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烘炉方案

烘炉方案

2#锅炉本体工程烘炉、煮炉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安全:十二化建辽宁公司2005.12.28目录一、编制说明二、工程概况三、编制依据四、烘炉及煮炉应具备的条件五、烘炉的主要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六、烘炉的主要施工方法七、煮炉的主要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八、煮炉施工方法九、安全技术措施一、编制说明烘炉是指锅炉水压试验合格,筑炉保温结束后,锅炉投产使用前,对锅炉内砖砌墙、耐火、保温浇注材料成型后进行烘干,除去水分的过程,防止实体出现裂纹。

煮炉是在烘炉达到一定要求后,通过药物处理,使受热面管束及本体管路的管子内壁的锈斑及附着物彻底清理的过程。

烘炉、煮炉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筑的炉的工作效率、寿命、安全等方面,为了保证此项施工任务顺利、保质的进行,统一认识和布置,而编制此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L/T5047-95。

2、炉墙总图26J-5MX3、锅炉说明26J-SM1三、工程概况:本锅炉炉膛、包墙管顶棚管部分为敷管式炉墙,外层罩上外护板,上下级省煤器部分采用轻型炉墙,炉墙的门、孔类部分的支架内耐火、保温浇注料,其余部分为硅酸铝纤维保温材料,上下级省煤器部分采用耐火砖砌筑。

本次烘炉的主要部位是炉膛内的耐火保温浇注料部分,上下级省煤器炉墙的耐火砖砌筑部分。

四、烘炉及煮炉前准备工作:1、锅炉本体的安装,炉墙及保温工作已结束,炉墙漏风试验合格。

2、烘炉需要热工、电气、仪表系统已安装调试合格,风、煤气、烟道、点火各系统能随时投入使用。

3、炉膛及空气预热器内要彻底清理干净,门、孔类部分要封闭安全可靠,省热器、管箱等没有堵塞现象。

4、锅炉给水系统要保证正常工作,水质要经过脱盐及除氧处理。

5、锅炉钢结构部分和锅炉房内要干净、通道畅通。

五、烘炉的主要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5.1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烘炉拟采用焦炉煤气用火焰烘烤。

5.1.1 烘炉燃料采用焦炉煤气燃烧时,火焰应集中在炉膛中央,烘炉初期宜采用文火烘焙,以后应火势均匀并逐渐缓慢加大,但不得用烈火烘烤。

5.1.2 烘炉时汽包水位应经常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5.1.3 砖砌轻型炉墙温升温每天不应大于100℃,后期烟温不应大于250℃,燃烧强度和温升由过热器后烟温来控制。

其烘炉曲线按下图控制:(温度)5.1.4 由于本锅炉砖砌炉墙仅限于省煤器及迷宫密封部分,且9月中旬完工,已通风干燥一段时间,故本锅炉烘炉时间暂按5天考虑。

5.1.5 烘炉时,每天的升温速度不得超过100℃,每小时温升速度保持在10℃以内。

第一天烘炉24小时内炉膛温度控制在80℃以内,第二天温升控制在150℃以内,第三天温升控制在180℃以内,第四天温升控制在220℃以内,维持到第五天,温度不得超过250℃。

5.1.6 烘炉期间,如炉墙温度较高,应采取减缓温升速度并加强通风措施进行解决。

5.1.7 炉墙温度应在燃烧器两侧中间或燃烧器上方1~1.5米处测定,炉墙表面向内100㎜处温度应在50℃,并持续48小时,或测定过热器两侧墙耐火浇注料与绝热层结合处温度应达到100℃,并持续48小时。

5.1.8 烘炉前及烘炉过程中,对砖砌炉墙应在下列各处耐火砖及保温砖的丁字交叉缝处取50g左右的灰浆样,进行灰浆含水率分析:省煤器两侧的中部。

5.1.9 灰浆含水率的测定工作由甲方具有相应资质的化验人员承担。

5.1.10 烘炉过程中温升应平稳,应经常检查炉墙情况,防止产生裂纹及凹凸变形等缺陷。

5.1.11 烘炉完毕后应整理记录,办理签证。

5.2 烘炉注意事项:5.2.1 烘炉时,应根据炉膛温度来确定升温的速度和烘炉时间的长短。

5.2.2 烘炉时注意温度应缓慢升高,按烘炉曲线要求调节煤气阀门及炉膛负压。

5.2.3 对锅炉锅筒及集箱的膨胀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5.2.4 烘炉初期,间断开启连续排污阀进行排污。

