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 学习策略及其结构
(一) 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拟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的高级认知技能。
(二) 学习策略的结构
1. 丹瑟洛的分类:主策略系统(也称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系统(也称支持策略)。
2. 奥克斯福德的分类:
元认知策略:用来帮助学生计划、管理以及评估学习过程的策略;
情感策略,用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态度的策略;
社会策略,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的策略;
记忆与认知策略,用来增强记忆与思考能力的策略;
补偿性策略,用来与学习者沟通,帮助学生克服知识上的不足的策略。
3. 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二、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 注意策略
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的注意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吸引注意:①告知目标②实用标示重点的线索(如划出重点内容)③增加材料的情绪性④使用独特的或奇特的刺激。
(二) 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有以下几种:①位置记忆法②首字联词法③限定词法④关键词法⑤视觉想象⑥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⑦联系实际生活⑧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三)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它是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①排除干扰②抑制和促进③首位和近位效应④及时复习⑤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⑥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⑦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⑧过度学习⑨在实践中学习。
(四)编码与组织策略
编码与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它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另一类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温斯坦和梅耶提出以下有效的编码和组织策略:
1.列提纲
2.画关系图
3.运用理论模型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元认知及其作用
元认知: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
1.元认知
⑴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也就是元认知知识。
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也就是元认知控制。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
3.调节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时间管理策略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二)努力管理策略
学习努力策略主要指掌握一些方法来排除学习干扰,使自己的经历有效地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有:
1.激发内在动机
2.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
3.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
4.调节成败的标准
5.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
6.自我奖励
(三)学业求助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可以细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对工具的求助,一个是对人的求助。
1.工具利用策略
2.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