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晏几道《小山词》浅析

晏几道《小山词》浅析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

他与那些才华横溢的寒士不同,晏几道有着高度的文化修养却缺少经历风雨的人生历练。

他是不谙世事,处世未深的孩子,不懂谋生之道,也不懂怎样周旋于复杂的人际关系,却又放不下骨子里遗传下来的矜贵和傲气。

晏几道十多岁时便受到仁宗的赏识。

少年时曾春风得意,词名早播。

由恩荫入官,随着晏殊的去世,家道中落,晏几道沉浮于生活激流之中,由大富大贵走向没落的生活。

后来又因郑侠反对新法被拘,牵连入狱。

虽然之后被释放有惊无险,却也颇尝牢狱之苦,对其精神是一次沉重打击,加速了他朝'畸'的方向发展。

词人与社会现实的一种疏离感逼迫着词人寻找另一种方式得到解脱。

词人开始封闭在自己的一个狭小空间里,执着追求一种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审美天地,于是梦幻般的情感世界,成了词人的栖身之所。

只有在这个世界里他依然可以赤子之心,只有在对爱情的至死不渝里词人才会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晏氏出任"监颍昌许田镇"的低级官职。

时韩维知许州,时韩维知许州,晏作新词献之。

而这展示了几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一是晏几道独特的价值观,即把文学创作当作高尚的事业来看待,并不是把鄙视为"小道",正如黄庭坚所评论的"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摹"(《小山词序》)。

所以,他不顾身份的低微,敢于向权高位重的韩维献词。

在晏氏的心目中,天平只称得出文学价值的高低,而称不出世俗地位的高低。

另一种则是韩维的价值观,他批评晏"才有余而德不足。

"为什么"才有余",因为"才"突破了一般的社会规范,并以其独特性向既成世界提出挑战;晏词缺乏"温柔敦厚"之美,晏氏为人也缺乏宋儒"心平气和"的处世原则。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晏几道任开封府推官。

任职不到一年,即乞食退居京师赐第,不践诸贵之门。

此时,晏氏已七十余岁,而耿介不阿的人格依然不变。

家境的变化,仕途的不顺,凡此种种,造就了晏几道孤傲,耿介不阿的个性。

而现实世界的不顺更是让晏氏沉浸在梦幻世界里。

梦境本身就是“现实世界”通向“理想世界”的“桥梁”的特点,也使他一度在梦中不可自拔。

梦和现实的相依性,是晏氏在《小山词》中,多次描绘梦的重要原因,诗人的性格让他无法再现实世界中得到满足,精神世界的空虚,让晏转向梦的美好,去抒发自己那些爱恨离别,忧愁感伤及心之所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