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中世纪)中世纪初期5C~11C 476~1075 第一次东征英雄史诗(8~12C)中期12C~15C 骑士文学城市文学末期15C~17C (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大事记A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B十字军东征C1453 东罗马灭亡D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级制度和骑士文化A封建等级B城市等级C骑士制度→忠君,护教,行侠基督教《圣经》和基本教义1,宗教角度……2,文学角度a.神话传说——上帝造物造人,伊甸园,诺亚方舟b.历史文学——所罗门断案,英雄参孙c.先知文学——《但以理书》d.诗歌——《雅歌》(无宗教色彩,描写男女之情,大部分以女子口吻)e.小说——《路德记》(描写婆媳关系)3,基本教义:原罪观,救赎观4,对美术,建筑,音乐都有深远的影响简爱,呼啸山庄,剪刀手爱德华,僵尸新娘弥撒曲中世纪文学概述一,教会文学(圣经故事,祈祷文,颂歌,宗教剧,梦幻故事等)说教性很强。
艺术形式:隐喻,象征,影响后来创作教会文学的基本思想:·禁欲主义和未来主义·神权代替人学,压抑人性,关注人的精神层面·救赎,深入天堂耶稣受难剧二,英雄史诗历史+神话早期:产生于民族大迁徙时代(《贝奥武甫》是流传至今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冰岛的“埃达”和“萨迦”)反映氏族生活,还没有封建化后期:产生于高度封建的时代(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1)法国的《罗兰之歌》(1080)法兰西出征西班牙(伊斯兰教),忠君护教(2)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复仇(3)西班牙《熙德之歌》(1140)(4)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1185)三,骑士文学(贵族阶层)冒险生活与爱情生活(1)骑士抒情诗普罗旺斯雅典爱情《破晓歌》(2)骑士叙事诗:古代系统,拜占庭系统,不列颠系统(最完整《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总结:积极:个人,英雄,浪漫主义精神肯定个性,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反骑士小说《堂吉诃德》)消极:美化骑士制度,宗教色彩浓,矫揉造作四,城市文学1,韵文故事(笑话故事)《农民医生》→《屈打成医》莫里哀2,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3,城市戏剧:宗教剧基础上发展而来描写市民生活但丁一,生平和创作(1265—1321)意大利诗人,恩格斯认为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爱情生活—贝阿特丽齐《新生》温柔的新体诗派第一部用本国文字写的诗2,政治生活——《帝制论》、《飨食》、《论俗语》(文学批评论著)最终因政治斗争而流亡屈原的香草,但丁的玫瑰希望意大利的民族统一,统一意大利语言二,《神曲》的题解和内容《神曲》(神圣的喜剧)1307—1321 以绝望开头,以希望结尾背景:但丁被放逐,对意大利统一目标保佑希望结构:序曲+33地狱+33炼狱+33天堂100篇宗教象征 3 三位一体9 权利10 完美100 上帝完美结构受到宗教影响梦幻文学的形式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最后一行: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三,神曲主题1,基本的象征和寓意维吉尔——作为古罗马诗人,象征理性贝阿特里奇——象征信仰2,基本主题:《~》是一部灵魂的旅行史。
人类必须经过迷惘和错误的考验,才能达到真理和至善至美的境界,全部意义在于使人改过从善,出于烦恼,而登于极乐。
以及表达民族统一的愿望,和“爱”的主题四,神曲的双重性(中世纪,文艺复兴)新(取材)与旧(结构和形式)思想倾向——新时代的倾向是主要的(1)爱国主义精神:渴望和平统一,批判教会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身上(2)人文主义思想萌生A,对知识、美德的歌颂,推崇罗马文化B,反对蒙昧主义C,肯定价值决定行为的善恶,不是等级的高低D,批判禁欲主义,肯定现实人生E,自由意志说而不是宿命说(3)结构上是中世纪,认为信仰高于理性,有许多哲学、神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反封建,反教会)一,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1,经济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学者的逃亡2,文艺复兴的来历“再生”,反映现实生活3,巨人时代文艺三杰二,人文主义——资产阶级复兴期形成的新的思想内涵,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文艺复兴核心思想)Humanism=人文(文化)、人本(理性)、人道人文主义内涵1,人性反对神性2,个性反对禁欲3,理性反对蒙昧4,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局限:利己主义,自由主义,色情主义三,文艺复兴的文化背景A,关于“人”1)发现自己2)“人”的文化3)研究“人”(由宗教转向世俗)B,中国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文化教育普及/航海/殖民掠夺C,航行D,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三次著名的“地理大发现”:好望角,新大陆,地圆说证实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德),翻译《圣经》,《九十五条论纲》主张政教分离,独尊《圣经》,简化教仪2,加尔文改革预定说,符合早期资本主义的冒险精神五,文艺复兴伦理思想感性主义人性论(尊重人的欲望,感官享乐)自然欲望支配行动智慧即道德(身心合一)各方面发展六,文艺复兴的美学1,强调感性美2,重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模仿自然,莎士比亚的镜子说)3,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寓教于乐4,追求形式技巧(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七,文艺复兴的艺术1,绘画透视技法—真实,突出主体人物,均衡对称2,音乐3,文化对文学的影响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一,人文主义文学——主流思想上: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创作方法上:注重写实和现实主义手法,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人文主义文学传播过程: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抛弃中世纪创作方法,取材现实二,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各国主要国家民族文学的诞生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学(一)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A经济B城邦,大学C历史文艺巨星: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二)彼得拉克(爱情诗的始祖)(1304—1374)代表作《歌集》(咏对女友劳拉的爱情)《歌集》分析1,内容上,突破中世纪束缚,表现了个人爱情的主题。
