;③⑤表现了屠户的智。

屠户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4.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还是狼?
【交流点拨】①标题。

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

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凶诈。

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

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这一中心。

步骤四探究主旨把握情感
1.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交流点拨】不是。

运用讽刺的修辞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这则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聊斋故事本来
就是以记叙奇闻逸事折射人间世态百情为宗旨,文中写到的这两只狼能施展诡计,前后夹击,尽显贪婪、阴险、狡诈。

尽管如此,它们最终还是毙命于屠户刀下,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什么花招,终归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故事虽然短小,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发人深省。

2.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交流点拨】①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

②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够战胜狼,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③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争。

④除恶务尽,要像屠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狼,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邪恶、残忍、贪婪的象征,什么“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等,足以显示人们对狼的痛恨。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下,狼的所谓“贪婪凶恶、狡诈阴险”其实只是它们在险恶的生存环境下的生存方式而已,那些关于“狼”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类当中的某些卑劣者,倒是
挺合适的。

现在我们知道,狼的一生是充满艰辛的。

生活在野外,狼就必须经常与其他的狼争夺食物和领地。

捕猎是危险的,有时也不免空腹而归,一无所获。

研究表明,捕猎的成功率只有7%到10%。

一旦捕猎成功,狼还必须警惕其他想不劳而获的动物的袭击。

这些动物还经常袭击、捕杀狼的幼崽。

狼必须时刻警惕来自不同方面的侵袭。

最后,狼还必须与人类竞争,人类无疑是狼安全生存的最大威胁。

2.拓展延伸
摘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并熟记下来。

示例: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如狼似虎声名狼藉狼烟四起鬼哭狼嚎前怕狼,后怕虎等。

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我深钻教材,绞尽脑汁,大胆进行创新,把原本两课时完成的内容改为一课时。

两课时的内容一课时完成,这种“狼吞虎咽”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终将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我冥思苦想,突然灵机一动:新课改不是要求师生互动吗?对,把一部分任务留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完成,有了这个“指示灯”,我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头换面”。

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课下注释,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义,理清文章结构脉络。

最后再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的方式也无法解决的问题留给老师。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原本应15分钟左右才能解决的问题只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轻松解决了,学生仅仅遗留下两个问题。

我又用设疑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想想自己第一次讲授文言文教学时,真是深有感触,给学生逐字逐句的翻译,我讲的大汗淋漓,学生听的是一塌糊涂。

现在我才明白,这种以老师为主导的教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