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和财政职能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和财政职能


(二)资源配置效率
1、效率的概念 效率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通常是指资源配置效率或 帕累托效率。
2、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即 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使另一个人 的福利受损。 对资源配置效率状态的描述,最早是由意大利 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的,因此 ,资源配置效率又被称之为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效率实际上只是一种效率状态的理想模 型。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源配置的状态并非都具有 帕累托效率,但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变动 ,即在一部分 人福利得以改善的同时并没有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 状况变坏,这种变动被称之为帕累托改善。 帕累托效率的实现要求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 即:生产效率、交换效率。
第一 章 财政学对象和财政职能

一、财政概念 二、财政职能

第一节
财政概念
一. “财政” 释义 二. 财政简释 三. 财政管理机构 四. 财政的基本特征 五. 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
一、“财政”
释义
来源于日语; 从汉语字面可分解为:

政府(活动)


资金(活动)
MAUQ

亚当· 斯密对市场经济优点的描述
1. 当每个人在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 他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公共的最 好福利。 2.在这个所有可能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里, 资源在物品的生产上可以达到有效的配置;每个 人都可以得到公平的报酬;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可 以被自动熨平。 3.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任何干预都不会使这个 世界变得更好,而只能使这个世界变坏。
பைடு நூலகம்
-3-
二、财政简释
20 世纪 40 年代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对“财政 ”一词作如下解释:
财政谓理财之政,即国家或公共团体以维持其生 存发达之目的,而获得收入、支出经费之经济行 为也。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以提供公共 物品为手段,以弥补市场失灵为活动范围的一种以 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方式。 中国古代“国用”、“国计”、“度支”、“理财 ”等词,都是关于当今的财政即政府理财之道的记 载。
MAUQ -4-
三、财政管理机构
财政部 Department of Treasury (USA)
财政厅 财政局 财政所
古代“治粟内史”、“少府卿”、“大农令”、 “大司农”、“度支尚书”、“户部”等类用词 ,是当时财政管理部门的记载。
MAUQ -5-
四、财政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与阶级性
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 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1.背景: 国际:奥巴马 2009年2月4日宣布,凡是接受政 府救市资金的银行或者其他华尔街机构,其高管年薪 不能突破50万美元。之后,欧盟在2月6日宣布, 鼓励各成员国借鉴美国的限薪令,限制接受政府救助 金融机构高层的薪酬。德国设定的薪酬上限为50万 欧元(约64万美元)。英国则对获政府救助的苏格 兰皇家银行也不再发放高层解雇费和股东红利。 国内:据报道, 2007年国泰君安董事长马明哲薪 酬6616.1万元。2008年在资本市场低迷背景下,国泰 君安证券大幅提高薪酬及福利费用至32亿元,较年初 预算数增长57%,按照国泰君安3000多人的员工计算 ,平均每个人的收入达到了100万元。
2.起点公平:即市场公平或过程公平。 是指在市场规则公正,平等有序的前提下,市场 经济的五大运行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 ,经济周期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发挥作用。 亦即:所有市场要素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机 会均等,从而实现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等量资本 获得等量利润。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出发点:从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出发来理解。 要求:不仅竞争过程中规则要公平,而且对于所 有社会成员来说,竞争的起点也应是公平的。 主张:消除由天然禀赋所造成的分配结果差别, 但承认和肯定因偏好和选择所产生的收入分配差别。
2.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合理差距: 据报道,日本, 17倍左右;法国、德国等欧洲国 家, 25 倍左右;美国高达 200 多倍。中国在 2003 年, 据国资部门进行测算,高差距在 14倍左右是比较合理 的。 3.方法:年薪=基本年薪+绩效年薪≤280万人民币 其中:基本年薪Max=70万元,min=5万元 绩效年薪≤3倍基本年薪 4.限薪结果: 例如,工行董事长姜建清161万元、建行董事长郭 树清156.9万元、中行董事长肖钢150.7万元、 交行行 长李军175.08万元、 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168万元。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就是通过收入
再分配机制,重新调整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和财 富的分配,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和“正义 ”的分配状态,即实现公平分配。