(爱她的肉体和灵魂)(运用了大量比喻)2,形式上,大部分是14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尊他为“诗圣”(三)薄伽丘(自称市民的儿子)写作《但丁传》,《十日谈》《十日谈》框架形结构(中国《三言二拍》)内涵A,反教会,揭露教会和僧侣的腐败、虚伪(杨诺劝教)B,反对禁欲主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C,反对封建等级、门第观念,主张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D,提倡男女平等观念《十日谈》中的婚外情从人性自然性出发,生理心理出发地位:是近代欧洲第一步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与中国同期,《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十日谈》是短篇集,后者是鸿篇巨制的长篇,叙事成熟,起步水准高。
明清小说发展缓慢的原因:印行后推广缓慢,政府压制,非主流)法国文艺复兴文学两种倾向:贵族倾向的人文主义文学(七星诗社、蒙田[近代欧洲散文创始人,文学由以写事为主转为写人为主]《随笔集》)提倡法兰西自己的文学平民倾向的人文主义文学(拉伯雷《巨人传》狂欢文化学说)西班牙文学与塞万提斯一,流浪汉小说和《小癞子》流浪汉(懂得人情世故,以恶对恶,以欺诈对欺诈)小说:下层,自传体,反映社会现实,人文主义,反封建反教会,现实主义手法二,西班牙民族戏剧奠基人:维加《羊泉村》(1609—1613)第一次提出“平民的荣誉”的问题三,塞万提斯(1547-1616)现代小说之父,西班牙作家在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在狱中创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主要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悲剧性:崇高理想的毁灭,无人理解,孤独的理想主义者主题:戏仿骑士小说;反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越是令人发笑越是可悲”评价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比较(屠格涅夫)堂吉诃德与阿Q 桑丘:仆人桑丘是西班牙农民的典型,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艺术特色:A.线性结构B.叙述风格上,采用戏仿骑士小说的形式C.刻画人物的方法上,突出人物的典型化的语言和行动堂吉诃德的疯话,桑丘的傻话D.关于现实与虚构、创作与阅读的关系(互文:关于文本的文本)(与其相似的作品:梅纳尔的吉诃德)地位与意义:从文学发展角度看,《堂吉诃德》是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英国文学与莎士比亚一,乔叟英国文艺复兴先驱,诗人,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由24个短篇构成,比《十日谈》深刻)·主要内容是描写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揭露了教会僧侣的腐败和罪恶·风格是幽默讽刺,富有喜剧化·艺术结构模仿《十日谈》,但故事的叙述者有鲜明的个性二,托马斯·莫尔(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希腊词:不存在的地方)》三,《圣经》英译本的出现(钦定本《圣经》,公认措辞优美,语言生动)文艺复兴时期,民族语言的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各国《圣经》译本出现四,英国文艺复兴的成就(一)文理理论上:锡德尼发表《诗辩》(寓教于乐)(二)诗歌上:赛宾斯,代表作《仙后》(三)戏剧上: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化腐朽为传奇)背景1,十六世纪英国戏剧舞台2,大学才子:牛津和剑桥马诺、格林,比利等人文主义者他们为莎士比亚开辟了道路:塑造了巨人的形象/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创作分期(1850年,德国盖尔维努斯分)一,1590~1600 历史剧与喜剧外因: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盛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矛盾尚未激化内因:年轻=>基调:乐观,明朗代表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9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历史剧:涵盖了英国广阔的社会生活,是英国历史年代记基本主题:反映拥护主权和统一,希望国家强盛(把希望寄托在好国王身上)代表作《亨利四世》“福斯塔夫式背景”(反面喜剧人物)[恩格斯提出]——表现了英国五光十色的贫民社会和上层贵族社会相对照,构成社会的两个方面。
以平民社会为背景,上演帝王将相的故事,这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个特点喜剧:抒情浪漫喜剧(1)早期喜剧的基本主题:歌颂爱情友谊,提倡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以及个人争取幸福的权利特点:通过斗争取得最后胜利风格:充满浪漫主义的抒情气息早期喜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情乐的悲剧)取材于意大利传说主题:一方面反封建大家族之间的仇恨纠纷,主张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宣扬爱情自由,反对包办婚姻特色:A.以夜为背景,有利于抒情和绚染B.华丽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比喻二,悲剧时期(1601~1607)(其最高成就)背景:詹姆斯一世奢侈贪污成风特点:批判揭露的力量加强,视野更开阔,风格情调悲愤沉郁,即使是喜剧也具有悲剧特点《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A.快乐王子B.理想破灭,精神忧郁,思想危机(忧郁王子)C.延宕的王子宗教,消极多角度分析《哈》:文本角度/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角度/戏剧史角度/心理分析学派角度《奥赛罗》悲剧式英雄“手帕的悲剧”中手帕的象征意义:道德训诫;女人是男权的私人物品;手帕掌握命运→反映以爱为理由剥夺别人的权利与自由《麦克白》——心理描写的杰作“权力异化的悲剧”表现:雄心与野心只有一步之遥,英雄很容易变成犯人与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