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专题一 生物与环境复习目标:1.复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类、能量流、物质流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复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3.掌握人、动物、细菌真菌对生物圈的影响。

复习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复习过程:【知识梳理,快速记忆】一、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二、生物圈1.概念: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2.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空气中由多种气体组成,该圈层生活着能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2)随全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合作关系。

5、生物适应环境: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

(1)骆驼、骆驼刺、旗形树….(2)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复习提纲25页(3)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复习提纲26页(4)家兔适应草食的特点:它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家兔的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其中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5)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①用鳍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用鳃呼吸 (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6)昆虫适于陆地生活及运动的特点: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

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昆虫的翅是扇面形结构,运动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具有轻、薄、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6、生物影响环境: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7、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相互影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8、食物链(1)概念:生物为了获取能量而捕食其他生物形成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

(2)模式:A→B→C→D(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或取食者)(3)生物之间的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叉就形成了食物网。

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1)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中。

(2)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才能保证动物的正常生活。

因此生产者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着消费者的数目。

10、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1)物质反复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包括水、氧气、碳、氮等。

但有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很难被分解,无法排出能够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所含的有毒物质越多。

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如汞、镉、DDT等。

有毒物质11、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1)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2)人类活动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

(3)一个生态系统中,其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三、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水污染:(1)赤潮:海水受过量氮、磷的影响,导致富营养化,在一定条件下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2)水华:某些藻类和蓝细菌在淡水中大量繁殖形成的腥味泡沫状漂浮物叫做水华。

它们的主要危害是:与其他水生生物争夺游离氧,有毒的藻类和蓝细菌释放的毒素过分聚集,会造成鱼类缺氧或中毒死亡,危害渔业生产。

2、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1)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成分:水、硫酸、硝酸等,p H<5.6(正常雨的p H=5.6)成因: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危害:①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②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

④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⑤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

控制酸雨的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相关实验:模拟酸雨(清水加醋酸,p H控制在4)。

(2)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3)控制措施:根本措施——控制排放,有效措施——植树造林。

3、废电池污染(1)危害:含汞、银、镉的电池危害性最大,汞引起水俣病;镉引起痛痛病。

(2)控制措施: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尤其是含汞或镉的电池;大力开发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回收废电池,集中进行安全处理。

4、生物入侵: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四、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1)在食物链中作为消费者,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五、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六、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生产者)(2)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3)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链接中考,拓展提升】一、选择题1.“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

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A.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B.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库C.治山要治水D.根的特性2.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大豆、柑橘等植物体上。

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植物体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影响植物体的光合作用②吸收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③和植物体竞争土壤内的水分和营养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4.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野兔一草一狼B.松树体内水分输送的方向是:叶一茎一根C.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胚胎一受精卵一胎儿D.人体肺部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动脉一毛细血管一静脉6.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酸雨②潮汐③赤潮④水俣病⑤大脖子病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7.稻田里农民拔除稗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食肉的“黑鱼”,人们这样做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8.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2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9. 近年来沙尘暴仍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那么,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少,常年干旱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10.下列对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协调、合理种养 B.资源高效开发、无需人类管理 C.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内部良性循环二、理解与应用1.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型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水藻;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④把A、C、B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装置A、B、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中,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比较A、B、C的实验结果可知,小鱼存活的时间与有关;(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作用是;(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在有的条件下,才能释放氧气;(5)若将以上四个锥型瓶全部置于阳光下,存活时间最短的金鱼应是中的金鱼,原因是。

(6)生态瓶B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________________能力比较差的缘故。

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中的①是指(填生理过程),完成过程①的生物是。

(3)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从到。

(4)近些年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这与图中(填序号)过程加强有关。

(5)低碳生活意味着低成本、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从低碳生活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多吃食物。

A.甲B.乙 C.丙 D.丁3. 2011年4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发生核原料泄漏事故,大量含有核原料的污水被排放入周围海水中,使当地渔业受到重创,并引发了一场严重的环境危机。

右图为福岛周围海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

如果图中_______________的数量急剧减少,将直接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丧失。

(2)在该食物网中,鳕鱼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

(3)在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

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有核原料的污水流入海水中一段时间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鲑鱼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浓度最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