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2021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2021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测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把周王族子弟,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国各地。

周初分封制A.保障了周天子的政治特权地位B.体现了王族内部对权力的再分配C.避免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D.加强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直接控制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以王命讨不庭(打着天子的旗号,讨伐不朝于王庭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相标榜。

同时,讨论天下如何“定于一”也成为各家各派的中心话题。

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礼乐制度根深蒂固C.华夷观念影响巨大D.华夏文化获得认同3.董仲舒继承殷商以来盛行的天人相通观,认为天任命君王来统治民众,所以民众必须服从君王,君王必须服从天意。

董仲舒提出这一论点的目的是A.传承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摒弃先秦儒学的德治主张C.提供加强皇权的理论依据D.确立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4.据万斯同所编《东晋将相大臣年表》,东晋的15位尚书令,北人占了12位;40位尚书仆射中,北人占了30位;31位吏部尚书中,北人占了24位。

这说明东晋时期A.南方文化发展相对滞后B.南方经济尚未得到开发C.文化中心出现迁移态势D.政权完全被北人所垄断5.唐朝时期,从皇帝到贵族、从大臣到平民,许多“戏谑”的故事成为人们的日常谈资。

史载在一次皇家宴饮中,一员威猛武将自称小名为五娘子,体态与称呼的强烈反差引得在场官员大笑不止,唐太宗大笑曰:“何物女子,乃此健邪!”由此可见,唐朝时期A.社会风尚推崇刚柔相济B.社会风气开放获得认同C.宫廷生活崇尚皇家宴饮D.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6.北宋词人柳永以抒写幽微细腻的男女之情擅长,因其作品感情坦率真挚而备受人们喜爱,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怀着“乐闻其词而厌薄其人”的态度。

这反映了北宋时期A.宋词繁荣促进娱乐消费B.市井文学发展受到限制C.词作风格深受理学影响D.士人文化心态相对内敛7.对于三国时代魏国和蜀国孰为正统的问题,历代学者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

《三国演义》选择了“拥刘反曹”的政治基调,没有采纳陈寿《三国志》“帝魏寇蜀”的立场。

这说明当时A.市民阶层力量有所壮大B.传统天命观制约史学研究C.价值取向影响文学创作D.反封建思想渗人小说创作8.江南松江府崇明县“(乾隆二十年)核计崇商买米之数不过二十余万石,(乾隆四十年)近则递年加增,已买至三十余万石”。

到清后期,崇明县“民间食米,皆仰给于上江(今安徽等地)”。

这一变化说明A.江南农业生产日益衰退B.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C.重农抑商政策逐步松弛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9.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带来许多有意向中国显示其科技发达、武力强盛的礼品,乾隆皇帝不仅没有看出来,反而认为英使在礼品单上自称“钦差”一词不妥,降旨要其改为“公差”,以符合天朝体例。

这表明当时A.中英两国利益冲突加剧B.英国经济实力超过中国C.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外交10.1846年,中国由上海出口的大宗茶叶占全国出口的1/7,1851年增长到1/3,紧接着在1852年超过全国出口茶叶的一半,1853年又进一步几乎达到70%。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的转移B.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变化C.通商口岸近代工业的发展D.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解体11.下表反映了晚清部分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改为商资商办前后的经营状况。

据此可知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C.经营管理体制影响民族企业发展D.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12.1922年,梁启超指出:“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的口头禅。

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争席,易卜生差不多要推倒屈原。

这种心理……虽然流动的方向和结果,现在还没有十分看得出来,单论由静而动的那点机势,谁也不能不说他是进化。

”梁启超认为,当时中国A.进步与反动的思想斗争激烈B.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C.社会思潮出现多元并存局面D.社会进化思想已成时代共识13.1930年8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武汉和南京工人要求立即举行暴动……广大农民群众起来反对军阀,坚决向武汉进攻。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贯彻武装暴动的方针B.结束了“左”倾错误的统治C.力图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D.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4.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国际宣传处成立,并建立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制度,向在华的外国记者和媒体发布有利中国的新闻,还多次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并在重庆专门建造了外国记者招待所,安排蒋介石等频繁会见。

