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音乐史(引言)郑祖襄
中国古代音乐史(引言)郑祖襄
3,社会性质方面 中国古代自有文字以来就有几千年 的历史,但就其社会性质来看,它是从 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发展到封 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相当 长。这样的历史社会性质又造成了音乐 文化又有这样三个方面:
(1),宫廷音乐 自西周建立了礼乐制 度,宫廷音乐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了地位。 历朝沿袭,直至清末。从音乐本身来看, 它主要来源于民间或历史。但它在社会当 中有着一定的影响。二十四史的礼乐志中 都不厌其烦地记载了宫廷音乐的详情。宫 廷音乐代表了统治阶级的音乐思想,但在 有的历史时期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如 汉魏六朝时期宫廷里的相和歌、清商乐, 隋唐时期的燕乐,等等。
建国以后出版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著作有: 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分册) (1956年),廖辅叔《中国古代音乐史》 (1964年),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上、下册)(1981年)。近二十多年来, 又有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 (1983年)、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 (1989年),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 述》(1989年)、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 史》(1994年)和李纯一《先秦音乐史》 (1994年)等。
如有的乐器(古琴、琵琶)从产生到流行、 发展、直至清末,其形制有过很多变化; 随之,这些乐器的演奏法、记谱、作品在 历史上也是有很多变化。有的乐律学理论 (如燕乐二十八调)在历史上演进也相当 复杂,同一个调名之下,各个时期的内函 是很不一样的。有的音乐作品(如琴曲 《广陵散》,词调音乐,元曲音乐等)在 历史演变中形态、风格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音乐的历史特点十分突出,需要我们去正 确的认识。
但是,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对民间音乐的鄙 视,常常斥之为“郑卫之音”,它在正史 往往得不到正确的记载和评价,这也给研 究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应该注意今 天保存下来的民间音乐和历史上的民间音 乐是一脉相承的。
音乐史学,从学科的性质和内容来 看,它主要是建立“历史”和“音乐” 这两大学科之上,是这两大学科交叉的 新学科。因而,从事研究音乐史最重要 的基础也是历史和音乐。学习研究中国 古代音乐史的基础也就是中国古代历史 和音乐。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涉及古代 汉语、古代文献、考古学、民族学及古 代文化各方面的知识;
•
音乐基础则包括基本乐理、作曲技法、乐 器知识及演奏、音乐修养等。尤应注意的 是,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大小调音乐在基 本乐理和作品结构规律上既相通、又相异。 因此,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也显示出历 史研究的特点和音乐研究的特点,以及两 者相结合的研究特点。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 其中有一篇曰“古乐”,它记载了远古 至周代各个朝代先民们的音乐活动。可 以说,这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开始。 西汉时候,司马迁《史记·乐书》建立 了官修史书的“乐志”体例,不仅记载 了本朝的音乐,也记载了前朝的音乐。 到了唐代,杜佑《通典·乐》又开创了 通史性质的音乐史著作。与此同时,私 家音乐史学著述也不断出现,
(3),民间音乐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 间音乐是音乐主流。这是因为中国的封 建社会性质(也包括封建社会以前的奴 隶社会和原始社会)所决定的,音乐没 能作为一门文化或艺术的专业而独立、 并得到传承发展。社会也不具备以发展 文化艺术事业为目的的音乐专业机构。 虽然历代统治阶级宫廷中也设有一些音 乐机构(如汉代的乐府、唐代的教坊), 但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音乐的享受。
(3),民族众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多民族的国家。考古学发现的远古时期的 各种考古文化类型,古文献中提到的各种 古老民族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尤其是,历 史文献经常提到古代少数民族与华夏族、 中原政治中心的联系。这对于研究音乐史 是十分重要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证明: 一个民族的音乐的丰富性是和它曾经与其 他民族交往的情况相关,交往的情况越频 繁,其音乐就越丰富。
•
如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北宋陈 旸《乐书》,以及北宋朱长文《琴史》、清 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等。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全面地记述中国古代音乐历史的著 作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相继有这样一些著作: 叶伯和《中国音乐史》(1922年),郑觐文 《中国音乐史》(1929年),王光祈《中国 音乐史》(1931年),(日)田边尚雄《中 国音乐史》(1937年中译本)。四十年代, 杨荫浏先生在重庆青木关音乐学院教中国音 乐史,1952年,上海万叶书店把作者的授课 讲义出版,名《中国音乐史纲》。
由于在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等几方 面的特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形成了一 些自身的特点: 1,历史方面: (1),历史悠久 中国古代历史源头 早,从文字产生距今也将近有四千年的历 史。朝代更替,兴衰交接,历史的演进十 分曲折。这就形成了在音乐上的演进也十 分复杂,乐器、乐律学理论、音乐作品等 各种音乐形态演进的历史长、变化多。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的同志 已开始了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的研究。现在 已出现了这方面的专著。中国历史既然是 一个多民族的历史,中国音乐史如何反映 出这个多民族的音乐历史面貌是需要深入 探讨和研究的。