公平是一个多维度性和多层次性概念。具
体包括三个层次:规则公平、起点公平和结果
公平。

1.规则公平:即经济公平。 是指所有社会成员都按统一的竞争规则行 事,每个人所取得的收入与他为社会做出的贡 献完全对应 。即:收入≌贡献 出发点:从制度结构、制度安排角度理解 的。制度作为某种社会的行为规则,是对个人 ( 或组织、团体 )行为的一种约束,是对个人行 动“空间”及其权利,责任和义务的一种界定 。制度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让人们在不知 不觉中受用不公平的后果。 要求:交换规则必须公平。
3.结果公平:称为社会公平或补偿性公平。 是指由社会的组织者——政府根据公正的 法律,从高收入者手中取出一部分收入,转让 给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或低收入者。 出发点:从社会价值分配法则出发理解。 强调:生产成果在不同个人之间分配上的 均等;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 关系。 途径:可以通过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赠 与税等到制度收归国有,同时采用社会保障制 度转移。还可以通过兴办教育、税收返还、社 会援助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提高竞争 能力。
生产效率的实现只是意味着运用现有资源 生产的产品达到了最大产量,并不能保证所生 产的产品恰好符合人们的需要。 配置效率要求:在实现最大产量的同时, 要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即在实现 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要实现交换效率。 交换效率的严格定义是:若所进行的交换 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新增加的交换都 不可能在一方获益的同时而不使交换的另一方 受损,则这种交换实现了交换效率。
(1)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是指在既定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以
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

生产效率的严格定义是:若存在一种生产组
合,使在既定生产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不可能不
减少一种产品产出而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出,那
么这种生产组合便实现了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的实现要求:不能有任何资源浪费。
(2)交换效率
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活动。 上述概念是财政的一般概念,表述很多,包括公共财 政的概念。
7 2018/4/14
第二节
一. 二. 三. 四.
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经济稳定职能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一.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依据:市场缺陷(不能充 分提供公共物品;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市 场机制的不完全性——残缺;市场无法解决非竞 争性行业投资问题)。 产生根源:政府干预(政府是资源配置的主 体,财政职能是政府职能的经济体现,处于主导 地位)。 特点和作用——通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提供 公共物品,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失灵。 目标: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 状态。 效率判断标准:帕累托最优。
年收入
>5000万 1000—5000万 300—1000万 100—300万 30—100万 15—30万 8—15万 3—8万 1—3万 0.5—1万 0.1-0.5万 100-1000元 30-100元 <30元
百分比
0.4 0.9 1.3 2.2 3.5 5.6 9.1 14.7 23.8
38.5
2.强制性与非直接 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 对称性(或平衡性)

五、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
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收
支活动。或者说,财政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
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 并使它们相协调,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还有:财政
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
1.洛伦兹曲线:是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 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 财富不平等的一条曲线。 横轴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表 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 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如果洛伦兹曲线为45° 角的直线,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公平;如果与底边和右边重合,表示 绝对不公平。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 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洛伦兹曲线A或曲线B与45°线之间的部分面积x或y叫做“不平 等面积” ,面积(x+y)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
基尼系数 收入差距 0 绝对公平 <0.2 绝对平均 0.2-0.3 较平均 0.3-0.4 较为合理 0.4-0.5 较大 0.5< 相当悬殊 1 绝对不公平 0.4 警戒线 0.24-0.36 发达国家 ≈0.5 中国
x
Y
人口比例
洛仑兹曲线:(图1-2 )
MAUQ
- 25 -
洛伦兹曲线(L)与基尼(Gini)系数
二、 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的含义 一般来讲,分配包括两个层次: 1.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初始分配; 2. 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由市场已经进行或 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的初次分配结果所出 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 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 要是指后者。即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