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5)创作成就 白先勇创作思想的核心:广收博采,融汇中西,在传统 基础上锐意创新。

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代表,又是台湾现代派作家 中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成功地将传 统与现代融合,作品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和较高的艺术 成就。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从传统文学起步、经过西
化、最后又回归传统,融传统于现代。

他成功地以现代主义技巧表现现实主义题旨,
加强了创作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其成就在于:
用他的小说创作证明了只有把传统与现代结
合、将传统融入现代,传统才不会成为历史
的惰力,现代才不会成为无根的浮萍,也才
能创作出不朽的佳作。

他的小说创作具有艺术创新的启示意义,影响深远,
无论在台湾还是海外,都受到广泛的注意和良好的 评价。
(1)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白先勇的小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 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 如《国葬》、《梁父吟》、《思旧赋》、《游园惊 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等;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如《孤恋花》 等;三是描写乡愁,特别是“文化乡愁”,如《花 荣桥记》、《芝加哥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 鹃花》等。

颜元叔对白先勇的评价:“白先勇
是一位社会意识极强的作家,其次,
白先勇是一位嘲讽家……它的冷酷
分析多于热情的拥抱。”(《白先
勇的语言》见《现代文学》第三十
七期,1969年3月)

夏志清:“白先勇肯定侪身今日中国最优秀作家 之列;过去二十五年来,共产中国还未产出过差
可此拟的作家,就算那边出现天分相当的人才,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暗示出小说集深深的隐痛,
写的是四九年离开大陆挣扎生活于台湾的大陆人;《纽约客》写旅居 于美国第二代台北人的失落、疏离感。《台北人》的扉页所题是“纪
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孽子》扉页所题则为
“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归依的孩 子们”。白先勇对笔下人物总充满悲悯情怀。有人形容白先勇为“背 负五千年回忆的重担”,作者曾说:“写作是因为希望将人类心灵中

“台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这里上学长大
的——可是,我不认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 许你不明白,在美国我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 一个房子,一个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 国的记忆的总合,很难解释的,可是我真的想得厉害。”

总的来说,白先勇的小说创作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 涵,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无常感。 他的《台北人》系列,从侧面提供了一部由盛而衰的民 国史:《梁父吟》侧面表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冬 夜》侧面表现了五四运动;《岁除》侧面表现了抗日战 争;《一把青》、《国葬》侧面表现了国共战争。
也不可能像他那样诚挚坦白地尽泄胸怀。”“白 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的奇才,这一代中国人



(2)人物形象塑造 白先勇小说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的人物 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白。 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当地 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 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 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 梦》中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赖夫人“高傲”、 窦夫人“吟贵”、蒋碧月“放荡”、钱夫人“伤 感”,恰切地显示出她们的身份、地位、个性与 风格特征,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变化鲜明生动地展 现出来了。
最后一夜/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思旧赋/梁父吟/孤恋花
/花桥荣记/秋思/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游园惊梦/冬夜/ 国葬)最具代表性,成为台湾文学经典作品之一。

白先勇的创作以1964年在美国创作的《芝加哥之死》为界,
分前期和后期。

其前期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很大,有浓重的个人
色彩和主观幻想成分;作品中人物多是畸形的、病态的,


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实际上是流落台北的大陆人, 作者真切地描写这些人落魄凄凉的生活和绝望伤感的情 绪,今昔对比强烈,“《台北人》只有两个主角,一个 是过去,一个是现在(欧阳子)。”他的小说饱含历史 的兴衰和沧桑,表现出一种悲悯情怀。
《台北人》所题“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
型的水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
工程。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
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
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
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2)创作概述 白先勇被台湾文学史评论家夏志清称为是“当今文坛留下
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

他自1958年发表处女作《金大奶奶》开始,现已出版短篇小说 集《寂寞的17岁》、《谪仙记》、《纽约客》、《台北人》、
《游园惊梦》、《孤恋花》、《骨灰》等,长篇小说《孽子》、
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等。其中《台北人》 (包括十四个短篇: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金大班的
无言的痛苦转变成文字……”

《永远的尹雪艳》通过昔日上海百乐门高级舞女尹雪艳的生 活史,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台湾上层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图景, 同时对昔日达官贵人们今日的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勇气给 以嘲讽,是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 《游园惊梦》主题内涵丰富深刻。从社会现实角度看,它反

映了台湾社会转折时期上层社会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官僚的

2、白先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

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 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 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 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白先勇(1937——)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1)作家介绍

白先勇(1937年-),笔名白黎、肖雷、郁金等,生于南宁,不满
周岁迁居桂林。父亲白崇禧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出身 于广西富商家庭。他的童年经历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先后迁徙流 亡于桂林、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1948年到香港上小学, 1952年去台湾上中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

美籍台湾文学评论家李欧梵对这个时期的 社会、文化背景作过这样的论述:“‘国 民’政府是根据一种政治神话——他们将 ‘收复大陆’——进行统治的。国民党政 府全面树立权威的手腕,不是使人悚惧无 言,就是进一步导致人们政治上的淡 漠……无论是从大陆来的还是台湾本地的 作家,都逐渐内向起来,沉浸于个人感觉 的下意识的和梦幻的世界之中。”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现代文学社”的成员是一批富有生机、壮志的年轻 大学生,他们以创建和实验现代派文学为使命,向 台湾文坛拓荒挺进。 他们的创刊宗旨是: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近代艺 术学派与潮流,批评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表作 品;试验、摸索,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表现 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感情;用试验和努力得到历史的 承认;尊重传统,但不模仿传统或激烈地废除传统, 不过为了需要,可以做一些“破坏的建设工作”。
没落与新兴资产阶级贵族的兴起。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钱夫人的命运 和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揭 露了封建观念和金钱物质对人性和爱情的扼 杀。 从小说内容传达出的哲学思想看,昔日的将 军夫人,今日的落魄凄凉;昔日地位低下的 桂枝香,今日的华贵、风光,这里潜隐着如 “好了歌”中佛家“人生无常”、“浮生若 梦”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与白先勇非 常推崇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对话描写以及佛道思想有关。
热衷于性爱冲突和同性恋;艺术上尚不成熟。代表作有
《金大奶奶》和《玉卿嫂》。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作逐渐成熟, 《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化”,后又 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形成自己独特鲜明 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西方的福克纳、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悲天悯 人的精神对白先勇的创作影响也很大。

在《谪仙记》和《一把青》中,作者对李彤和
朱青的悲剧就倾注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意境的营造 白先勇小说创作善于创造诗的意境。 《纽约客》引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句的 意境与小说中“无根的一代”远离祖国而又看不 到出路的孤独、寂寞和悲凉的情感相吻合;《台 北人》运用刘禹锡《乌衣巷》作为主题诗,恰切 地再现昔日显赫的贵族,今日衰败没落的境况, 传达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兴衰感和历史感。 白先勇常常在小说中借用古诗词入文,增添了小 说的传统韵味,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十年代 中期,在《现代诗》的基础上成立了《现代诗社》,从 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他领域, 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起作 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笔汇》、《文 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等刊物, 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还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并能够
借此表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种气势。段落、语句的回环往复,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