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化学能可以转变成为热能、电能等
B.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无关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七周期的最后一个元素为118 号元素
B.第2 纵行全部为金属元素
C.ⅠA 族是包含元素种类最多的纵行
D.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存在及其性质
3.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金属元素,下列关于14058Ce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82 B.质量数为198
C.中子数为140 D.核外电子数为58
4.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原子半径:S>Cl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还原性:I−>Br−D.酸性:H2SO4>H3PO4
5.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A.Cl2与H2S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受热时H2S能分解,HCl则不能
C.硫和Cl2分别与氢气化合时,Cl2比硫更容易
D.溶于水时HCl是强酸,H2S是弱酸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烷烃的是( )
A.CH4
B.C3H8
C.C4H8
D.C5H12
7.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2O2的电子式:
B.NaHCO3的电离:NaHCO3===Na+ + H+ +2
CO
3
C.12C和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均可表示为
O
D.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
8
8.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CH4
B.C4H10
C.C3H8
D.C2H6
9.能证明NaCl是离子化合物的事实是
A.常温下是固体B.熔融态能导电C.水溶液能导电D.易溶于水
10.化学能可与热能、电能等相互转化。
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是
A .图I 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C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D .图II 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化合物一定不含共价键
B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C .气态单质的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D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12.核内中子数为N 的R 2+离子,质量数为A ,则n 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数的物质的量是
A .()816n
A N A ⨯-++mol
B .()1016n A N A ⨯-++mol
C .(A −N +2)mol
D .2
n (A −N +6)mol 13.X 、Y 、Z 、Q 、W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Y 是组成空
气的主要元素,Y 2−与Z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Q 的原子序数为Y 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 和Z 可组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物质
B .X 、Y 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化合物均是共价化合物
C .Y 、Q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Q>Y
D .X 、Q 、W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X>W>Q
14.一定温度下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说明
I 2(g)+H 2(g)垐?噲?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颜色 B .容器内压强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 .混合气体的密度
15.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材料分别是Ag 2O 和Zn ,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电极反应式为Zn+2OH −−2e −===Zn(OH)2, Ag 2O+H 2O+2e −===2Ag+2OH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使用过程中,电解质KOH 不断被消耗
B .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 2O 极经外电路流向Zn 极
C .Zn 是负极,Ag 2O 是正极
D .Zn 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 2O 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1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X(g) +3Y(g)垐?噲?2Y(g),
若X 、Y 、Z 起始浓度分别为C 1 ,C 2 ,C 3(均不为0),当达到平衡时,X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 −1,0.08 mol·L −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C 1:C 2 =1:3
B .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
D .C 1的取值范围为:0<C 1<0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
17(10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碳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H 2S 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3)A−、B2−、C+、D2+四种离子的电子数均为10。
其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10 g D2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它与_______g CH4所含电子数相同。
18.(10分)分别按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中锌片是负极,乙中铜片是正极
B.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体的速率甲中比乙中慢
E.乙中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Zn→Cu
(2)变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甲为;乙为。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体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少量
气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请写出铜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
式: 。
19.(12分)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开展研究(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1)当将A慢慢滴入甲瓶后,观察到甲瓶上的气球慢慢鼓起,则A和B分别可能是下列组合中的
______(填字母)。
A.稀硫酸和NaHCO3溶液B.浓硫酸和NaOH溶液
C.NaCl溶液和KNO3溶液D.蒸馏水和NH4NO3固体(2)将少量C慢慢推入乙瓶。
若观察到乙瓶内的气球慢慢鼓起,且C为蒸馏水,则气体D可能为_______(任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3)若他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将水滴入试管后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反应里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___________(填“高”或“低”,下同),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总能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现有A、B、C、D、E、F、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已知在周期表中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D+和E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C与F属于同一主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上述B、C、D、E、F、G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3)A、B两种元素形成一种离子化和物,该化合物所有原子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结构则该化合物电子式为__________。
(4)由A、B、C、F、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X,已知:① 1 mol X 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② X能与盐酸
反应产生气体Y,该气体能与氯水反应,则X是____________(填化学
式),写出该气体Y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1.(10分)某温度时,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若X、Y、Z均为气体,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达平衡时:
①体系的压强是开始时的_______倍;
②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起始投料时_____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
(4)可以判断上述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
A.v(A)∶v (B)∶v (C)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E.n(A)∶n(B)∶n(C)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