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患者的护理
脏本身的肾小球疾病,为免疫介导性炎症所致的肾损害。继发性肾病综合 征是指继发于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的肾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 病、过敏性紫癜、肾淀粉样变性病等。
2.临床表现
(1)典型表现。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具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①大量蛋白尿。患者表现为大量选择性蛋白尿。 ②低蛋白血症。肝代偿性合成血浆蛋白不足、胃肠黏膜水肿导致蛋白摄入
(2)血液检查。肾功能不全者肾小球率过滤下降,血尿素氮(BUN)、 血肌酐(SCR)增高。部分患者血脂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
(3)B超检查。B超检查可见双肾结构紊乱、缩小。 (4)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慢性肾炎的病理
类型。
4.治疗要点
慢性肾炎的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损害、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 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而不是的护理
1.1 肾小球疾病概述 1.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多数肾小球肾炎属于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1)免疫反应。体液免疫通过在血循环中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
在肾局部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IC)两种方式而致病。 (2)炎症反应。始发的免疫反应需经炎症介导系统引起的炎症反应,致
(2)发病机制。除免疫因素外,在导致病程慢性化过程中,非免疫非炎 症因素占有重要作用。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也可通过 “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肾炎。 非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中亦起重要作用,包括肾内 动脉硬化、肾血流动力学代偿性改变、高血压对肾小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以及肾小球系膜的超负荷状态引起的系膜区增殖和硬化。
(4)防治并发症。
①感染。用激素治疗时,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否则可能诱发真菌二重 感染。一旦出现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强效及无肾毒性的抗生素。
②血栓及栓塞。血液出现高凝状态时,给予患者抗凝剂,如肝素;辅以抗 血小板药,如双嘧达莫;出现血栓或栓塞时,及早给予患者尿激酶或链激 酶溶栓,配合应用抗凝药。
1.3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各种肾脏疾病所致的临床 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大于每日3.5 g),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水肿,高脂血症。
1.病因及发病机制 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原发于肾
(2)身体状况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及水肿的严 重程度,观察患者是否有眼底出血、渗出或视乳头水肿。
(3)社会心理评估。慢性肾炎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由 于知识缺乏而忽略治疗。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反复且肾功能逐渐受损,患 者容易出现紧张、烦躁、悲观、沮丧情绪。
(4)辅助检查结果: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尿液检查、血液检查、B超检查及 肾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2)病理分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于1995年制定的分类标准,原发性肾 小球疾病可分为轻微性肾小球病变、局灶Ⅰ生节段性病变、弥漫性肾小球 肾炎、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其中,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膜性肾病、 增生性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三类。
1.2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护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多数慢性肾炎病因不明,但与细菌、病毒、原虫等的感染有 关,大多数起病即属于慢性,仅少数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
显,伴眼底视网膜动脉变细、迂曲和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 ③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在每日l~3 g,是慢性肾炎必有的表现。 ④血尿。慢性肾炎血尿为肾单位性血尿,也可见肉眼血尿。 (2)特殊表现。患者可出现眼底出血、渗出,甚至视乳头水肿。
3.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尿蛋白(+~+++),尿蛋白定量每日1~3 g,尿中有 多形性红细胞(+~++)及颗粒管型等。
控制血压外,还能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和直接影响肾小球基底膜对大分子 的通透性,达到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3)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 ①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 ②细胞毒药物。常用药物为环磷酰胺(CTX)。 ③环孢素。环孢素可选择性抑制辅助性T细胞及细胞毒效应T细胞。
(1)一般治疗。临床应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如劳累、感染、妊娠。 (2)药物治疗。目标为: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①抗高血压药物。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 ②抗血小板解聚药。抗血小板解聚药可使用大剂量双嘧达莫、小剂量阿司
匹林等。
5.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询问患者发病前1~3周有无感染史,尤其是皮 肤和呼吸道感染及用药情况;有无感染、劳累等诱发因素。
2.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多起病缓慢、隐匿,部分患者因感染、劳累呈急性发作。 (1)典型表现。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为慢性肾炎的基本表现。
患者早期可有乏力、纳差、腰部疼痛。 ①水肿。多为眼睑水肿和(或)下肢凹陷性水肿,一般无体腔积液。 ②高血压。慢性肾炎高血压多为持续性中等度血压增高,以舒张压增高明
不足、吸收不良等,加重低蛋白血症。 ③水肿。最突出的体征,其发生与低蛋白血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关。 ④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以高胆固醇血症最为常见。 (2)并发症。 ①感染。②血栓、栓塞。肾静脉血栓最为常见。③急性肾衰竭。
4.治疗要点
(1)利尿消肿。患者体重下降以每日0.5~1.0 kg为宜,不宜过快、过猛。 (2)减少尿蛋白。临床可应用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除有效
肾小球损伤及临床症状。 (3)非免疫非炎症损伤。如健存肾单位的高压力、高灌注及高滤过,大
量蛋白尿及高脂血症,也成为病变持续、恶化的重要因素。
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临床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血尿和 (或)蛋白尿]、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