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柯》导学案

《丹柯》导学案

《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丹柯》导学案主备人:唐胜天审订: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认识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

2.学习课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浪漫主义手法来实现主题的方法。

3.学习主人公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感悟这种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学习重点】认识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

【学习难点】1.对小说主题复杂性的认识。

2.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

【学习方法】启发、发现、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二课时【课前预习】1、读课文,正音正字,扫清文字障碍;完成《校本教材》21页第四大题2、认真阅读课本,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完成《校本教材》21页第五大题【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第三周第课时总第课时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比如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让人刻骨铭心的“爱情”,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生”与“死”,行动、精神、成就超乎常人的——“英雄”等,这些可以说是文学永恒的母题。

今天大家要接触的是一个英雄的故事,我们前面学过的《桥边的老人》的作者海明威就在《老人与海》中成功地塑造过圣地亚哥这一硬汉形象。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位英雄——丹柯。

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见《校本教材》20-21页)(1)、代表作高尔基是俄国著名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

1901年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代表作有《母亲》,自转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2)识记高尔基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青春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练。

2、明确本单元话题内容小说的灵魂是主题。

指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小说主题要能突出的展现出作者的写作环境和写作用意,对于分析小说有很大的帮助。

往往体现在小说中的主题不是单一的,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小说主题的形成依赖于两种方式,即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和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

应该说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主题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类小说多适于娱乐;相比较而言,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升华了我们的人生境界。

《丹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3、请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丹柯的事迹明确:一群号称快乐、强壮、勇敢的人被外族赶到阴森恐怖的林子深处。

外敌的强大,自然环境的艰险让他们进退两难。

当他们准备献出自由投降时,美少年丹柯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在森林里艰难而勇敢的寻找出路,当人们对出路产生疑虑,开始抱怨责备丹柯,并要弄死丹柯时,丹柯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大家前进的路,丹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丹柯的心被胆小的族人踏碎。

三、交流展示浏览课文,思考。

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填充:丹柯是一个的人。

(提示:小说中对丹柯这位人物的称呼有哪些?最重要的是哪一个?)明确:年轻的美男子、骄傲的勇士(最重要)(齐读此段)2、讨论:为什么要称他为骄傲的勇士?明确:a出色完成了使命,把族人带出了黑暗的森林,为他们找到了自由;b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四、精讲释疑(一)阅读序幕部分(课文前三段),讨论下列问题1、丹柯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场的?明确:①外族入侵。

②险恶的环境。

③族人胆小怕事、自私自利、毫无责任感。

可谓困难重重。

2、文章一开头并没有马上写丹柯,而是先写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人被赶到不宜生存的林子深处的情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为丹柯的出场拉开序幕,用族人的懦弱与恐惧衬托出丹柯的勇敢与坚强。

这种抑彼扬此的手法成功地烘托出丹柯的精神面貌。

3、“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一句在文中有何深意?明确:一是衬托出森林给族人带来的恐惧和压迫感以及穿越森林的威胁之大;二是写出族人貌似勇敢,实际懦弱的本质,在关键时刻缺乏挑战困难、拯救族群的勇气;三是反衬丹柯的坚定、执着、勇敢与坚强。

(二)、阅读小说主体部分,讨论下列问题4、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可以说没有困境就没有英雄,英雄丹柯遭遇了哪几个方面的困难?明确:在丹柯面前有两重困难,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为因素。

(前面是阴森恐怖、看不到光明的森林,后面是强大的敌人。

前面是一条自由之路,但是却令人畏惧,后面是一条坦途,但等待他们的是奴隶的命运。

他们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丹柯不但有与族人一样的困境,更有族人们忘恩负义的指责和死的威胁。

)5、丹柯带领族人走出密林奔向草原的过程,既遭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威胁,更遭遇了族人的巨大的阻力。

丹柯想带领族人走出密林,但族人对待丹柯的态度是怎样的,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体现族人态度变化的词语,并思考丹柯有怎样的态度举止?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个性特征?明确:情节提示:族人—信任、推举—抱怨、怨恨—审问、生气—咒骂、包围—弄死—跟着冲——践踏丹心(和谐相信)丹柯——领导——快乐安详——申辩、质问——怒火怜悯——苦恼—掏心明志——倒下死了一是当族人们在森林阴森恐惧的压迫下,开始犹豫、退缩甚至想回去当奴隶的时候,丹柯站出来启发他们,呼吁“林子是有尽头的”,并勇敢地挺身而出。

