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课件
蜂采蜜 2)读书 3)猫捉老鼠
4)工人养蜂 5)商鞅变法 6)学习三个代分表 7)“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新消费观念 类 8)演员演戏 9)秦始皇焚书坑儒
10)“今天花明天的钱”的新消费行为
实 践:
4、5、8、9、10
7
生产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社会实践
人类的实践具有哪些特点?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是处于一
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11
⑶ 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 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 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12
小试牛刀:
(单选)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
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
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
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14
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镜头中的实诗践句是表认明识了的什来么源哲学道理?15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2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2
易混知识点
认
识 从
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
哪
一切真知都来
个人知识可以通
里
源于实践
过学习获取
来
?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斗牛图》,纸本,墨笔。卷44×41 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为清宫御藏。 创作者:戴嵩,专擅画牛。
关于戴嵩画斗牛的趣闻:戴嵩画 了一幅斗牛,神态生动,连尾巴上的毛 都给一根根画出来了。众人看了都叫好, 惟独有个牧童不已为然,戴嵩很奇怪, 就问牧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牧童就笑 着说,蛮牛打架的时候,一用力,尾巴 是紧紧夹在屁股下面,是看不见的。
5
探究活动1(P42)
(1)
杜威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
(2)
费尔巴哈
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 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 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黑格尔 (3)
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
19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
A、一种认识是否是 真理不能由这一认 识本身回答
B、客观事物自身 也不能回答认识是 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 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 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
20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16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人们实践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推动
新探索和研究 促进
认识的 发展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促 进
认识的
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促进 认识的 发展
17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18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 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 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 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 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 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 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 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 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 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 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 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
在否认了
D(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13
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 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 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材料二:实李践时珍是吞认服草识本的植物来曼源陀罗,直到精
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 麻醉作用。
退( D)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
27
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
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
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
8
2、实践的特点 ⑴实践有客观物质性
① 、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主体
客观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人类社会)
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
②、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9
(2)主观 能动性(即 有目的、有 意识)
创造出原来没有的物质 生活资料
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 关系
10
启示: 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行——知——行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 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24
知识梳理
人
含义
的
来源
特点
认
实践及 其特点
识 从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动力
检验 标准
基本形式
何 目的、归宿 而
来
26
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 百闻不如一见 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
1
2
工人做工 司法人员办案
农民种田
牧民放牧
渔民捕鱼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教师讲课
医生治病
演员表演
3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 √
2、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
4、《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5、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
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
6、小行星撞击地球 ×
4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就是 人们 改造 客观世界 的 物质性活动
范畴
主体
对象 生产实践(最基本)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
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
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