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0分)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2.孔子说:“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

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3.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 儒、道、法、墨B. 道、儒、法、墨C. 儒、法、道、墨D. 道、法、儒、墨4.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

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

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

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A. 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B. 道家主张“天道自然”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D.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5.从“宋代”“格物致知”“理学集大成者”等历史信息中,你能够联想到的人物是( )A. 荀子B. 董仲舒C. 朱熹D. 李贽6.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

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

这反映了实学()A. 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B. 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C. 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D. 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7.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较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B. 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C. 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D. 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8.“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B.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C. 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D. 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9.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

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

中国古代历法()A. 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 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 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 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10.如表所示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中国针灸2010年11月中国珠算2013年12月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A. 技艺先进B. 实用性强C. 体系完整D. 注重实验11.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市井风俗的是()A. 顾恺之《女史箴图》B.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 阎立本《步辇图》12.史书记载某书法家“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

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

下列可能为其作品的是A. B.C. D.13.“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这表明A. 汉字有利于国家统一B. 文字是可以用来记录社会现象的C. 汉字推动了经济发展D. 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14.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A. 《诗经》B. 《老子》C. 《庄子》D. 《离骚》15.“千秋事业转眼过: 万里江山咫尺间”“台上莫漫夸,纵做到厚县高官。

得意无非我顷事;服前何足算,且看他指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如上对联形象地描述了我国古代的A. 杂技艺术B. 歌舞艺术C. 书法艺术D. 戏曲艺术16.在近代欧洲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刷术所起的促进作用是A. 促进了地理大发现B. 推动了文艺复兴C. 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 打败了骑士阶层17.有人把西方社会的历史归结为两个半苹果的历史。

他们认为两个半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那半个成就了乔布斯,实际上是什么成就了乔布斯A. 相对论B. 量子力学C. 自动化和控制论D.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18.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 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 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 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 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19.这是一位法国画家的一幅海景写生时画的画面:日出时,海上雾气迷蒙,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这幅作品的艺术风格是属于下列哪一派()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印象主义D. 现代主义20.“他架起了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桥梁。

他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与追求民主的精神。

他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

”文中的“他”指的是A. 柴可夫斯基B. 约翰·施特劳斯C. 贝多芬D. 莫扎特21.2014年2月,美国著名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去世。

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她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

”材料主要说明了()A. 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B. 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C. 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D. 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22.1897年,上海人孙宝暄在日记里记载:“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

”中国人能看到自己制作的最早的“电光影戏”是()A. 《定军山》B. 《白毛女》C. 《红色娘子军》D. 《小兵张嘎》23.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A. 镇压农民运动B. 挽救清王朝的统治C. 抵抗英法联军侵略D. 挽救民族危亡24.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A.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B. 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 民族革命,推翻清朝D. 土地革命,废除剥削25.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中国量子通信科学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上榜。

《自然》杂志还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

潘在量子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其中2017年6月,“墨子号”团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

这表明()A. 我国量子理论应用取得重大突破B. 我国在理论物理领域领先世界C. 潘建伟是量子理论的莫基人之一D. 量子理论开始应用于通讯实践26.在罗马教会的裁判下,伽利略被监禁在水牢;在英国社会转型中,牛顿荣膺皇家学会会长;在法国大革命狂潮中,拉瓦锡在断头台上痛苦挣扎;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爱迪生拥有一千多项专利;在德国纳粹迫害中,爱因斯坦被迫背井离乡。

这些科学家的命运说明A. 科学发展需要几代人的自我牺牲B. 科学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C. 科学家要有献身真理的斗争精神D. 近代欧美国家对科学家缺乏尊重27.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

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中国()A. 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B. 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C.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D. 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28.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

材料说明()A. 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B. 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C. 近代教育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奠定基础D. “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 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30.据有关统计,1956年一年中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此现象()A. 是“双百”方针推动的结果B. 说明我国科技发明硕果累累C. 体现了教育对科研的促进D. 是苏联科研模式影响的结果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0分)31.阅读下表——据黄天骥:《论<牡丹亭>的创新精神》等上表为16~18世纪中外部分文化比较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2.“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材料二“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