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管理心理学》
课程名称(英文):Management Psychology
课程编号:0106032
课程性质:选修
教学语种:中文
总学时:32学时,其中实验课2课时
学分:2学分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应用心理学课程,主要介绍个体、群体以及组织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是一门心理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
包括气质理论、性格理论、能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决策理论、认知规律理论、组织心理理论以及领导理论等。
本课程的目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相应的管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人们改进在组织中的行为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等。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PPT投影;音像资料。
2、网上交流与答疑:为学生的课余学习提供指导。
3、实例分析与讨论:中外管理心理学的实际案例。
4、论文写作:读写议教学之重要环节。
三、教学要求
1、多媒体教学:PPT课件要求与本教学大纲内容相匹配。
2、实例数量:总数量20个以上。
每一学年要求更新4个以上实际案例。
3、开展课堂讨论与上课发言,教师做好发言成绩纪录。
4、论文写作:论文选题需经老师认可;字数要求3000以上。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课时)
本章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介绍课程的安排以及管理心理学的重要性;二是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即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三是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阶段的代表理论。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内涵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早期管理科学的发展
(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三)最新研究趋势
本章重点和难点:理解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发展演进史。
第二章人性假设与管理(2课时)
管理心理学上讲的人性是指管理者对员工需要和劳动态度的看法,它不同于哲学上的人性观。
人性假设是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一切管理措施的出发点。
本章主要介绍管理心理学中关于人性的五种理论:X理论;Y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Z理论以及超Z理论假设。
一、人性的假设
(一)哲学上人性观和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二)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的特点
二、五种人性假设
(一)X理论
(二)Y理论
(三)自我实现人理论
(四)复杂人理论
(五)Z假设和超Z假设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对五种人性假设的理解以及相应的管理策略。
第三章个性心理与管理(4课时)
个性心理是管理心理学中关于个体部分的关键。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介绍个性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二是介绍气质的理论(气质的分类)、影响因素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三是介绍性格的理论(性格的分类)、影响因素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四是介绍能力的理论(能力的分类)、影响因素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
最后再总结四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个性的总体介绍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气质
(一)气质的理论
(二)气质的影响因素和在管理中的运用
三、性格
(一)性格的理论
(二)性格的影响因素和在管理中的应用
四、能力
(一)能力的理论
(二)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在管理中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气质、性格、能力的不同和共同之处,并掌握相关的理论。
第四章知觉与个体行为(2课时)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知觉的概念;知觉的过程(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及各个过程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人际知觉的分类、规律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过程
(一)知觉的过程
(二)知觉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人际知觉
(一)人际知觉的分类
(二)人际知觉的规律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知觉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对知觉的概念的理解;掌握如何培养良好人际知觉的技巧。
第五章人的需要(2课时)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人的需要、人的欲望与人的动机。
其中重点阐述人的需要,包括需要的产生;分类;特点以及如何满足人的需要。
另外还介绍了人的欲望与动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需要
(一)需要的定义
(二)需要的产生和分类
(三)如何满足人的需要
二、欲望和动机
(一)欲望和动机的概念和特点
(二)需要、欲望及概念三者的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对需要、欲望和动机三者的区别和联系的把握。
第六章人的态度与行为的改变(2课时)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关于态度——包括态度的概念;成分(心理成分);功能;影响因素;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参与改变理论、沟通改变理论);与企业等组织有关的态度概念(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工作满意度);二是由态度引起的行为的改变——包括影响行为的个性因素;行为改变的层次以及如何通过态度来改变行为。
一、态度
(一)态度的概念和成分
(二)态度的功能和影响因素
(三)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
二、态度的理论
(一)平衡理论
(二)认知失调理论
(三)参与改变理论
(四)沟通改变理论
三、如何利用态度改变人的行为
本章重点和难点:对态度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掌握如何利用态度改变人的行为。
第七章人的挫折(2课时)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挫折的概念与特征;挫折容忍力;挫折产生的因素;挫折行为;防卫方式与行为;如何管理挫折。
一、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和特征
(二)挫折容忍力
(三)挫折产生的因素
二、挫折行为
(一)防卫方式
(二)具体的挫折行为
三、挫折管理
本章重点和难点:对挫折容忍力的理解以及掌握如何进行挫折管理的技巧。
第八章群体心理概述(4课时)
群体的概念、分类以及特点;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群体凝聚力的测量;如何激发群体凝聚力;群体的影响(社会抑制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去个性化;群体的两极化;群体思维);从众与不从众;影响从众的因素;服从及其影响因素;迫使他人服从的技巧。
一、群体的概念
(一)群体的概念
(一)群体的分类及特点
二、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
(二)群体凝聚力的测量
(三)如何激发群体凝聚力
三、群体的影响
(一)群体的惰性行为
(二)从众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对群体凝聚力的理解;掌握群体凝聚力的测量方法并掌握激发群体凝聚力的技巧。
第九章沟通(2课时)
沟通的含义、层次、种类(听、说、写、非言语沟通);有效沟通;改善沟通的方法;冲突的类型;冲突的处理方法。
一、沟通的含义
(一)沟通的含义
(二)沟通的种类
二、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三、冲突
(一)冲突的类型
(二)冲突管理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了解沟通的类型;掌握有效沟通和冲突管理的技巧。
第十章领导心理(4课时)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影响力的建立;传统的领导理论(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当代发展的领导理论(远见型领导者,魅力型领导者,交易型领导者,改造型领导者)。
一、领导的概念和内涵
(一)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二)领导影响力
二、传统的领导理论
(一)特质理论
(二)行为理论
(三)情境理论
三、当代领导理论
(一)远见型领导
(二)魅力型领导者
(三)交易型领导者
(四)改造型领导者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对领导和领导影响力的理解;理解并运用各类领导理论。
第十一章组织结构与组织理论(3课时)
组织的概念;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组织的基本形式;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如何推进组织变革。
一、组织的概念
二、组织的结构
(一)组织的基本形式
(二)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三、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二)如何推进组织变革
本章重点和难点:了解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影响组织变革的因素;掌握推进组织变革的方法。
第十二章?组织文化(3课时)
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重要性;组织文化层次分析(三层次说);管理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干预)的概念与方法。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二)组织文化的重要性
二、组织文化的理论
三、管理组织文化
(一)管理组织文化
(二)组织发展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理论;掌握管理组织文化的方法。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录
(一)教材:
《管理心理学》,卢盛忠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二)参考书:
1、《管理心理学》,(美)利维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
2、《管理心理学》,苏东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管理心理学》,胡君辰,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