每隔12小时开启一次定期排污阀进行排污。

5.2.5 烘炉过程尽量少开检查孔、人孔、观察孔等,防止冷空气进入炉膛,避免炉墙产生裂纹。

六、烘炉的施工方法:6.1 烘炉前打开锅炉本体的所有孔门(人孔、检查孔、手孔、观测孔等),启动引风机。

抽出炉内湿气,然后全部关闭。

6.2 开启送引风机调整负压,检查各系统是否正常,有无泄露。

6.3 上水前,应重新检查锅炉本体管路上阀门执行机构,确保完好灵敏。

关闭疏水阀门。

6.4 烘炉用水采用除氧脱盐水,由给水操作平台管线引入,上水时,应将省煤器至锅筒进水管路上放空阀找开,有水流出时,关闭上水阀。

6.5 打开锅筒上放空阀,当锅筒进水达到正常水位时,关闭锅筒上水阀及放空阀。

打开集汽集箱上生火管路阀门。

6.6 点火前,投入煤气系统,维持煤气压力为3000pa(总速断阀前)。

保持负压正常。

在煤气系统关闭的情况下,通入氮气吹扫,待管道内及各支管内空气被吹扫干净,经检查合格后,停止氮气吹扫,打开煤气总阀,送煤气到各层快断阀前。

6.7 锅炉的所有设备具备点火条件后,启动引风机,调节其挡板开度,维持一定炉膛负压,对炉膛及各受热面进行吹扫,以清理炉膛可能积存的可燃物,防止点火时发生爆燃,吹扫风量不小于5分钟,将炉膛负压调整到20~40pa。

6.8 进行点火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参照下列程序进行:a)首先点燃一个喷嘴,燃烧稳定后,根据烘炉的具体情况,再点燃另一组对角喷嘴。

喷嘴阀门开度不能太大,火焰太小,应按升温曲线的要求控制煤气阀门。

每间隔12小时切换另一组喷嘴,以达到烘炉均匀。

b)各煤气喷口均应单独点火,严禁使用相邻喷口来点燃煤气喷口。

点火时炉前的煤气压力不得低于300pa。

c)点火后必须对现场进行一次检漏,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切断燃料并及时消除泄露事故。

d)使用点火枪,应有火枪生产厂家指导。

6.9 开启锅筒与省煤器集箱间的再循环阀门,以便在启动期间通过省煤器形成水循环,但在给锅筒进水时,必须将再循环阀门关闭,待间断进水完毕,再打开再循环阀门。

6.10 打开喷水减温上水阀门(如锅炉给水达不到二级除盐水品质时,严禁使用喷水减温器)。

6.11 烘炉期间,应及时给锅筒补水,使锅筒内水位保证烘煮炉需要。

七、煮炉的主要技术要求:7.1.1 由于本锅炉投运初期蒸汽压力仅为3.82MPa,根据规范要求并征得甲方同意,今冬初期投产,本锅炉采用碱煮。

7.1.2 烘炉符合要求且耐火砖灰浆含水率在7%以下时方可进行煮炉。

煮炉前应对锅炉高压给水管道及本体水冲洗结束,并验收合格。

7.1.3 煮炉范围包括省煤器、水冷壁、汽包及其内部装置。

屏式过热器、一、二级过热器、顶棚管包墙管不参与碱煮,利用蒸汽进行吹扫。

7.1.4 碱煮药品采用氢氧化钠和磷酸三钠。

药品的加药量为每立方米水氢氧化钠和磷酸三钠各3~5㎏(按100%纯度);煮炉用水量约44立方米,总计加药量为氢氧化钠和磷酸三钠各200㎏。

7.1.5 利用疏水箱将药品溶解成溶液,溶液浓度按20%配置,用疏水泵及反冲洗管路送入锅筒内。

加入药液时,应采用安全措施。

由化验人员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7.1.6 药品加入后,升压到1.96~2.45Mpa,排汽量为10%~15%额定蒸发量,煮24h后,从下部各排污点轮流排污换水2~3次,直至排出水和正常锅筒浓度接近,Ph值降至9~11左右,磷酸根含量稳定且小于15mg/1,水温降至70~80℃,水质达到试运标准为止,水质化验工作由甲方化验人员负责。

