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简介(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分册)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简介(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分册)
教 材 编 写 的 指 导 原 则
3.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理念,贯彻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 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 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 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 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 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需求。
评审专家认为历史教材主要特点有: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了历 史叙述与阐释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 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比较全面系统,深 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 展格局,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 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在这 一战役中,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前秦军队是如何被 东晋的八万守军打败的呢?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 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这些看似矛盾旁设: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 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材工作 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 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 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 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 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 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 问题的教材,要不断强化统筹管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中小 学教材建设。2009年,中央宣 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对中小学教材编写进行专题研 究,指示教育部要组织编写德 育、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教 育部在颁布了新课标后,着手 组织这三科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简介
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分册
部编教材的背景 教材的体例结构
教材的凸显内容
一
部编历史教材的背景
历 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我们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 学校教育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 任务,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工程。 教育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课程设计是重要前提和关键。 课程的主旨和内容体现在教材中, 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教 材 编 写 的 框 架 和 体 例
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
如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 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 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 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 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 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 主义的斗争。八国列强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 材 的 课 文 部 分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 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 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 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 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 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 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教 材 的 课 文 辅 助 部 分
二
部编教材体例结构
教 材 编 写 的 框 架 和 体 例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 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线” 是指历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 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 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教 材 编 写 的 框 架 和 体 例
具体的呈现 方式,是在 单元框架下 设课,在每 课中设子目。
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 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描 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等。 示例:《百家争鸣》的一则“相关史事”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旁设:
人物扫描: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知 识的补充或拓展 。 示例:《明朝的灭亡》的一则“人物扫描”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教材编写出来后经过严格审查
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 专家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工作
实行“四审”制度: 学科审查—综合审查—专题审查—终审
参与审查的专家有200多人,其中:
中央“马工程”专家108位, 中学历史特级教师30多位。 涉及我国主权、边疆海域的内容, 报外交部、国家地理信息测绘局审查。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两次召开会议,对教材进行审阅。
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 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 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 的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前设:
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 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示例:《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导言
三科教材的主编是教育部基础 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推荐、经报中央宣传思想领导 小组同意的。历史教材由著名 史学家齐世荣先生担任总主编。
教 材 编 写 的 指 导 原 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 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 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 实事求是的评述。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 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 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 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