族人相信了他,他成了全族的领路人。

二是在遇到密林时,却开始抱怨他年轻而没有经验,“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详”。

在族人们怯懦的对比下,更表现了丹柯的自信、坚毅。

三是大雷雨来临时,族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迁怒于丹柯,怨恨、审问。

他为自己申辩,并指出他们的不是。

四是族人要咒骂弄死他的时候,丹柯却还是心怀怜悯,“愿意搭救他们”,并“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

最后,树林分开了,广大的草原出现在族人的面前,而英雄丹柯的心却遭到了族人的践踏。

以此表现了他无私博大的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丹柯是以德报怨,族人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族人——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毫无责任感可言、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丹柯——乐观勇敢、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无私奉献。

在这里高尔基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在一波三折的情节发展中,人物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他们的性格特征得到了鲜明的呈现。

6、如何看待丹柯把心掏出来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这一情节?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明确:作者通过想象与虚构,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丹柯这个勇士用自己的心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把人们带出了危险,从中读者可以体味到只要有伟大的心灵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三)、总结:作为逃难的一员,丹柯有着与族人一样的困境,作为逃难的领导者,更有族人们忘恩负义的指责和死亡的威胁。

可是在困难面前,丹柯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勇敢,甚至不惜用生命换取别人的自由,他无愧于骄傲勇士的称号。

五、达标检测(15分)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9分)泥沼.( )泥淖.( )黏.泥( ) 星宿.( )宿.愿( ) 夙.愿( )着.魔( )着.想( )颤抖( ) 寒颤/颤栗( ) 乳臭未干/铜臭( ) 怜mǐn( )枝yā( )宽shù( )wòchuò( )( ) gōu( )火qiú( )曲2、请用一句话概括丹柯的故事。

(2分)明确:丹柯把族人带出了黑暗的森林。

3、选文开头所描写的族人生活环境有何特点?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明确:封闭、阴暗、恶臭、无法生存的特点。

(1分)揭示族人“要想活命就得走出这个林子“的进退两难的可怕的生存现状。

(1分)以此衬托出丹柯的勇敢、乐观、具有号召力的性格。

(2分)【布置作业】1、完成《校本教材》22-23课后巩固作业2、仔细阅读文本,思考本篇小说的主题。

第二课时第三周第课时总第课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二、导入课题问:是不是所有的小说都有主题?问题要点:——应该说所有的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主题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类小说多适于娱乐消遣,不适于欣赏,相比较而言,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升华了我们的人生境界。

小说的主题哪里去找呢?一般通过环境、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发现。

这篇小说的主题在于表现丹柯。

三、自主学习学会借助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找出文中有关丹柯的语言描写,根据丹柯的话概括其性格特征(在括号内用1–3个词语或成语)(1)“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

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勇敢与坚强,乐观与勇于实践;整句话的意思是困难与挫折都是有限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走出困境,取得胜利。

)(2)“你们说:领导我们,我才来领导的!”“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体现了人物果敢、有承担的勇气,有实干的精神;)(3)“我还能为这些人做什么呢?(体现了人物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永不言败的精神。

)四、精讲释疑——归纳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1、请大家探寻主要人物丹柯的不寻常之处,看看其中蕴藏着怎样的深意?(可在旁边点评。

注意,环境、人物描写、人物关系等等都不要放过。

)例:(1)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有尽头的!——勇于实践,永不言败的性格。

在阴森和恐惧的压迫下,族人们的“强壮”“勇敢”已经荡然无存,丹柯勇敢地站出来,坚信“林子是有尽头的”,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敢。

(2)可是他还在他们面前走着,他快乐而安详。

——在族人们怯弱的对比下,凸现了他的热情、自信、坚毅。

(3)不过又因为怜悯人们的缘故灭了。

他爱那些人,……所以,他的心又发出了愿望的火:他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这是一种无私博大的爱,是一种解救族人于水火的崇高责任感。

(4)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他那儿拿出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

——自我牺牲,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他掏出的是自己一颗真诚的燃烧着的心,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有着强烈的悲剧感,产生了伟大的力量,振奋了族人们的精神,引领他们走出困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