7.1.7 碱煮炉加药时,炉水应在低水位(锅筒正常水位线位于锅筒中心线以下180㎜,最高最低水位线距离中心线50㎜),药液不得进入过热器,水位表不参与碱煮。

7.1.8 煮炉时间宜为2~3天,煮炉结束时,灰浆含水量水率应不高于2.5%。

7.1.9 碱煮炉结束,锅炉停炉放水后,应检查汽包、水冷壁下集箱内部,彻底清扫内部附着物和残渣。

擦去附着物后,金属表面应无锈斑、无油污。

检查排污阀,无堵塞现象。

7.2 煮炉注意事项:7.2.1 搅拌药品时,应封好盖,加除盐水5分钟后进行搅拌,此过程有司泵人员在监督下进行。

7.2.2 煮炉过程中各处排污阀门应关闭。

7.2.3 煮炉期间需要排污时,应将压力降低,且前后、左右对称进行。

排污时全开时间不得超过0.5~1分钟。

7.2.4 煮炉时保持炉水的碱度,每隔2小时从水冷壁下集箱取水化验一次,分析碱度和磷酸根。

若炉水碱度低于2000mg/1时应补充加药。

7.2.5 煮炉期间应经常检查受压元件、管道、烟风道的密封情况。

在压力不超过0.4Mpa时可随时处理,超过0.4Mpa时应作出标记降压后处理。

7.2.6 煮炉升压过程中应注意检查锅筒、受热面管子、支吊架、膨胀指示器、炉墙与锅筒、集箱的接触部位,如有异常,应停止升压,查明原因后进行处理。

7.2.7 煮炉结束后的换水,应带压力进行,并冲洗药液接触过的疏水阀。

7.2.8 检查排污阀,无堵塞现象。

7.2.9 煮炉期间,监视过热器金属壁温,防止过热器超温。

7.2.10 锅炉加热及升压期间检查膨胀指示器,并做好记录。

八、煮炉的主要方法:8.1 烘炉合格后,将锅筒内水由排污管排出一部分,按技术要求向锅筒内加药。

当锅炉内水线达到锅筒内低水位时,即可开始煮炉。

8.2 开启省煤器至锅筒的再循环管路阀门8.3 打开集汽集箱的生火排汽阀门及疏水阀门。

8.4 点火在0~0.3Mpa压力下控制升温速率为0.2~0.3℃/min。

8.5 锅炉在加入药物溶液前,必须将锅筒的放汽阀门打开,待完全没有压力时,开启加药阀门,向锅炉加药。

8.6 当锅炉水温约为90°时,在水冷壁下集箱放水,然后一次加入药品。

8.7 加药完毕,即可升压煮炉。

8.8 煮炉升压时间按下表:8.9炉水检验工作由甲方具有相应资质的化验人员承担,化验所用仪器、设备应符合检验要求。

九、安全技术措施:1、烘炉前,应对锅炉本体、引送风系统、燃气系统、高压给水系统、热工仪表及烘煮炉所需装置进行检查确认,各系统装置均应施工完毕并符合安装技术要求,各执行机构动作灵活、准确。

能保证烘煮炉安全需要。

2、向锅筒内加药时,应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并有专人监护。

3、污水排放应符合环保要求,并定点排放。

4、进行碱煮时,施工现场应有充足的照明、急救药品和劳保药品。

5、碱洗过程中,应有专人值班,定时巡回检查,随时检修设备出现的问题。

6、在锅筒水位监视点、加药点及清洗泵等处,应设通讯联络点。

7、使用焦炉煤气点火时,应检测煤气浓度并打开引风系统,符合燃烧要求方可点燃。

8、水位表连接管不得堵塞,水位标志清晰,位置正确,照明良好,电源可靠,能清楚地看到水位。

9、各处膨胀间隙正确,膨胀位移时不受阻碍,膨胀指示器安装正确牢固,在冷状态下调整到零位。

10、点火器做操作试验,操作机构应灵活可靠,着火性能应良好并配备可靠的熄火保护装置,防止炉内爆燃事故发生。

相关主题