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题文历史试题(文科)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命题人:姓名:班次:考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
”《孝经》载: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
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A.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D.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2.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
这样的做法A.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B.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C.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D.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3.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
这说明()A.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B.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C.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4.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
”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
这反映了朱熹()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 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C.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 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5.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上述现象的出现()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6.古希腊某著学者对于自然地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
这说明该学者A.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B.主张认识自己,研究自我C.彻底否定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7.阿尔贝蒂(1404—1472年)写道:“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
”这位佛罗伦萨的贯族不仅是剧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风琴演奏家、歌唱家,且是建筑师、数学家、考古学家,摔跤和登山运动员。
他的言行( )A.表明其成就的影响巨大 B .第一次认识到人的重要C.说明当时的人无所不能 D.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思潮8.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A.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C.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9.右图是1535年欧洲的一幅版画《路德是魔鬼的风笛》,画中路德的脑袋被描绘为由魔鬼吹奏的风笛。
此版画反映了当时A.路德否定了对上帝的信仰B.路德教摆脱了教皇的控制C.宗教改革缺乏民众的支持D.新旧教派之间的冲突激烈10.近代有学者指出: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
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就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
在这里作者强调()A. 西学东渐具有渐进性B. 真善美的文化具有优越性C. 西学东渐具有必然性D.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性11.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
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
据此可知,当时()A.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B. 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C. 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
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13.进入20世纪以后,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欧美画追求形象、逼真、写实的技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20世纪后现实主义画派盛行 B.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C.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 D.艺术家善于运用“光”和“色”14.《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
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
以徽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材料旨在说明()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15.宋朝初年,宋太宗命史官重修《太祖实录》时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今人研究都比古人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 D.官修史书对历史事实的记载易受政治影响16.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
这表明()A.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B.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D.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17、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
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B、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C、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D、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18.18世纪前期法国和英国政府都面临较严重的债务问题。
在法国,公债概念很难得到推广,债务问题使政府几乎信用扫地。
但在英国,债务被认为是国债,国家的财富是国家债务的后盾。
对此不同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 波旁王朝对人民的压榨B. 政治体制的巨大差异C、启蒙思想传播程度不同 D. 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1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
这表明该宪法()A. 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B.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 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D. 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20.不丹,清政府文书译为“布噜克巴”,是清代在喜马拉雅南麓的藩属。
1864年,英印从孟加拉和阿萨姆两路进击不丹,最终不丹不敌。
根据1865年合约,不丹交出与印度交界的18个山口,割让噶伦堡给英国。
英印的这一做法()A.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野心 B.暴露了英国企图谋求南亚的霸权C.加剧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边疆危机 D.违反了当时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21.1889年4月,日本参谋本部收到有关中国大势的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清国的“上下腐败已达极点,纲纪松弛,官吏逞私,祖宗基业殆尽倾颓”。
而中日两国“唇齿相保、辅车相依”。
在列强虎视眈眈下,清国一旦不保,日本势将进退维谷。
这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旨在()A.占领中国与列强对抗 B.教训腐败的清政府C.与列强共享在华利益D.转移国内政治危机22.1940年初.毛泽东撰文指出:我们高举新三民主义的旗帜,其关键在于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内涵。
这一表述反映当时()A.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巨变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稳定发展C. 国内抗战形势发生较大变化D. 党派政权之争大于民族利益2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
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
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因为()A.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 B.“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D.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24.两极格局结束后,美俄各自调整对非政策,大国对非洲的控制能力减弱,但非洲地区冲突实际上增多了。
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地区冲突成为世界主流C.冷战不利于世界和平 D.应辩证分析冷战的影响25、中国古代历朝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将诸多商品收归官营,在社会意识中努力形成一种“以商为贱”的风气,在客观上()A. 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很缓慢B. 导致商品经济长期落后于西方C. 推动了官营企业生产关系的变化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顺利发展26.《文史哲》中说:“我国自明代起,棉布即逐步取代麻、丝,成为人民最重要的衣被材料;清中叶,已有每年约三亿匹(按标准土布每匹3.633方码计)商品布的市场,并出口国外。
”但在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中,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古代社会出现这一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B.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 棉花传人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27. 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海外殖民者斥资购买大量土地,他们认为:“在危机时刻,一颗橄榄树和一寸土地都是最后的藏身之所。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认识是()A.领土扩张是殖民的主要动力B.种植园经济是葡街牙的主要殖民方式C.葡萄牙新经济因素发展受阻D.殖民者缺少开拓进取精神28.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
清政府财政收入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D.经济结构发生变化29.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