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晚期希腊哲学
一、流溢说
1、太一或一——神 太一是最高本原 太一不可言说——否定神学 太一是至善——神学目的论 太一不可认识 2、努斯(心智、理性) ——“太一”的影像 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3、灵魂——努斯的影像 具有双重转向(心智和可感世界),既是多又是一 4、可感世界——物质是基础
波斐利(233-305)
“宇宙是由许多物体和虚空构成的,物体的存在可以通过我 们的感觉加以证实,物体归根到底是由原子构成的,没有虚 空,物体就会没有存在的地方,没有运动的场所……”
2、原子的形状有限
“每一种形状的原子在数量是绝对无限的,原子的形状不是 绝对无限的,只是数不清而已”
3、原子的重量——原子产生向下的运动
“原子除了形状、体积和重量以外,没有其它性质,原子以 同等速度运动,因为虚空为最重的和最轻的原子准备了同样 的道路”
务实的晚期斯多亚学派
塞涅卡(Seneca,BC4-65)——辛尼加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5-135)
阿里安《爱比克泰德论谈集》 “忍让忍让再忍让,克制克制再克制”
马可· 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 ——“御座上的哲学家”
神不足惧-死不足忧-乐于行善-安于忍恶
斯多亚派Stoicism (画廊学派)
——“禁欲的训诫”
理性的早期斯多亚派 (BC308——BC2世纪中叶) 塞浦路斯岛的芝诺、克雷安德、克吕西波 折衷的中期斯多亚派 (BC2世纪中叶——1世纪末) 巴内修斯、波塞唐纽斯、西塞罗 务实的晚期斯多亚派(罗马斯多亚派) (1世纪——2世纪) 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奥勒留
晚期希腊哲学
(BC322——529)
老学派——学园派和漫步学派 柏拉图学园派 德拉西卢《柏拉图全集》 老学园 中期学园——怀疑主义倾向 (古代怀疑主义) 新学园——折衷主义倾向 (新柏拉图主义) 斐洛——基督教教义之父 亚里士多德漫步学派 安德罗尼柯《亚里士多德全集》
新学派
伊壁鸠鲁派:库兰尼派快乐主义和德谟克利特物 理学的结合,主张幸福快乐是人生目的 斯多亚派:犬儒派伦理学和赫拉克利特物理学的 结合,主张依照自然的本性生活 怀疑主义:麦加拉派诡辩术的发展,主张从悬搁 判断中获得心灵宁静 新柏拉图主义:基督教的理论来源
4、原子的运动——原子偏离说
自然运动——必然性 偏斜运动——偶然性
快乐主义伦理学
感觉主义准则学 原子论物理学 库兰尼学派的快乐论
快乐主义伦理学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它是最高的天生的善, 我们从它出发开始有各种抉择和避免,我们的目的是获 得它” 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 “身体无痛苦和心灵无纷扰”(否定意义) “默默无闻的生活”
物理学(自然哲学)
被动本原:无任何具体性质的实体-质料 (水、燃烧着的火、土、气四种元素) 主动本原:普纽玛(pneuma) “普纽玛是贯穿万物的气流” “普纽玛是有匠心智慧的火” “普纽玛是宇宙理性” “普纽玛是逻各斯” “普纽玛是命运” “普纽玛是神”
理性主义伦理学——德性论
合乎本性或遵循自然而生活 芝诺:“合乎自然的生活是德性的生活,德性是 自然引导我们所趋向的目标” 克雷安德:“幸福就在德性之中,德性是使整个 生活和谐一致的心灵的一种状态” 克吕西波:“有德性的生活等于顺从我们每个人 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本性而生活” 四德性: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皮浪(BC360-BC270) 事物的本性不可知:“显得如何” 悬搁判断: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没有任何事物是美的或丑的,正 当的或不正当的,这都是相对于判 断而言的” “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 着这种态度而来的便是灵魂的安宁, 就像影子随着形体一样” 蒂孟(BC320-BC230) “蜜是甜的,我决不肯定;蜜看起 来好像是甜的,我完全承认”
伊壁鸠鲁派
——“快乐的追寻”
伊壁鸠鲁(Epicurus, BC341-BC270 )
36岁创办 “伊壁鸠鲁花园” “花园哲学家” 著作300多卷,仅存一个格言集和三 封书信 马克思博士论文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 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物理学
1、本原问题——原子和虚空
爱纳西德谟的十个论式
①不同种类生物机体构造不同,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感觉 ②同一种类不同个体,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感觉 ③同一个体的各种感官构造差异,对同一对象会有不同印象 ④同一个体因身体内部、精神状况、所处环境变化对同一事 物产生不同印象 ⑤由于位臵、距离和地点不同,同一个事物呈现出不同面貌 ⑥事物是互相混合的,一经混合就发生变化 ⑦事物都随数量结构的不同产生差异 ⑧事物都是相对的 ⑨事物的罕见或常见会改变对事物的判断 ⑩不同国家民族的习俗、法律、观念和伦理不同,对同一事 物会作出不同结论
《九章集》 《普罗提诺传》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引论》 共相是独存的实体,还是存于人 的思想中? 如若是实体,有形还是无形? 如若无形,与可感物分离还是在 可感物之中?
芝诺(Zero ):曾在雅典经商,因船只 沉没货物丢失,便专心在雅典研究哲学, 72岁根据自己的伦理思想,自缢而死 克雷安德(Cleantlies ):信奉芝诺哲 学达19年,在哲学上缺乏创造性,基本全 盘接受老师的观点,最后绝食而死 克吕西波(Chrisippus ):擅长论证, 对斯多亚派哲学体系的形成和传播贡献很 大,被誉为学派的第二创始人
阿格里帕的五个论式
①观点分歧 ②无穷倒退 ③相对性 ④凭空假定 ⑤循环论证 没有事物通过自身得到理解 没有事物通过其他事物得到理解
新柏拉图主义(3—5世纪)
——“基督教的潜入”
普罗提诺(柏罗丁) “柏拉图城” 撰写54篇论文,其学生波斐利编辑成6集, 每集9篇,冠名为《九章集》 理论部分——流溢说 太一如何由心智、灵魂到可感物质世界的下 降过程 ——基础 实践部分——回归说 灵魂由可感物质世界逐步回归太一,达到与 神人同在境界的上升过程 ——目的
《沉思录》 “一切事情,不管是你喜欢的,还是你烦恼的,都是必然的, 这正像春天开花,夏天结果实一样,一个人一生中发生的一 切早就确定好了,因为命运女神早就纺好了一个人存在的线 C3世纪-3世纪)
——“怀疑的质询”
早期怀疑主义——实践性阶段 皮浪和蒂孟提出怀疑主义的基本原则 柏拉图中期学园怀疑主义——批判性阶段 批判斯多亚派的独断论,否认真理的标准,以或 然性作为思想和行为准则 晚期怀疑主义——系统性阶段 爱纳西德谟、阿格里帕和塞克斯都· 恩披里柯使怀 疑主义思想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