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三级基础知识)

社会心理学(三级基础知识)

• 孟子与儒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亚里斯多德:人性主要由生物的或本能的力量决定,出生后本性不可能有很大
改变。其发展是人生来就是自私邪恶的,因此需受法律的管束与制约。 • 荀子与法家:人性本恶。法以制恶。
14
美国学者霍兰德三阶段理论
• 经验描述——形成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 社会心理
–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社会因素引 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相关,还与其过去的经 验和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 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是内外关系,相互影响。
10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 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社会态度、 社会动机、社会学习
17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 价值中立原则:即客观、实事求是地发现、解释相关的事 实现象,不因主观愿望、需要或其他情感方面的因素,影 响研究过程与结论。
• 值得关注的问题:理论假设对研究的影响。有了这类自觉 后,其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19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 系统性原则: 研究对象受环境中诸因素影响 研究对象本身内部的各因素之相互关系与影响 研究对象及所处环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系统。
20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 伦理原则`:社会心理学研究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控制情 境或被试,存在欺骗现象,或过程对被试有可能产生 负面影响。故伦理原则十分重要。
– 研究者应评估研究计划的道德可接受性; – 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
试同意; – 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同意,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求得
理解; – 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 – 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 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同意; – 不得和被试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 实证分析——确立期:20世纪20年代起
– 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的描述转向定量的研究,从纯理论研究 转向应用研究
• 实证方法的先驱:特里普力特、莫德 • 奥尔波特:开创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社会促进的概念(群体
内相互影响)。 • 墨菲夫妇:出版了《实验社会心理学》,实证方法的引入和确立 • 瑟斯顿、谢里夫、莫里诺、勒温等
• 标志事件: 1924,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出版; 1931年,墨菲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出版
16
美国学者霍兰德三阶段理论
• 20世纪23年代以后,著名的研究学者包括:
– 瑟斯顿、李科特:态度测量方面的贡献。 – 谢里夫:研究群体规范的形成和变化,发现群体特有的、并为其成员
人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是社会规范,是成员行为的参照标准。 – 莫里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得出社会关系图。 – 勒温:是最重要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
• 现实的存在 • 想象的存在 • 隐含的存在:个体由于其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或文化团体中的成员身
份而进行的许多活动。
– 研究方法:心理的研究方法 – 研究内容:
• 个体心理的变化与过程 • 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条件 • 个体行为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对个体发生的影响
5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C.A Ellwood,1925)
– 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 理学为基础。
– 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 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
–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 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
• 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 • 研究内容: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与其外部条件的联系
6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 本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
规律的科学。
▪ 人是社会性动物 ▪ 人影响他人的心理与行为 ▪ 人的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 行为
– 行为是机体的反应系统。
• 本能行为 • 习得行为 • 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 • 竞争与合作行为 • 个体、群体的决策行为
哲学思辨
(霍兰德) 经验描述 实证分析
启蒙期 形成期
确立期
13
美国学者霍兰德三阶段理论
• 哲学思辨——启蒙期: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 如关于“人性”的哲学争论
• 柏拉图、苏格拉底:人性虽不能完全摆脱生物遗传的控制,却深受社会环境的 影响,通过教育与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18世纪康德、卢梭等发展,认为人 性具有潜在的“善”,使人趋恶的是社会的邪恶。
社会心理学(三级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社会心理学简史 • 主要研究方法 • 主要理论流派
2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 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F.H.奥尔波特,1924) – 研究内容: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
变化(G.W.奥尔波特,1954) – 他人存在的形式:
• 在人际层面:人际关系、人际沟通 • 在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个体与群体的
相互作用、社会影响 • 在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段、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
国民性
11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 一个短暂的历史。社会心理学也是如
此。可分三个阶段。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经验来相对客观地描述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拉扎鲁斯、谢夫勒、冯特 •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迪尔凯姆、列朋 •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达尔文、麦独孤 • 奥地利的精神分析派:弗洛伊德
• 标志事件:1908《社会心理学》、 《社 会心理学导论》出版。
15
美国学者霍兰德三阶段理论
8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 社会行为
–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 勒温认为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B=f(P,E)
– B(behavior)行为,P(person)个体;E(environment)个体所处的情 境;f(function)函数关系
9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