这些举措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展现了中国顽强抗战的国际形象C.推动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D.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15.右图所示美术作品《要把社里的猪养得又肥又大》创作于1956年。

该作品反映了当时A.农民积极支持社会主义建设B.农民经营自主权得到认可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成效显著D.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16.1979年,四川省扩大自主权的100个试点工业企业,头8个月的产值和实现利润,分别比1978年同期增长了14.1%和21.8%,与非试点企业相比,平均增长幅度高出39.3%和1倍以上。

这反映出A.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B.试点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17.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中心城市是公共建筑的首要集中地,古希腊雅典城邦最主要的考古遗迹正是其公共建筑,如阿格拉、议事大厅、神庙、祭坛、露天剧场、体育场等。

法国著名学者维达尔说:“城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空间……在这里,人们就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争论。

”据此可知,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中心城市A.淡化了公民大会的政治职能B.拥有人数众多的公民群体C.保障了希腊古典文化的繁荣D.成为民主政治的中心舞台18.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只是一个负责协调和管理的上层结构。

大政方针由帝国上层制定,但日常事务的具体管理由地方负责,是体现地方权力和增强地方权威的日常管理,它强调一种可以约束统治者的契约观念。

该学者意在说明,罗马帝国A.统治秩序难以得到有效维护B.法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C.契约精神是维系统治的关键D.分崩离析的危险逐步被消除19.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埃拉斯谟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

由此可见,埃拉斯谟A.宣扬乐观主义B.批判宗教信仰C.强调发展个性D.否定禁欲主义20.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

这说明《权利法案》的通过A.结束了王权专制统治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D.完善了君主立宪制21.19世纪初,英国工人酗酒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泰晤士报》称“对于一个不能吃价值超过一磅面包的男人来说,用烈性酒来使他的胃膨胀起来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工业化的速度过于迅猛B.工人阶级生活境况恶劣;C.工业革命加剧贫富差距D.工业化推动酿酒业发展22.右图为1855年法国画家米勒完成的作品《嫁接树木的农夫》,画面中农夫、妻子与婴儿的人物关系、色彩关系、油画技法,都显得自然质朴,平实亲切,传达出一种亲和的家庭气氛。

该作品A.注重表现人的精神寄托B.表达了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感C.突出画面的严整与和谐D.体现了画家创作的独特个性23.1929年,胡佛政府为了履行对农场主提供救济的承诺,签署了《农产品销售法》,并成立了联邦农业局。

联邦农业局则以五亿美元的周转金贷款给销售主要农产品的合作社,以控制农产品的过剩。

这些举措表明,胡佛政府A.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缺乏认识B.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干预C.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理念D.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24.右图所示漫画中,法国外长舒曼正指挥起重机架设“煤钢计划”的桥梁,深壑对面的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也在积极配合施工,沟壑壁上写着“猜疑”和“不信任”。

该漫画表明A.美苏对抗造成了欧洲的分裂B.法德两国力图摆脱美国控制C.法德和解是西欧联合的关键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25.据统计,1948年-1970年西欧、美国的外汇储备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导致表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欧洲一体化的政策优势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C.关贸总协定的成功实施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7、28题为必考题,第29、30、31题为选考题。

(一)必考题(第26、27、28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材料一1928年6月以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发动“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此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新的《中美关税条约》。

随后,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先后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条约。

1928年12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海关进口税则》,打破了过去均一税则和值百抽五的固定税率,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税率从7.5%-27.5%各不相同。

到1936年,平均进口税率达31.2%,最高税率达80%。

1927年关税收入为107089330海关金单位,1936年达到310667955海关金单位。

政府还在提高进口税率的同时,降低出口税率。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1930年6月17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将进口税提高到占征税商品值的60%。

结果1931年美国纳税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比1914年高出41.5%。

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参加抵制的国家达到25个。

法国和意大利提高汽车的关税,印度提高布匹的关税。

古巴、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立法机构相应通过新的关税方案。

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主编《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美关税条约》《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案》的影响。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应对关税问题的历史启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