2,文化方面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具有悠久 的文化。中国古代音乐既有它自身独立 的一面;又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面 想联系的。有些方面甚至结合得相当紧。 因而在研究古代音乐时必然要涉及与它 相关的各种文化。譬如:音乐与文学的 关系,历史上有许多音乐体裁是和文学 联系在一起的。
(2),地域广阔 古代中国疆域十分广阔, 在政治中心之外,常常有一些地区的文化。 如远古时期除了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龙山文 化之外,还有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吴越文化, 西北地区的文化,东北地区的文化等等。又 如隋唐时期有居于西北地区的西域诸国;南 宋时期北方的金代和辽朝;等等。这些不同 时期的地区文化不只是属于中国的疆土,它 们又或多或少地与中国的中心地区发生联系。 所以,这些不同时期的地区音乐文化也属于 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范围。
“诗经”、“楚辞”、“曲子”、“词”、 “曲”等,它们既是音乐的体裁,又是文学 的体裁。它们是融音乐与文学于一体的综合 艺术。又譬如古代音乐思想,它常常是受古 代哲学美学的影响 ,甚至是古代哲学美学 的一部分。如“和”这个音乐美学范畴,也 是古代哲学美学范畴。又譬如律学,它是和 古代度量衡、算术联系在一起的。等等。总 之,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整体,古代音乐的 研究是不能忽略它在整体中的位置及与其他 各方面文化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按照这个理论,以丰富多采而著称的中国 传统音乐,其丰富多采的原因应从中国历 史上多民族音乐文化交融这一点上来探寻。 中国现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 族都有他们形成发展的历史。他们和历史 上的少数民族或多或少的联系,有的甚至 有相当深远的渊源关系。八十年代以来, 不少研究者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这方面的 研究,有的学者明确提出中国音乐史应当 是一部多民族的音乐史,并认为现存普遍 问题是少数民族在音乐史中比例严重失调。
上世纪70年代末粉碎“四人帮”、拨乱 反正以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同其他 自然、社会、人文科学一样从思想文化禁锢 中解放出来,30多年来,它获得了长足的进 展,在反省以往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了历史 唯物主义的水平;“逆向考察”的方法被广 泛运用在古代音乐研究的各个方面;一些新 的领域被开辟出来,如史料学、乐律学、古 谱学、音乐考古学等等。无论从深度和广度 讲,这30多年来的研究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
中国古代音乐史
引 言
与其他艺术一样,音乐是人类生存 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自人类诞生以来 就已经萌发。 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 远流长。几千年的音乐历史叙述着这个 民族的欢乐与悲哀,也叙述着这个民族 的兴盛和衰败。几千年的音乐历史积累 了无数的音乐艺术的财富;也积累了这 个民族认识音乐、创造发展音乐的经验 与教训。
中国古代音乐是深植于中国的历史文 化之中,一个从事研究它的人,不仅需要 良好的音乐专业基础,还需要有广博的古 代文化知识;不仅需要博闻强记的学习能 力,还需要有坚韧不拔的钻研能力;更重 要的是,需要具备高尚的学者人品。音乐 史学是一门科学,它不为某个人、某些人 或某种需要而存在;它是为人类的生存和 发展而存在。
(2),文人音乐 春秋战国时期“士”这 个阶层的独立可以说是文人阶层的开始。文 人曾经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古代的 传统,琴、棋、书、画是文人养身修性之具, 由此,音乐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琴 又是文人喜好乐器,琴曲中往往融进了文人 的儒家或道家思想,甚至文人自己写曲,有 的文人又是琴家。此外,历史上的曲子、词 调、元曲音乐都与文人的思想、生活、艺术 情趣相联系。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就形 成了这样一种文人音乐。
整个社会的音乐生活基本处于民间自生自 灭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音乐生活也是以 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民间音乐自生自灭的 发展又相当大的程度受统治阶级喜好影响。 当然,民间也不乏优秀的音乐作品,也不 乏优秀的音乐家。历朝宫廷音乐家都是从 民间选拔上来的。也是因为这个社会原因,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优秀艺术就不能很好 地继承下来。民间音乐是主流,也是最基 础、最根本的,宫廷音乐、文人音乐都是 在这基础上发展、派生出来的。
本课程内容按历史时期分为八章:远 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授课 过程尽量以讲述翔实的史料为主,这些 史料有文献的,也有考古的。并且尽可 能吸收当前的研究成果。让学生更多地 了解史料本身,有史料根据地去了解音 乐史。
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 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音乐的时间上限可以追 溯到迄今发现的9千年前的贾湖骨笛, 下限至清皇朝的灭亡1911年,音乐文 化的空间遍及位于亚洲东方古代中国 广阔的疆域。
20世纪以来,“非欧洲文化中心” 的文化意识逐渐觉醒。西方民族音乐学 兴起,把亚洲各国、各民族的音乐也揽 进自己的研究范畴。但是中国古代音乐 史,由于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 史,它不同于一般国家的民族音乐。它 既是当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前身; 又是当今“中国音乐史”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