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余光中对白先勇小说特点的阐述与评价:“白 先勇的小说……在主题上可以说为当代台湾中上层 社会塑下了多面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 小说和西洋小说于一炉。……小说家白先勇是现代 中国最敏感的伤心人,他的作品最具历史感。…… 出身外文系,复由留学生变成旅美学人的白先勇, 竟是不折不扣的一位中国作家。”
白先勇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但是 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型的水 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工程。 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 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 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 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2)人物形象塑造 白先勇小说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的 人物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 白。 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 当地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 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 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梦》 中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恰切地显示出她们的身 份、地位、个性与风格特征,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变 化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4)语言特色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 陶,一方面来自方言的魅力,经过他自己的创造, 使得他的小说语言“揉和文言与白话”,有一种明 快、优雅、流利的语言风格。 小说语言中潜隐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经历 和美学情趣。动荡年代的生活经历在他的个性气质 和审美情趣方面打下了烙印,创作时便化为笔下的 “言语”。沪腔儿、川味儿、台湾方言等的介入, 都使得小说避免了沉闷与单调,丰富了小说多彩的 品质。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钱夫人的命运 和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揭露了封 建观念和金钱物质对人性和爱情的扼杀。
从小说内容传达出的哲学思想看,昔日的将 军夫人,今日的落魄凄凉;昔日地位低下的桂枝香, 今日的华贵、风光,这里潜隐着佛家“人生无常”、 “浮生若梦”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与白先勇 非常推崇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对 话描写以及佛道思想有关。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还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并能 够借此表达一种气势。段落、语句的回环往复,相 同句型、相同字数句的不断连用等构成了小说语言 的独特节奏。
例如《游园惊梦》中钱夫人的意识流动,充满 鲜明的节奏感,洋溢着生动的韵律;《芝加哥之死》 中吴汉魂在美国求学生活节奏的快速而单调,表现 了留学生生活的紧张与孤寂。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 作逐渐成熟,《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 化”,后又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 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 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2、白先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
(1)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白先勇的小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 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 如《国葬》、《梁父吟》、《思旧赋》、《游园惊 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等;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如《孤恋花》 等;三是描写乡愁的,如《花荣桥记》、《芝加哥 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等。
他成功地以现代主义技巧表现现实主义题旨, 加强了创作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其成就在于:用他 的小说创作证明了只有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将传统 融入现代,传统才不会成为历史的惰力,现代才不 会成为无根的浮萍,也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佳作。
他的小说创作具有艺术创新的启示意义,影响 深远,无论在台湾还是海外,都受到广泛的注意和 良好的评价。
பைடு நூலகம்
白先勇非常重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通过人物 语言塑造人物性格。
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兆丽是一位久 经风尘而又良心未泯的舞女大班,性格粗俗放纵, 满口风月女人的行话术语,开朗、厉害而又鄙夷、 自怜,喜剧色彩浓郁。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 画出金大班在告别舞女生涯时的心理状态,塑造出 一位集美丑于一身的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人物形象。
总的来说,白先勇的小说创作表现了丰富复 杂的思想内涵,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无常感。
他的《台北人》系列,从侧面提供了一部由 盛而衰的民国史:《梁吟父》侧面表现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冬夜》侧面表现了五四运动;《岁除》 侧面表现了抗日战争;《一把青》、《国葬》侧面 表现了国共战争。
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实际上是流落台北 的大陆人,作者真切地描写这些人落魄凄凉的生活 和绝望伤感的情绪,今昔对比强烈,饱含历史的兴 衰和沧桑。
(5)创作成就 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代表,又是台湾 现代派作家中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小说 创作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作品具有深广的社 会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主张广收博采,融汇 中西,在传统基础上锐意创新,这是白先勇创作思 想的核心。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从传统文学起步、经过西化、 最后又回归传统,融传统于现代。
西方的福克纳、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悲天 悯人的精神对白先勇的创作影响也很大。
在《谪血记》和《一把青》中,作者对李彤 和朱青的悲剧就倾注了悲天悯人的情绪。
(3)意境的营造 白先勇小说创作善于创造诗的意境。 《纽约客》引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句 的意境与小说中“无根的一代”远离祖国而又看不 到出路的孤独、寂寞和悲凉的情感相吻合;《台北 人》运用刘禹锡《乌衣巷》作为主题诗,恰切地再 现昔日显赫的贵族,今日衰败没落的境况,传达出 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兴衰感和历史感。 白先勇常常在小说中借用古诗词入文,增添了 小说的传统韵味,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永远的尹雪艳》通过昔日上海百乐门高级 舞女尹雪艳的生活史,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台湾上层 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图景,同时对昔日达官贵人们 今日的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勇气给以嘲讽,是一 篇现实主义的杰作。
《游园惊梦》主题内涵丰富深刻。从社会现 实角度看,它反映了台湾社会转折时期上层社会关 系的变化,旧贵族官僚的没落与新兴资产阶级贵族 的兴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